110BBS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卓美眼科专家帮你顺利入警
查看: 2038|回复: 0
收起左侧

[工作交流] 作为一个笔试 155 分,某省厅千人岗位上岸第一名,我来告诉你,需要多努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14 14: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110BBS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托马斯
作为一个笔试 155 分,某省厅千人岗位上岸第一名,我来告诉你,需要多努力。
一、基本情况
年龄 30+,本科帝都某 985 院校,研究生某一本。上岸成绩如下:
行测 78 分(总排名第 5、岗位第 2),申论 77 分,笔试总成绩 155 分(总排名第 4、岗位第 2)。
面试 88.8 分(全场第 1、省直所有考场第 2,这里只是陈述一个事实,面试和笔试的区别在于,不同考场打分尺度略有差异,不同考场之间的分数实际上没有比较意义)。
笔试+面试综合成绩省直单位第 1。
二、考公经历
近一年,一共参加了 3 次公考,都是在职备考,情况如下:
第一次,2019 年省考,某省直单位,行测 76 分,全省第 5,申论 56 分,总分 132 分,岗位排名第二,比第一名低 8 分。面试 86 分,反超笔试第一名 2.7 分。无奈笔试差距太大,翻盘失败。
第二次,2020 年国考,中央某部委直属机构,行测 78,申论 66 分,总分 144 分,笔试第一(面试后托人打听的,因为国考不公布笔试分数排名),高出进面分数线 21 分。面试被逆袭,惨遭淘汰。
第三次,2020 省考,某省直单位,顺利上岸。具体成绩见文章开头。
三、时间和金钱投入
3.1 没有捷径可言
我的公考之路没有任何捷径可言,这么多年,命运之神从来没有眷顾过我,一路走来,都是靠自己全力投入。
这里我想说,有些人确实基础好,实力超强,一次就上岸。也有些人运气很好,会因为前面的人资格复审不通过、放弃面试、放弃体检、体检被刷,从而替补上岸。但很遗憾,所有这一切好运气都与我无缘。而且因为专业缘故,每一次我所报考的岗位都是高分集中营,都是大神聚集地,只能凭实力,只能不断地努力。以第三次省考为例,笔试成绩全省前 4 名中我所报的岗位占了 2 个,全省前 6 名中我所报岗位占了 3 个,全省前 20 名中我所报岗位占了 8 个,竞争极其惨烈。
这里更新一下:有很多小伙伴在评论里说自己或朋友随随便便就上岸的,这样的人也有,公考本身就含有很大的运气成分,甚至有时候运气比努力更重要,包括你大学所学专业、报考岗位、你面对的对手等等,所以,咱不能拿特例来说话,对大多数想上岸的人来说,还是需要下一番苦功夫的,正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3.2 关于备考时间
从翻看第一页书,到最后一次面试结束,共计 489 天,这中间累计有效学习时间 450 天,工作日每天最少保证 3 小时,非工作日 6-9 小时,共计约 1700 小时,其中笔试和面试准备时间各约 850 个小时。(各位小伙伴不要被这么长的学习时间吓到,其实本来不应该用这么久的时间,但是因为 2020 年疫情的缘故,导致笔试面试推迟了半年,所以又扎扎实实多学了半年。)
第一,笔试。笔试复习时间共计 850 小时,其中行测约 700 小时,申论约 150 小时。
第二,面试。面试复习时间共计 850 小时。在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我面试准备时间这么长。一方面,因为我共计参加了 4 次面试(2020 国考因为参加了补录,因此 1 次笔试参加了 2 次面试),850 个小时是 4 次进面的累计复习时间。另一方面,因为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缘故,我报的国考岗位面试推迟了 5.5 个月,导致我国考面试备考时间长达 7 个月,这 7 个月时间里,我保持了每天最少 3 小时的学习,因此面试准备得非常扎实。在 850 个小时的面试备考过程中,我参考各家培训机构的资料和课程后,自己边答题边总结,在电脑上逐字逐句整理总结了近 30 万字的面试真题和热点模拟解析。
1700 个小时的投入,才换来了第 3 次省考上岸。这 489 天中,除了每次笔试完短暂几天的放松和调整,没有懒觉、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甚至没有春节,远离了朋友聚会、亲人相聚、同事聚餐。
3.3 关于投入
资金上我一共投入了 2.2 万元人民币,这其中 1/2 都是面试辅导班,还有大概 1/3 是去北京面试部委的交通和食宿费用,真正花在笔试上的其实只占一小部分。
四、笔试经验总结
4.1 申明
