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BBS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卓美眼科专家帮你顺利入警
查看: 1015|回复: 0
收起左侧

制度能否根治干部作风顽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3 17: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110BBS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只有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从严治党、治官,把那些要官位不要百姓的人的官帽摘下来,才能刹住官僚作风,增强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
   访谈嘉宾
      张希贤  中央党校党建部思政室主任,教授
      刘昀献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博导
      冯建平  山西省晋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只有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从严治党、治官,把那些要官位不要百姓的人的官帽摘下来,才能刹住官僚作风,增强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


      主持人:欢迎三位嘉宾参与我们的讨论。目前,河北省上下各级政府都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在“三鹿事件”逐渐平息之后,河北省采取此举大家怎么看?
      冯建平:这肯定是必要的。我们仔细分析“三鹿事件”,还是政府的质量监管出了问题,企业的质量管理出了问题,才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而质量监管、质量管理有漏洞,归根到底还是应从责任心上找原因。食品经济说到底是个道德经济,如果说其它产品的质量高低涉及的是物有所值的问题,食品质量出问题就是真正的图财害命了。这也是导致三鹿集团破产、整个行业遭受重创的根本所在。中国有句老话,“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我们都应当从“三鹿事件”中吸取教训,举一反三,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
      刘昀献:这是河北变危为机的一记重拳,是河北省委的自觉和高明之处。表面上“三鹿事件”逐渐平息了,但它对河北干部群众自信心的打击是巨大的,给河北形象带来的负面影响、给河北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损害是短期内无法挽回的。只有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从严治党、治官,把那些要官位不要百姓,沉湎酒绿灯红、不问群众疾苦的人的官帽摘下来,才能平息老百姓的怨气、怒气,扶正祛邪,鼓舞人们的士气;才能刹住官僚作风,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才能提高机关办事效率,搬掉发展经济的绊脚石;才能改善河北的投资环境,增强河北人民的信心。

      ■经济遇到困难,共渡难关就是了,老百姓对此是能够理解的。问题是我们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以什么样的作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去应对

      主持人:今年以来,中央领导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大力弘扬优良作风。在当前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下,如此强调干部作风深意何在?
      张希贤:2009年,中央屡次强调干部作风建设我认为主要有三方面深意:一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要求各级干部必须以励精图治、勇于挑战的作风,领导全国人民共克时艰;同时,也要弘扬优良作风,深入群众,深入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企业,稳定人心,破解社会新矛盾新问题。
      其次,改革开放30年之后,中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为着新的开局,必须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以创新的作风、民主的作风、廉政的作风领导全国人民开好局,起好步,共同开创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大业。此外,历代兴亡周期律表明,社会进入繁荣期是关键时期,各方面的腐败风气和不正之风会逐渐深度侵蚀执政党的干部肌体。而社会繁荣又会掩盖这些实质性的问题。如果我们党不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法制建设,后果将不堪设想。
      冯建平:我想起了古人的两句话。一句是《孙子兵法》上讲的:“上下同欲者,胜”。另一句是唐人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我们现在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决定了会有经济周期,不可能一直高速增长。经济遇到困难,共渡难关就是了,老百姓对此是能够理解的。问题是我们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以什么样的作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去应对?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困难,我们的干部只有始终坚持“两个务必”,增强危机感和忧患意识,永葆先进性,永远与群众同甘共苦,才能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一步一步到达胜利的彼岸。

