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之家 发表于 2010-10-14 11:30:12

【2011国考备考日志】55号 大好春光,让我们开始复习11年国考吧~兼复习周记

参加过两次国考,一次江苏省考,成绩都还是令人满意的,算是从基层到最牛部委都见识一番了。本来工作稳定无忧,11年国考考与不考都还在两可之间,无奈工作岗位变动,实在不堪工作压力,往昔二十天备考的轻松经历,现在已经被现实环境压迫的心有戚戚然,故决定今年提早动手。窃以为还有一些备考心得,故开此帖,每周更新,一方面激励自己,另一方面同朋友们交流,积攒些RP~瓦咔咔~

5月8日 第一篇

公务员考试有其自身特点,仅就常人而言,备考时间不宜拖的很长,一来公考复习注重强度和效率,复习周期太长难以保证强度的持之以恒,二则时间太长,也容易造成自身的疲劳,其三,高质量的复习题书目并不无限的,做题做的多而滥往往劳而无功,最后导致对自己的评估失真。

但是对于公考老手,反倒是可以有两种复习备考思路,其一是临阵磨枪,认真准备过一次公考的人,再考,做个20天左右的针对性练习足矣,其二的思路就比较繁琐了,如果确实想往高里考,或是时间充裕,那么从现在开始有一天算一天,不妨制定一个深度复习计划,不管基础如何,认真贯彻之,从统计学意义上说,提高个5到10分,应该是很现实的。

好吧,先来说说5月份现在能立即着手做点什么吧。

第一,从10年国考和各省省考情况来看,数学运算部分难度与题量明显加大,很多人见到数学运算就逃,也有很多经验说放弃云云,个人看法不建议轻易放弃,毕竟自己努力做出来的都见的正确,随便蒙能蒙对的可能性就更低了,所以还是老实复习的好。数学运算对多数来说难度确实大,但是能不能复习?

答案是肯定的,首先数学运算中三分之二以上的题目都是有套路可循的题目,现在着手复习,时间充裕,完全可以对类型题做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现在彻底钻研透彻了,临近考试的时候回炉会很方便的。诸如追赶、种树、抽屉等套路问题大家都注意到了,但是有几个人愿意坐下来花时间彻底钻研透?没有时间的累积是不会有效果的。而如果能基本把握住类型题目,而非类型的新型题咱们也未见的一个都做不出来,综合考虑,在理想情况下,在合理时间内做对四分之三都是很实际的。

第二,公考其实不怎么需要理论素养,但是想博高分,理论知识贫瘠,没有自己思路与体系的话,怕是相当不易。既然还有半年的时间,现在恶补理论知识完全来得及。半月谈的层次太低,内容琐碎,个人更建议大家选择《瞭望》新闻周刊,声音主流,更新速度快,特别是定位与策论上水准甚高,如果大家有条件,可以找找看出版于2009年10月26日的 2009年第43期《瞭望》,同10年国考申论之间的关系就不言自明了。

当然了,选择资料不能有侥幸或者撞大运的心理,备而用之,举一反三才是王道。还有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办法,供有心人参考,人民日报的电子版当日可看到,可以尝试每天速读人民日报,其中的理论版和政经新闻板块以及人民时评、声音等专栏,可以每天择其要论,予以收藏,每周做整理,按类别分类,建档。这样做的好处是,至多一个季度的时间,你会发现,关乎国计民生的几乎所有热论问题在你的资料库中都能找到相应的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事实上人民日报理论版是有合集出版的,09年的合集现在就能买到,但是自己动手读报、整理资料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比临到时候翻看书要有用得多。

今天就到这儿吧,以后慢慢更新好了。上述皆是个人看法,仅供参考,欢迎交流。

5月9日 第二篇


5月 9日 第二篇

既然时间充裕,围绕公考,就可以考虑讨论一些稍微复杂些的问题,譬如职位的选择与考录过程公平与否,零零散散的写一写,想到哪里就到哪里吧。

关于职位选择,国考中涉及到的岗位说起来大致就是部委(工作岗位在北京)和垂直单位(工作岗位在地方)两类,待遇什么的其实没什么好说的,论坛里足够多。因为自己参加过部委面试,且很多朋友在国考中涉及到的各类岗位工作,谈一点个人看法。北京作为各类资源集聚的首都,当然可以算作是很多人寻梦的地方,事实上他所能提供的很多东西确实也是二三线城市所不具备的,但是就刚入职的年轻公务员来说,虽不至于患上“逃离北上广”综合征,也并不必然就是最合理的选择,在这其中年龄是一个不小的问题,如果不是应届毕业生,那么在28、29岁往上再奔北京是否合理,值得存疑。而在地方上,作为公务员生活质量的起步会相对容易很多。至于所谓发展,其实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很多年轻人谈从政的理想,其实挺好,说明心怀抱负,但多数时候还是笑而不语为好。