关于学习方法,100 个人有 100 种方法,我的方法也许只适合我自己。文章中都是我自己的一些切身感受和经验之谈,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如果有同学觉得还有用,欢迎借鉴参考,如果觉得不适合自己,建议大家一定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少走弯路。
4.2 申论
为什么先说申论,因为申论没什么好说的。我三次申论成绩分别为 56 分、66 分、76 分。
参加过多次公考的小伙伴想必都深有感触,申论就是一门玄学。你认真学了,不一定考得高,你完全没学,也可能拿到好成绩。同一个人,前一次还可能考七八十分,后一次就可能五六十分,这当然不是说明你的水平有波动,而是说明阅卷人评分标准有变化。那既然申论是玄学,到底还要不要学?当然要学!因为我们得保证拿到基础分,保证不让申论拖后腿。我根据自身经验和身边小伙伴们的历次考试情况,建议大家,申论的学习点到为止即可,不要在上面浪费太多时间。
4.2.1 客观题
这里的客观题,我指的是除了最后一道大作文之外前面的三道或四道概括题、综合分析题、应用文等。客观题是踩点给分,因此就一句话:抄材料。
怎么抄?
第一,全面。在字数限制的范围内将能踩到的点全部写上去。为了保证全面,语言一定要精练、精练、再精练,能用一个词表达的,不用一句话,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多写一些得分点。
第二,原汁原味。尽量用材料中原有的词语和句子,不要为了彰显自己的文字功底,用自己的话去随意总结、提炼、升华,这样只会让阅卷人找不到得分点,判你没有踩到点。
第三,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一二三四标清楚,让阅卷人一眼就看出你答了几个点。有几个点就标几个点,不要怕要点多,多了不扣分,但少了就得不偿失了。
4.2.2 应用文
应用文的重点是格式。
阅卷人一眼扫过去,首先就判断文章格式是否正确。如果格式正确,那就继续按照要点给分,如果格式错误,直接就判为低分,那就没救了。
因此,一定要掌握每一种应用文的结构和具体要素,包括「标题、称谓、开头、主体、结尾、落款」等,这些东西必须搞清楚,才能保证拿到基础分。
格式正确后,至于具体内容,和前面客观题一样,正确地抄材料、踩点得分就行,本质上就是带格式的概括题。
4.2.3 大作文
大作文没那么可怕,全都是套路,只要掌握了中学语文老师讲的议论文写作「三段论」就可以了。总结起来就是「五句话」,第一句话、最后一句话、中间三个分论点。五句话写好,大作文基本就成功了 80%。
第一,开头一句话。开宗明义,语言简练,一两句话就点明观点,让阅卷人一眼就看出文章的整体基调和想要表达的内容。切忌拖泥带水,观点不明。
第二,结尾一句话。呼应开头,呼吁、号召、倡议、升华。跟开头的要求一样,要语言精练、意思明确。与开头的区别是,结尾可以适度升华,辞藻可以华丽一些,一些高大上的话,结尾部分可以适当使用。比如说「让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类似这样的话,可以用在结尾部分,但千万不能用在开头部分。
第三,主体部分三句话。绞尽脑汁,拟好三个分论点,做到对仗、工整,有可能的情况下,争取做到三个分论点字数一致、结构一致。至于分论点后面的内容,说实话,写得再漂亮,文字优美、引经据典,阅卷人也没有时间看。
按照以上三部分专项突破,基本可以保证拿到一个相对不错的分数,至于高分那就看运气了。
除此之外,提高申论分数还有一个窍门,请看下文。
4.2.4 论写一手好字的重要性
说这么多,还是改变不了申论是一门玄学的本质,改变不了申论评分缺乏客观标准、不同阅卷人评分尺度不一、各地评分标准宽严不一的现实。
但有一点始终不变,无论题目如何变,阅卷人想法如何变,在我看来,「一手好字」永远是申论成败的一大决定因素。
大家也都看到了,我的申论成绩每次都进步 10 分,原因很简单,我把复习申论的时间全都用在练字上了。
4.3 行测
说到行测,真的是我内心永远的痛,第三次公考行测 78.1 分,按理说,这个成绩还凑合,为什么说是内心的痛,因为我逻辑判断部分涂错答题卡,比原计划少考了 8-10 分,本来应该是 86-88 分。
4.3.1 写在前面
在这里我想先打击一下大家:对于 99.9% 的公考人而言,行测 75 分是一个天花板,基本不可能通过短短几个月或者一两年的复习就可以突破。
关于这一点,并不是我信口胡诌,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去统计一下每年各省省考公布的笔试分数。有太多的辅导机构和个人,为了吸引眼球,打出行测可以达到 75、甚至 80 分的旗号。看到这种宣传,首先自己得想一下,自己是不是这 0.1% 的人,从小学到大学甚至研究生毕业,16 年或 19 年寒窗苦读,你是班里或者年级前 0.1% 吗?如果从来都不是,那就不要给自己的行测定过高的目标,目标定得过高,反倒会打击自己,会降低复习效率,浪费时间和精力。
从我自己的经验出发,接下来我会简单地讲一些大的策略。具体到各模块的技巧和方法,网上的资料太多,大家找合适的参考即可。
总结起来就是:战略性地取舍,有目的地放弃,避免盲目刷题,注意总结技巧。
4.3.2 资料分析——拿分大户,务必拿下