      ■为什么不正之风屡禁不绝?有的同志总把作风问题看成是软的、虚的、有弹性的,没有看成是硬的、实的、刚性的

      主持人:近年来,在不少重大新闻如华南虎照事件、瓮安事件、河北蔚县矿难瞒报事件等等中,我们都不难听到老百姓对当下干部作风的质疑。应该说,中国共**历来重视干部作风建设,那么,这些损害群众利益和政府形象的不正之风为什么屡禁不绝?
      刘昀献:这确实是个大问题。我觉得主要有三个层面的原因。
      一是环境层面。历史方位的变化,使我们党面临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考验。这要求我们党提高五种能力,特别是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一些党员干部经不起各种利益的诱惑,于是就把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价值原则运用到工作中,搞权钱交易。结果不仅没有驾驭住市场经济,反而被市场经济把自己给驾驭了。
      二是制度层面。有的同志总认为我们缺乏相关制度,我认为不是没有制度而主要是作风建设的制度不硬。一是缺乏有利于良好作风养成的制度环境。二是总把作风问题看成是软的、虚的、有弹性的,没有看成是硬的、实的、刚性的。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只有抓经济的硬指标,没有抓作风的硬指标。嘴上讲作风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实际工作中往往把作风问题只看成生活小事。三是缺乏作风建设问责制。只有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使制度硬起来,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才能刹住不正之风。
      三是党性层面。这是根本原因。党性问题突出表现为一些干部宗旨和使命意识不强,虽然党中央强调要以人为本,可现在有的干部乐于听下面人叫“老板”,并自称是人民的“父母官”。由于部分干部作风不正,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许多可以解决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不少小问题拖来拖去成了“老大难”,有些一般性的矛盾被人为地激化。
      冯建平:为什么事故、事件、疫情总是和瞒报一起出现,确实值得研究。一是事情本身。凡是事件、事故的发生,最后的调查结果,总是与我们的干部作风不实有联系。二是对待事情的态度。一旦有了突发性事件,我们领导干部能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能否及时把真相告诉公众,能否妥善处置,既有作风问题,也反映了一级政府应对危机的能力。三是也要检讨我们的一些现行制度。有些制度是不是也在逼人扯谎?现实中确实有这种情况:上报则意味着丢官,而瞒报有可能逃脱责罚,如果没有合情合理的公共事件上报机制,杜绝瞒报也难。另外,像华南虎照事件等,还反映出一个政绩观的问题。现在有些干部确实是政绩观出问题了,出现了许多莫明其妙、幼稚可笑、自娱自乐的所谓成绩、经验。作为组织部门来说,一方面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另一方面还要用科学的机制去考核评价干部,不能让老实正派人吃亏,不能让投机钻营者得利,不能让搞虚假政绩的人得逞。

      ■作风建设看似简单,实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如果制度设计立足于“好人”,设计出的制度可能只对“好人”有效,甚至废纸一张

      主持人:在现实中我们发现,干部作风建设经常有“走过场”和“一阵风”的现象。目前,在转变干部作风问题上,我们也有一些体制和机制上的安排,但这些制度为什么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刘昀献:近年来,在转变干部作风的体制和机制上,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以及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诫勉谈话等制度。效果不佳有多方面的原因,从制度落实的角度讲主要在于干部人事制度,特别是干部考评体系问题。一句话就是用什么人、怎么用人?用人制度是个标杆,只有用群众公认的、作风正派的人,并从教育培训、培养锻炼、选拔任用、考核评价、作风要求、纪律规定等各方面制定出衡量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的具体要求,促使领导干部把外在环境压力转化为内在修养动力,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同时,严格实行领导干部问责制,才能使制度起到应有的作用。
      张希贤:勤政廉政是最简单的作风建设,但也是最难抓的作风建设。天天发生,抓也抓不死,改也很难改。因为除了制度建设之外,还有人性本身的弱点、民族的文明进步程度、国家的法制建设程度在里面。所以作风建设看似简单,实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执政党、干部、老百姓等多方面的制度建设、法制建设、道德建设、社会建设、家庭建设、单位建设的方方面面。
      冯建平:制度起不起作用,一看有没有必要。一说整顿作风,就强调严格上下班制度、请销假制度,是不是必要?一个干部连班都不能正常上,那国家还花钱雇你干什么啊?制度应该解决的是公正、效率等深层次问题。二看能不能做到。有些制度本身就脱离实际,很难推行。三看制度设计的立足点是什么,如果立足于“好人”,设计出的制度可能只对“好人”有效,甚至废纸一张;如果立足于“坏人”,设计出的制度可能就会惩治坏人,得出好结果。在当前还要正确处理制度创新与狠抓落实的关系。只强调创新,建立制度,而不去继承、不去坚持,到头来很可能是“昙花一现”,就像狗熊掰玉茭,掰一个扔一个,费了半天劲,最后手里还是一个玉茭。

      ■作风是鲜活的,是每天与老百姓打交道都会发生的,有大量可变因素、不可知因素。因此并非制度建设就能解决所有作风问题
      ■就干部作风建设问题,老实讲,我们是不缺制度,也不缺好制度,关键是没有落实好