假若报考北京,幸运的朋友说不定会有多个选择(专业选择面太窄,没得挑姑且不提),这个时候职位挑选的第一要务应该是考录的可能性,北京机关多衙门多,部委终究是部委,无论是工作涉及面还是可以调动的资源都非基层单位能比,这个时候哪怕是听起来不那么响亮的岗位,其实也是蛮不错的,确实,大家都心向往之的某些岗位太难考了,不必太过纠结。

国税是国考招录的大头,传说中待遇很不错,事实也是如此,无论东西部地区,国税的待遇比之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都是要高出一块的。不过国税也是国税的烦恼,不矫情的说,国税垂直管理和当地其他党政机关横向联系较少,系统内编制多人员多,领导岗位相对偏少,这一点上看有点像公安机关,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个人发展比较受限,真去了县级国税,想回城的话是个不小的问题。
5月15日 第三篇关于教材的选择

这是以前写给朋友的,并不是为某些教材做广告,只是实话实说罢了,事实上公考既然没有指定教材,那么已有的教材不过就是各家在真题基础上依据自己的理解作出的臆测罢了,这一点认识清楚了,也就明白为什么很多教材有矛盾之处了。其实即便是在下述推荐的教材,其中的排版印刷错误也不在少数,另外可能其它的朋友已经对下述教材做出了更加恰当的评述,而在下只不过是从自己的视角发一家之言而已。
    对各个版本教材跟着数年之后的结论:人民日报出版社(李永新编著)和党史出版社的更胜一筹。

    人民日报和党史的版本延续了他们一贯的风格,具体来说,党史版本详略搭配均衡,结构识辨起来很是明晰,在体系上做的相当不错,对公考陌生的朋友来说上手比较快,题量和难度看起来也是让人放心的;人民日报的版本,最大的特色就是内容密集,题量大、难度高,自己感觉有时候难度有点过了,比如国考时他的模拟卷似乎比真题还要难,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经过这样比较苛刻的练习,真到了考场上或许能自如一些(这一点经过考试的朋友恐怕会有更深的体会)。

    我自己的选择是找一套完整的党史教材,从而厘清思路,同时使用人民日报的教材以做题、进行练习比对为主。国考入手阶段和早期自测时建议使用党史教材,对于新手能快速了解国考概念和结构是很合适的,而在中后期提高、巩固,特别是行测熟练阶段,人民日报版教材显然强度更大,能坚持下来的话效果自然也会更好。

    至于其他出版社的教材。我还看了社会出版社、南京出版社、致公出版社、矿业大学出版社、新华出版社等。以“华图”系列教材为例(新华出版社),自己感觉内容相对稀松了些(特别是和李永新比),特点不明显,一套大概是七本,也不便宜。其他的水准又在他之下了。

    总的来说,所谓“天下教材一大抄”,所有的公考教材本质上都大同小异,建立的基础都是在真题之上,若是有相对突出一些的,一定是在体系上厘清,能够对涵盖面甚广的公考范围有一个基本的体现。

    补充下,这里有一个误区,不知道是不是应当指出来,很多朋友准备国考的时间很长,功夫下的足,资料备的齐,结果在复习期间出现了很多行测题都做过的情况,似乎再做多少题也体现不出模拟测评的效果。我想熟练解题的固然少不了大量习题的练习,但是真正重要的不是你做过多少题,毕竟下一次考试的真题永远遇不到(法律题除外),而是在做题中间找寻到考试时的一种有把握的节奏感,或者说考试时的感觉,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找寻并保持这样一种感觉,而做题就是给予一种小小的可持续的刺激,从而保持住这样的感觉与状态。所以与其做大量重复的试题,不如寻找一种近似于考试高强度的刺激,我的总结就是强度胜过单纯的题量。举例来说,在临考的一个月中,对于全力备考的朋友,两天一套试题按照标准的时间来做就足矣。

上述对教材的评析是我两年前写的,现在看来基本认识没有变化,但是结合10年国考形成难度上升的新情况,和对诸多版本教材的再审视,我倒是对各家之间的区别看得越来越淡了,教材只不过是练习的材料,正如做菜时的食材,如何取之用之,关键还是对自己解题能力的认识和把握,这一点留待下次更新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1国考备考日志】55号 大好春光,让我们开始复习11年国考吧~兼复习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