之所以把资料分析放到前面讲,是因为资料分析是最容易提分、最容易拿分、甚至拿满分的模块。
然而,在日常复习过程中,很多同学都有误区,将资料分析与数量关系模块等同,要么放弃复习,要么在考场上放到后面作答,导致时间不够做不完。
以我个人为例,第一次省考 3 套资料 15 道题,用时 25 分钟,全部答对;第二次国考 4 套资料 20 道题,用时 30 分钟左右,全部答对;第三次省考 4 套资料 20 道题,用时 25 分钟,答对 19 题。
资料分析属于那种只要你认真做了,就能做对,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难点在于速度太慢。
要想提速,需要在复习中做到三点:
第一,必须熟练地掌握并运用各种常用的计算公式、速算技巧,这是基础。现实中,很多同学都要上考场了,常用的公式还没记牢,还不熟练,做题的时候甚至还要现场推导公示,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还可能计算错误。比如关于比例/平均值相对于基期增长率/增长量的问题,有明确的计算公式,考试中只需要将题目中给定的数据代入公式,基本上一眼就可以看出答案,但是如果不熟悉公式,现场推导,计算量会非常大。通过我多次考试的经验,我将资料分析中常用的计算公式和技巧浓缩后总结了「资料分析高频公式」,每次考试上考场之前,我都拿出来用几分钟过一遍,考试的范围不会超出这个范围。
资料分析高频考点及公式
第二,必须严格限时训练,不断地去逼迫自己提高速度。一切不限时间的盲目刷题,都是浪费时间和精力。我最开始复习的时候,20 道资料分析需要 40-45 分钟,后来不断地逼迫自己提高速度,甚至一度导致正确率下降,但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犹豫和徘徊,不要害怕,最终正确率一定会上去的。经过不断地限时训练,逐渐的 20 道题需要 35 分钟、30 分钟,最终稳定在 25 分钟左右。
第三,关于考场答题顺序,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安排,但我建议把资料分析放在中间靠前部分去做。一是因为资料分析好拿分,放到前面保证拿上分数;二是因为资料分析需要计算,如果放到后面,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人容易精神紧张和思维不集中,做资料分析容易出错且速度慢。我个人经验一般是放在第二部分,也就是言语理解做完、脑子运转起来之后,做资料分析。
参考资料:某公的资料分析专项教材,我三次公考复习资料分析用的都是这一本书,由于战线较长,已经被我翻得滚瓜烂熟了,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内容、编排都挺不错,很对我的胃口。但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身边有小伙伴就不喜欢这本书。当然,其他辅导机构的教材我确实没用过,因此不太了解,也许会更好。其实教材适合自己就好,关键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4.3.3 常识
关于常识部分,我的正确率一般在 75%~85% 之间,但这主要在于我多年来的积累,毕竟生平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上初高中的时候,就有「百科小王子」的称号(让大家见笑了)。我想说的是,常识我确实没什么复习技巧,但是根据我的多考场实战经验,还是有一些小建议。
第一,注意时间投入,不建议大家花太大的精力去复习常识,因为费效比太低。常识部分考察面太广,任何一家机构的辅导资料都不可能包罗万象,也没人能预测到考场上会遇到哪方面的常识。所以这部分内容即使你花了大量的精力去复习,也有可能在考场上一个相关的知识点都遇不到。大家手机上应该都有各种刷题的 App,每天抽出 5-10 分钟,刷 10-20 分钟常识题,然后将题目中遇到的知识点都熟练地记忆并掌握,每天最多半小时就可以了。但不能为了刷题而刷题,只要是自己刷过的题,题干和选项中涉及的知识点就一定要吃透弄懂。
第二,关于重点和最新趋势。近几年的常识考察中,明显加大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考察,这部分内容大家平时要多关注、多积累。此外,对于我国近些年取得一些最新科技成果,考察频率也较高,大家在平时要多关注这方面的新闻,注意积累。
4.3.4 言语理解