      主持人:对于干部作风问题,许多人都提出要从体制和机制上找原因。那么,制度建设是促使干部作风转变的根本出路吗?
      冯建平:现在一些同志一提到干部作风上的问题,往往讲是体制机制上的问题,实际上是说没有办法解决。这是一种很可怕的托词或借口。历史学家钱穆在分析中国历史时指出,中国政治制度演绎的传统是,一个制度出了毛病,再定一个制度来防止它。相沿日久,一天天繁密化。于是,有些变成了病上加病,前后矛盾。就干部作风建设,老实讲,我们是不缺制度,也不缺好制度,关键是没有落实好。所以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就非常重要,非常必要,抓住了干部作风建设的根本和关键。我们党就是靠思想建设起家的,思想建设是我们干部队伍建设的核心。我们讲体制机制,也是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来加强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让每一个干部从心里面感激党、向往党、跟党走,始终把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放在首位。
      张希贤:作风建设是动态建设,制度建设是静态建设。作风是鲜活的,是每天与老百姓打交道都会发生的,有大量可变因素、不可知因素。因此并非制度建设就能解决所有作风问题。一方面,加强作风建设是要以制度为依据的。有些问题,如乱收费、工程建设、跑官要官、一言堂等是要从体制机制上查找原因。从这方面说,加强作风建设的落脚点是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制度、纪律、法制建设。另一方面,干部作风发生问题,有时是各种风气相互作用的结果。从这方面讲,体制、机制建设不能解决所有作风问题。如果制度能约束住所有作风问题,那社会就没有生气了。想以制度建设包治作风百病,也是异想天开的。所以作风建设也有它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和独特的建设范畴。
      刘昀献:我认为制度是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根本出路。邓小平同志虽然讲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但他更强调人的理想信念:“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制度永远都是有缺陷的,不完备的;我们不能等待制度完备了再去搞作风建设。作风从根本上讲是个党性问题,因而解决作风问题,必须把思想教育和制度约束结合起来。

      ■今天为什么体制、机制建设解决不了作风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粗放型发展决定了现时的体制、机制有很多本身就不太科学

      主持人:据我们了解,张教授有一个观点,“时代风气是干部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治理和整顿不正之风的中流砥柱。”对此我们怎么理解?
      张希贤:中国共**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每个时代的主题,所以就存在一个时代风气问题,所有风气都要受时代风气的影响和制约。如革命时期,理论联系实际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改革开放30年,我们一直高扬解放思想的旗帜。
      改革开放30年之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全力致力于科学发展的时代风气建设。因为,没有科学发展的时代风气,粗放型发展治理不了,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必然还是粗放型格局。反映在执政党建设上,上层建筑也就不可能科学发展。于是各方面不正之风频频发生。
      反对不正之风,关键是正确的风气是什么?只有把正确的风气找到,才能逐步治理不正之风。今天为什么体制、机制建设解决不了作风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粗放型发展决定了现时的体制、机制有很多本身就不太科学。不科学的体制、机制自然也就解决不了更为鲜活的作风问题。
      刘昀献:我认为,说“时代风气是干部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不确切的。我们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要与时俱进、走在时代前列,党风应领时代风气之先。干部作风是党风的风向标,干部作风更应领时代风气之先。我们说在新形势下干部作风存在不少问题,少数干部的不正之风不仅妨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而且扭曲了党员干部的形象,影响了党的威信,因而必须切实改变这种状况。但是决不能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还应看到党的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
      冯建平: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是遏制不正之风的一剂良方。作为组织部门来说,主要看你用什么样的作风选人,选什么样作风的人。衡量的标准,一个看你是不是把优秀的人选出来了,再一个看你是否把选出来的优秀的人放在适当的岗位上。这里的关键是,一定要选好用好党委书记、组织部长,这两个关键岗位的人选好了,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他们本身作风又过硬,公道正派,就会带动和促进整个干部队伍良好风气的形成,这样的话,那些不正之风岂有容身之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无图版|110BBS ( 豫ICP备2020034528号 )

GMT+8, 2025-1-22 14:52 , Processed in 0.14136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