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BBS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卓美眼科专家帮你顺利入警
查看: 10971|回复: 0
收起左侧

[复习资料] 面试热点:汽车社会与汽车文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12 16: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110BBS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热点题目】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也曾发表言论: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业内道德,中国正在加速“驶”入汽车社会,但是“汽车文明”确实还相距甚远。请问,你如何看待汽车文明的建设?

【核心问题】汽车社会中的汽车文明建设

【背景链接】

汽车社会(Auto Society)是工业社会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别是轿车大规模进入家庭后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汽车社会一词来自日语的“车社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日本进入汽车普及年代后,发生了大量不同于以往时代的现象,人际关系急剧变化,社会节奏明显加快,日本专家将这种汽车普及带来的新的社会形态命名为汽车社会。在汽车社会里,汽车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它更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是人的空间属性的扩展和精神的延伸。

2011年底,《中国汽车社会发展报告》首份年度报告发布,预计2012年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将达8650万辆,每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将达20辆,这也是世界公认的汽车社会门槛。

同时,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的消息,截至2014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新增1707万辆,目前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64亿辆,其中汽车1.54亿辆。

中国已进入汽车社会,人人都在强调汽车文明。遗憾的是,路上的汽车越来越多,开车人的素养却没有“与日俱增”。在国庆长假中,全国道路客运行业发生三起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造成24人死亡、32人受伤,其中一起为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安全事故。这其中自然不排除事故的发生有车流量大的原因,然而很多交通事故的发生都源于不文明的驾驶习惯。驾驶陋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道路拥堵并引发了事故。所以,有舆论直接指出,首个全国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其实是对中国汽车社会文明程度的一次大考。

汽车与社会的矛盾也远超出车与道路、车与能源、车与环境这三个基本矛盾,汽车与社会阶层、汽车与车主身份、汽车与城市建设与管理的诸多矛盾成为新的社会热点。

【影响分析】

汽车社会的到来,不仅是汽车保有量达到一定程度,也不仅是人们出行方式发生变化。实际上,汽车的普及改变了世界—它改变了城市的结构,以及人们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

一、城市中心区空洞化:中心城区昂贵的房价和拥挤的环境、交通使人们不得不借助汽车实现“在中心城区工作、在郊区居住”,使得城市核心部呈现出夜间人口减少、大型店铺郊区化、城市机能分散化、商业街衰退等城市中心区空洞化的特征。

二、生活方式的改变:当汽车进入家庭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进入效率和速度的“速活”社会,周末生活、夜间生活已经和过去截然不同,周末郊区游、自驾游等越来越普遍;晚间在外逗留的时间也大大延长,夜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夜间消费和服务需求更加旺盛。

三、催生新型消费方式:围绕着汽车将诞生众多的消费内容,如汽车餐厅、汽车电影院、汽车旅馆等等。汽车增加了人们的出行频率和时间,催生新的消费形式,像超大型购物中心“摩尔”就是汽车社会的产物。

而另一方面,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迅速扩大,我国正在快速步入汽车社会,与汽车相关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也日益凸显。汽车与道路、汽车与环境、汽车与汽车、汽车与行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行车难、停车难、阴霾天数增加、汽油供应紧张的现象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蔓延。如下的几个问题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

(一)汽车是能源和土地高消耗的产品,当汽车数量聚然猛增时,土地和能源两个要素必然成为制约城市汽车普及的“短板”,承担更大的压力。

(二)交通堵塞与汽车社会相生相伴。交通堵塞造成的社会代价是巨大的。堵塞使车辆运行速度下降,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其经济学本质就是增加时间成本,并降低服务质量。提高城市交通效率,降低交通事故率成了摆在中国大中城市面前的课题。

(三)汽车带来的环境问题突出。有关专家统计,到21世纪初,汽车排放的尾气占了大气污染的30~60%,汽车保有量的增长直接导致了全国大中城市灰霾天气天数上升,酸雨加剧。此外,汽车还是重要的碳排放源,其碳排放量占到全球碳排放的25%,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原因分析】

对于现今已经进入汽车社会的中国来说,我们的汽车文明却没同步进入发达序列。出现这种与实际经济状况不匹配的汽车不文明现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和缺乏预见性使得汽车普及后问题突出。我国许多大中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在上世纪70、80年代的格局上进行修正和补充。当时的城市格局在实践中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道路的设计、宽幅等已经开始制约汽车普及后的实际运行。而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势必会增加交通问题的发生概率。

二、制度的建立通常落后于现实生活的实际。现实操作层面的许多问题需要通过制度来规范,但是制度的落后性和渐进性使得这种规范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因此,现有的法规对行车不文明现象不能进行更有力地规范。

三、文明驾驶意识的缺失。一直以来,汽车是一种创造经济价值的工具,而今这种工具开始进驻普通民众的家庭,这势必需要我们对其的认识发生相应转变。与社会公德相类似,当汽车成为一种普遍的私人交通工具,那么遵守共同的文明驾驶规范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同时,大量驾驶人的出现对驾驶教育的质量提出新的挑战。

【解决对策】

一、加大对新能源的研究与利用,同时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能源制约和汽车问题带来的环境问题是制约汽车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在彻底解决新能源问题之前,应倡导对私家车有限使用,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理念。国外的发展经验也证明了此点。日本人上下班主要依靠公共交通,各种公共交通线路衔接得很好,人们几乎可以通过公共交通工具快速到达任何地方。他们对于私家车的使用更多局限在旅游及购物方面。

二、对城市建设进行合理规划,在不断建设的过程中注意设计的合理性和实用性。道路交通规划为汽车提供了一个发展平台,这个平台越是稳固、越是安全,我们的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就会越安全,可以更好地促进汽车的合理使用,也可以更好地规避汽车运行过程中的非技术性问题。

三、合理制定符合当前国情的相关交通法规,同时在操作层面保证规范的切实执行。未来汽车文明的方向是尊重人的生命和健康,回归到保障行人的权益。即车对人的生命的绝对尊重,交通强势方对交通弱势方的绝对尊重和礼让;在发生交通事故时,通过牺牲车辆结构来保障人的安全;当人的生命权与交通法规或冲突时,生命权高于交通权。

四、加强驾驶教育,提高驾驶人的文明驾驶意识。由于驾驶是一项操作性非常强的技术,任何人在获得合法驾驶资格之前都应当进行足时、足量的理论和实践学习。鉴于不当驾驶可能产生的恶性后果,在驾驶资格的考核中应当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通过随机抽检的方式,对已经取得驾驶资格的个人进行再次考核,使安全驾驶、文明驾驶的观念深入人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无图版|110BBS ( 豫ICP备2020034528号 )

GMT+8, 2024-4-20 10:04 , Processed in 0.21932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