第一,特别注意:不同省份之间,国考副省级和地市级试卷之间,关于这部分内容的考察点是有差异的。比如「逻辑填空」部分的「常用关联词」这个考察点,国考和部分省份几乎从来不涉及;「阅读理解」部分的「文章阅读」考察点,国考副省级必考,但是部分省考从来不考;还有「语句表达」部分,「病句辨析」、「标点使用」、「修辞手法」、「句法结构」等等考察点,国考和部分省考也几乎从来不涉及。这就告诉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有的放矢。我的建议是,着手学习之前,第一步就是翻阅自己报考岗位的近几年真题,弄清楚哪些知识点必考、哪些不考、哪些可能考,出现的频率大小,然后根据自己备考的时间安排,合理地安排复习计划,避免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第二,一个误区:言语理解不是、或者说不仅仅是考察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实际上题目都是有章法的,即使语感或阅读理解能力较差,也完全可以根据做题技巧快速选出答案。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有些题目我们甚至不需要完整地读完题目、甚至不需要读懂题目说了什么,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所以千万不要因为自己语感或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就对这部分产生心理上的恐惧。这部分有很多技巧,比如首尾句、关键词、指代词、前后对应等等,就不再赘述,各种辅导机构的教材总结得都很完善,大家认真学习,多刷题多总结即可。
4.3.5 判断推理
第一,关于「逻辑判断」——懂得取舍。判断推理第一部分「逻辑判断」,一般为 10 道题,主要分为「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两部分,其中「必然性推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很多小伙伴学起来比较吃力,也耗费时间。但是如果我们报考的是国考副省级岗位,或者部分省份省考,「必然性推理」却不是考试重点,一般 10 道题中只会考察 2-3 道题,而且几乎不涉及「智力推理」。但就是这 2-3 道题,很多小伙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复习,得不偿失。如果我们复习时间不够,或者考场上时间紧张,这 2-3 道「必然性推理」题是完全可以战略性放弃的。比如我在考场上,做到「逻辑判断」模块时,我都是先做「可能性推理」,后面有时间再做「必然性推理」。反之,如果我们报考的岗位是国考地市级岗位,那么「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各占 5 道题,而且如果认真分析历年真题就会发现,国考地市级关于「必然性推理」的考察,只涉及 5 道「智力推理题」,那在复习「必然性推理」时,只需要将精力放在「智力推理」部分即可,其他部分完全可以不用看。
第二,关于「图形推理」——刷题并总结规律。熟练掌握所有的规律是基础,不能有遗漏。技巧一:「特征图形」,看到一道图形推理题,并不是漫无目的地把学过的规律挨个往上套,太浪费时间。首先要把握图形的整体特征,或寻找其中某一个具有明显不同特征的图形,根据图形特征去缩小规律范围,快速解题。比如题目中的图形都具有明显的线段露头,或者包含「日」字型的图形较多,就可以大胆尝试「一笔画」;比如题目中图形均由汉字组成,那就分析笔画数、封闭开放、间架结构等,其他规律就可以先不考虑;比如题目中的图形都有直线和曲线,那就先分析直线数和曲线数,等等。这样的规律很多,各种教材上都有总结,大家要注意在做题中去总结。技巧二:规律套用的顺序,有时候一道题可能需要验证好几种规律,这些规律按照什么顺序去验证是有顺序的,不是乱来,这个顺序就要在刷题的过程不断总结,形成自己的一套模式和习惯。关于图形推理,我的经验是:刷题-总结。一开始,图形推理也是我的薄弱环节,始终难有提高,但是我通过不断地刷题,并反复总结,最终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答题模式,突破了图形推理瓶颈。
关于「定义判断」和「类比推理」,我这里不再赘述,这两部分内容较为简单,各种辅导机构的教材也总结得很完善,认真学习不难拿下。
4.3.6 数量关系——是可以放弃的
第一,放弃数量关系并不必然影响行测成绩。先以我自己为例,2019 年省考,数量关系部分放弃,10 道数学题蒙对了 3 道,行测成绩 76.1 分。2020 年国考,数量关系部分放弃,15 道数学题蒙对了 3 道,行测成绩 78.2 分。2020 年省考,10 道数量关系题我做了 8 道,全部正确,还有两道题虽然一眼看过去就知道会做,可惜时间不够了,预估的行测分数在 86-88 分之间,然而最终行测成绩只有 78.1 分,前文说过,是由于逻辑判断部分涂错了 10 道答题卡,很遗憾。我想通过我的成绩说明一个事情,就是如果其他部分答得好,放弃数学依然可以取得一个相对较好的成绩。当然,如果行测最终想有所突破,想考取 80 分以上,那数量关系部分还是要花功夫拿下的。
第二,数量关系部分的复习是非常耗时的,因而费效比较低。这一点凡是认真准备过行测学习的同学都会有感触,学到数学部分的时候,进展会非常慢,这也正常,因为每道题都需要时间计算。因此如果复习时间和精力都有限,我明确地建议放弃数量关系,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放到费效比更高的部分。
