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图教育 发表于 2017-11-27 14:00:53

2018国考行测备考技巧:如何用意图判断主旨化?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中如何用意图判断主旨化?意图判断题是阅读理解中题量最多的题型,而且存在一定难度,以前这类题大多是要求能有所引申,正确答案往往是引申项,但近几年公务员出现了意图判断主旨化趋势,并且愈演愈烈,小伙伴们翻翻2017、2016的国考、省考真题就不难发现也有很多这类型的题目。那什么是意图判断主旨化呢?它就是题目在提问方式上是意图判断题,而实际上是要大家寻找文段重点,即找主题句,选主旨项,与主旨概括题有相同之处。小伙伴们听完不要觉得“出题人这又是唱的哪一出啊”,其实出现这种主旨化倾向也不稀奇,本来意图判断题的命题思路就是来源于主旨概括题的嘛。小编阅过“万千真题”后,找出了意图判断主旨化的三种原因:一是引申项引申过度,俗话说过犹不及;一是选项中没有引申项,想选都没得选;最后一种情况是出题人为了增加题目难度,选拔出更合适的人员。种种原因都使得我们选主旨项。  那意图判断到底怎样解呢?  解意图判断题时,我们还是需要去找主题句,如果文段主题句描述的是一个问题(即负面的社会现象),也就是说整个文段的重点是个问题,并且文段中没有给出响应的对策,那么作者的意图就是针对这个问题提供解决对策,比如说,单位领导跟小王说“小王,地有些脏了。”那领导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是什么呢?是要小王把地扫了,对吧?领导是要小王把“地脏”这个问给解决了。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选一个引申的对策项。但是如果选项中的对策项不能解决该问题,那么主旨项就是我们的不二选择了。如果文段主题句是观点或对策(作者明确的表达出了自己的意图),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的社会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最终往往选择的多是主旨项,此时选项中出现的引申选项,一定要注意分析,多是一些过度引申的选项。还是用真题讲话,我们看道题。  【例1】高校专业的设置应该是高校、政府、市场以及社会等多种力量多重考量的结果,过于强调某一方面必然会导致失衡。要实现相对合理和均衡,就要在制度上提供平台,比如确保大学在设置专业时经过教授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等专门机构的集体论证。教育主管部门也应推动并尊重现代大学治理模式,在专业设置上给专业组织更多的自主权。在消除不合理的制度因素之后,社会在评价高校专业时,才能有可能以理性平和的心态看待不同专业的就业状况,而不是把就业率的红牌等同于“专业不好”。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教育主管部门应给予大学更多的自主权  B.制度建设是保证专业评估合理性的基础  C.高校的专业设置应该考虑多方面因素  D.就业率不是评价专业好坏的唯一标准  根据提问方式,我们很容易能判断出它是意图判断题。文段开篇就提出了问题,即“过于强调某一方面会导致失衡”,紧接着给出了针对问题的解决对策“要在制度上提供平台”,才能实现平衡。再通过“比如”进行举例论证,说明具体做法。最后文段尾句阐述了消除不合理的制度因素后的重要意义。整个文段强调的是制度建设对高校专业评估的重要性,文段重点、主题句均为解决问题的对策句。我们看到选项中,只有B项是最接近原文主题句的表述,是主旨项,它对主题句进行了同义替换,B项就是我们要找的正确答案。这时候很多小伙伴会问C项为什么不选呢?C项不是在原文中有出现吗?小伙伴们,虽然原文中有与C项表述相近的句子,但是它属于背景铺垫,非文段重点,且没有体现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它是万万不能选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国考行测备考技巧:如何用意图判断主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