第三,数量关系题是有技巧的。一套数量关系题里面,总会有那么几道题是不需要计算,通过技巧就可以快速选出答案,或者蒙一个正确率最高的选项。关于具体的技巧,知乎等平台上有很多关于这一问题的讲解,我就不在这里详述,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方向和思路。
第四,有所取舍。数量关系部分包括两大模块,「数学计算」和「数字推理」,其中「数字推理」模块在国考和很多省考中已经好些年没有考过了,如果复习时间紧张,可以战略性地放弃。但是有些省份,「数字推理」必考,而且是重点,比如江苏,那就需要认真复习。
五、面试经验总结
5.1 关于我的面试经历
前面讲过,我一共 4 次参加面试,且由于疫情的缘故,我的面试备考有效学习时间长达 850 小时,正是由于这么长时间的面试备考,使我对结构化面试形成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5.2 关于面试辅导班的问题
5.2.1 面试报不报班
要不要报辅导班,可能是大多数进面的小伙伴最关心的一个问题,不报的话,怕自己学不好,好不容易得来的面试机会,都想好好珍惜。报的话,现在线下的面试辅导班实在太贵了,七八千是起步价,动辄上万,甚至好几万,甚至我听说有地方某机构的所谓状元班 10 万+/人。所以很多小伙伴,尤其是应届毕业生,面对如此高昂的费用,心里犹豫到底值不值、要不要报。根据我的经验,我建议还是要报一个。
因为一般而言,从出笔试成绩到面试,备考周期一般都比较短,各地不一样,短至一周、长至一个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除非本身素质非常优秀,否则单纯靠自学还是有些仓促。面试的答案虽然是开放性的,但毕竟还是有套路的(关于反套路的问题,后面再说)。因此报一个辅导班,短期内通过扎实的培训,快速掌握面试的基本技巧就非常重要。靠自己摸索也不是不行,一方面需要自己本身知识储备很丰富,各方面比较优秀,另一方面,需要较长的时间。而这两方面绝大多数进面的考生都不具备。
5.2.2 线上班还是线下班
关于报线上班还是线下班的问题,我的建议是,如果时间和经济条件允许,最好还是线下班。面试备考最重要的不是你学了多少理论知识,而在于开口练习,一定要大量的练习,通过练习,不断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改善磕磕巴巴、答题不流畅等现象。并且,在练习的同时,让老师和小伙伴指出你的问题,这样进步最快。
关于具体辅导班的选择,这个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我也不好在这里去推荐哪个,毕竟我也没有都接触过,好坏也无法评论。我在准备面试的过程中,也报了辅导班,并且报了两个,但为了避免打广告的嫌疑,就不具体点名是哪家辅导机构了。
第 1 次进面:2019 年省考进面,报了一个线下班,比较小众的机构(简称机构 Z),不是市面上大家耳熟能详的那几个。由于我还要上班,时间紧张,因此老师现场进行了 3 天高强度的培训。该老师在体制内工作多年,因此他的授课风格非常务实,答题思路很接地气,作答内容很注重细节。对比之下,市面上很多机构的作答思路和内容就显得比较空洞和模板化。我个人感觉,按照该老师的指导,比较容易在考场上答出亮点和特色,容易拿高分。
第 2 次和第 3 次进面:2020 年国考进面,报了一个线上班(简称机构 B),我为什么又报了一个线上班呢?因为我觉得第一次进面时时间太仓促了,3 天的高强度冲刺,一下子难以消化,导致自己基础不牢固,因此想再打打基础。B 机构的线上课程都是老师提前录制好的,当然课程也一直在更新,不定期也会有直播课。B 机构的课程体系非常完善,内容较为系统,但是因为是录播课,因此并不会非常有针对性,适合备考时间充分、基础薄弱、初次进面的考生。
第 4 次进面:2020 年省考进面,由于已经是第 4 次进面了,所以对于结构化面试,我已经掌握得很扎实了,我觉得再没有需要报班了。因此我将前面 2 个辅导班的课程和资料,以及网上找的其他一些资料,自己进行了总结,并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和新闻,不断总结、整理、更新。截止面试前,总结了近 30 万字的面试资料。因此第 4 次面试,我就全靠自学了。每天就在家对着镜子自己练习,或者练习的时候录下来,然后反复的去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PS:由于我已经脱离了基础阶段,因此这 30 万字的资料全部都是真题和模拟题解析,适合后期刷题练习使用。
自己总结的面试资料" 自己总结的面试资料
5.3 关于反套路问题
误区:面试反套路是这几年大家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很多机构打着反套路的旗号招摇过市,但似乎有些走入极端了。
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任何事情都是有套路的。尤其是结构化面试,既然叫结构化,就说明它是有结构的,结构实际上就是套路,套路实际上就是思维框架。如果把所有的框架都打倒了,那就违反客观规律了。
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面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有话说。不要想一口吃个胖子,先解决有话说的问题,再解决说得好的问题。
面试备考第一阶段,就是要掌握基本题型的答题框架和思路。为什么要这么做?结构化面试基本上就是 10-20 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并且在高压状态下,要思考 2-4 道题,并且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流畅地表达出来,对多数人来说都是很困难的。很多考生没有话说,或者结结巴巴、逻辑混乱、语无伦次。学习面试套路,或者说学习思维框架的目的就是解决有话说的问题,保证我们在那样一种高压状态下,即使脑子里没东西,即使大脑一片空白,也能在几十秒的思考时间内,根据掌握的套路,迅速形成答题框架和思路,做到有话可说,有基本的逻辑层次,能拿到基本分。如果心中完全没有套路,连基础分都拿不到,谈何成功。
面试备考第二阶段,在掌握基本套路之后,如果学有余力,再考虑如何在已有框架的基础上,让内容更丰富、血肉更丰满、语言更流畅,最终形成自己的答题风格。这需要非常扎实的知识储备,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背诵,实际上在很短的备考周期内,很少有考生能进入到第二阶段。因此,第一阶段掌握套路就显得更加重要。
5.4 关于面试资料
5.4.1 微信公众号
《人民日报评论》《学习小组》《侠客岛》《半月谈》。
如何学习:我在整个复习备考期间,这些公众号上的文章几乎都是必看的,几乎一篇不落。而且不仅仅局限于阅读,针对一些热点内容,我会反复阅读,自己思考、总结、做笔记,吃透弄懂。长期坚持阅读这些公众号上的文章会极大地开拓视野、拓宽思维,会使面试答题思路更开阔、更有高度和深度,也会对申论文章写作大有裨益。实际上申论和面试复习是可以同步进行的,我建议大家从准备笔试开始就坚持学习这些公众号上的文章。
5.4.2 政策文件
政策文件的范围比较广,不一定全部都学习,但是重点、热点一定要及时关注并学习。比如十九大报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报告;每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还有一些专题类的政策文件,比如这几年的面试热点「基层减负」。关于「基层减负」有两份文件就是必学的:一是《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2019 年 3 月 11 日),二是《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2020 年 4 月 14 日)。比如热点话题:教育。近一两年关于教育的热点文件有:《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2020 年 4 月 22 日)、《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2019 年 6 月 23 日)、《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0 年 3 月 20 日);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关于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等等。
如何学习:政策文件的学习一定要有热度,要新。我在上面只是简单地举几个例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会有新的政策文件,需要大家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库。为什么要学习政策文件,大家都知道在申论和面试答题中要提对策,那么对策从哪里来,如何保证我们提出来的对策接地气、契合实际、同时又有一定的高度,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文件中都有答案。我们在学习政策文件时,首先要了解该文件是关于哪个领域、哪方面问题的,其次要重点关注政策文件中对于该领域的问题提出了哪些对策措施和要求。积累得多了,自然能在面试答题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而不是凭空想象,提出的对策空洞无物。还是以近两年的面试热点问题「形式主义」和「基层减负」为例,我们在面试中遇到的一些重点的措施和做法,都可以在《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和《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这两份文件中找到答案。
5.4.3 书籍
主要包括党史学习教育等方面的相关书籍,以官方版本为准。
如何学习:我们常说面试答题要有「四度」:高度、深度、广度、温度。关于高度,就是理论高度,当然这点对于应届考生来说有难度。我在面试备考过程中,尤其是前两本书,翻阅了三四遍,并且对重点内容作了标记,写了读书笔记,对重点语句、重点段落、重点讲话做到了理解基础上的背诵。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使我从一开始磕磕绊绊、不知道说什么,到最后滔滔不绝,如果不刻意控制,面试就会超时。最后两次面试,我几乎都是看着表答题,努力精简自己的语言,就怕超时。
5.4.4 重要讲话
重要讲话内容非常多,获取这些讲话内容有两种途径。
第一种途径就是上面推荐的书籍,阅读这些书籍最方便的地方在于,它们是分章节、分领域、分场景列举了重要讲话,便于我们在学习时了解某一句讲话是具体针对哪个领域、哪个方面、哪个问题的,便于在答题中有针对性地应用。
第二种途径是我推荐的微信公众号,尤其是《学习小组》,这个公众号全天候跟踪报道活动轨迹,但凡有重要讲话,都会第一时间全文播发,需要及时关注、认真学习。
比如 2020 年底,为了起草十四五规划,中央召开了各个领域的座谈会,在这些座谈会上,都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些讲话都是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工作的指引,需要认真研读学习,如此,方能提升面试答题的热度和高度。比如《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9.22),《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9.19),《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6.2)。作为准备面试的人,是一定要及时关注学习的。
如何学习:一是背诵。记忆是运用的前提,只有记下了,才可能在考场上脱口而出。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题目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那么你在答题中就可以引用一些金句,比如:「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行,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些讲话,都要提前背下来,并知道在哪种场景下运用。二是理解。面试题中经常会遇到关于如何理解重要讲话的题目,比如还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题目是这样的: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再比如关于学习,题目是这样的:指出,「我们党依靠学习创造了历史,更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重要讲话时,不能简单地局限于背诵,而是要深刻理解重要讲话的背景、目的、意义、具体要求,这样才能将此类问题回答好,才能答出深度、答出高度、答出亮点。
PS:关于国考面试中的那些坑,我在「国家部委喜欢招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下分享了一些自己的经历和思考,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少走弯路。
5.5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一些大概的备考思路和自己的经验总结,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关于具体到每个题型如何学习、有什么答题技巧、面试考场上有什么经验,在这里不再细说,内容太多,不是一两篇文章就能写完的。毕竟我从去年第一次面试到现在,自己准备了一年,三言两语是说不清楚的。
我也知道考公竞争压力确实特别大,毕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所以如果你本身不是那种自制力特别强的人,却又想学习,或者是第一次备考的话,我建议还是去找已经上岸的前辈或者专业老师引导你学习,这样会少走很多弯路。
最后,祝立志考公的小伙伴都能成功上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无图版|110BBS ( 豫ICP备2020034528号 )

GMT+8, 2025-1-26 15:52 , Processed in 0.15336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