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8-14 12: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一部分 数字运算【查看2003国考行测真题】
一、数字推理
1.B 【解析】该数列相邻两数的差成3、4、5一组循环的规律,所以空缺项应为20+5=25,故选B。
2.C 【解析】该数列相邻两数的差为2 的n次方(n=1,2,3……),分别为21,22,23,24……因此,空缺项应为31+25=63。故选C。
3.C 【解析】该数列是n的n次方(n=1,2,3……),11,22,33……55,所以要选的数应该是4的4次方即256,故选C。
4.B 【解析】该数列的规律比较难找,需要相邻两数做差后再次做差,我们从给出的五个数相邻两数做差得到17、9、5、3,再将这四个数做差得到8、4、2,可以发现它们都是2的n次方(n=1,2,3……),所以空缺项应为36+17+24=69,故答案选B。
5.A 【解析】该数列的奇数项的分子都为2,分母是首项为3,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3、5、7……; 偶数项的分子都为1,分母是首项为2,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3、4……,故选A。
二、数学运算
6.D 【解析】设原价为1,进价为x。
则售价为0.8,毛利为0.2x。0.8-0.2x=x,x= 。
如果以原价出售,则售毛利为1- = 。所以,毛利相当于进价的 ÷ =12。
7.C 【解析】由题中可知大号衬衫、小号衬衫各50件,白色衬衫共25件,蓝色衬衫共75件。题中已告诉大号白色衬衫有10件,可知大号蓝色衬衫有50-10=40件,则剩余的蓝色衬衫全是小号的,共75-40=35(件)。
8.C 【解析】票价为14元时,不算空位的总售价为14×100=1 400(元),若算上空位可知总售价应低于1 360元,所以可排除A、B;票价为16元时的总售价为:16×100-16×15=1 360(元)与题意相符,故C正确。
9.A 【解析】设2000年销售台数为x,则2001年销售台数为:x(1+20%),即1.2x。
设2000年每台的售价为y,则2001年为:y(1-20%),即,0.8y。
2001年每台的售价销售额为:x×y=3 000。
因此,2000年的销售额为1.2x×0.8y=0.96xy,为2 880元。只有A最接近。
10.B 【解析】可知1分钟后甲跑完2圈结束,乙跑完3圈结束,丙跑完4圈结束,即1分钟后3匹马都处于起点的位置。此题中跑马道长600米的已知条件是迷惑条件,不要因此影响思考方向。所以正确答案为B。
11.C 【解析】由题意可知若此药水第一天为1,则第二天为 ,第三天为1× × = ,第四天为1× × × = ,据此规律,可知C正确。
12.B 【解析】此题中设置的提成有三个级别:(1)≤10提成10%;10<(2)≤20提成7.5%;(3)>20提成5%。当利润为40万时,在第一个级别时可提1万;第2个级别可提1.75万;第三个级别可提1万,故总额为2.75万。
13.A 【解析】设增加的学生数为x,则不等式
< ,得x<50。
=0.071,且x<50,故选项A正确。
14.A 【解析】设x分钟后相遇,则40x+80=60x。则x=4。
因小狗的速度为150米/分钟,故小狗的行程为150×4=600,故A正确。
15.C 【解析】本题是求周长为4万千米+10米和4万千米两个圆的半径的差值,即(4万千米+10米)÷2π-4万千米÷2π= =1.59米,大约1.6米。故C正确。
第二部分 判断推理
一、图形推理
16.A 【解析】观察该套图可发现图形呈现顺时针90度旋转规律变化,依此规律可知选项A正确。
17.B 【解析】观察该套图形,会发现四个图形的5条线中的第2条均为长线,依此规律,四个选项中只有B正确。
18.B 【解析】图中横线之间的形状呈"白""黑""白""黑"间隔排列的规律,且最两边两条竖线段之间的距离都不小于横线上的图形所占的长度。所以正确答案为B。
19.A 【解析】该套图的四个图形内的黑点均分布在图形的每个边角上,依此规律,故A正确。
20.C 【解析】观察该套图可发现:图中的两个小圆在顺时针旋转,大圆在逆时针旋转。且当大圆内的线段处于水平或竖直状态时,其两端的小圆不同。依此可推出答案为C。
21.A 【解析】图形呈逆时针旋转,且短线段逐渐减少,由此可知答案为A。
22.D 【解析】该套图的4个图形,为同一图形从不同角度所呈现的不同状态。选项A,B,C由该套图翻转后的图形变化而来,故选项D正确。
23.A 【解析】第一套图中图三由图一、图二组合,并去除外框的重叠部分而成,第二套图也遵循此规律,故A正确。
24.B 【解析】第一套图的三个图形均为3画组成;第二套图的图一、图二也均为3画。依此规律可知B正确。
25.B 【解析】第一套图中图三由图一旋转180度后的上部分与图二下半部分组合而成。第二套图也遵循此规律,可知答案为B。
二、演绎推理
26.D 【解析】由题意可知预测降水是气象学家的一个职责,但这并不表示气象学家的职责就是预测降水,所以A不正确;"当一个高压峰遭遇一个低压峰时,……"可知这只是一种假设,而并不是低压峰总是向高压峰方向移动的,所以B不正确;而C项并不能从陈述中推出;由"……通常会发生降水"可知高压峰与低压峰相遇只是降水的一个条件,D项中用了"某些",符合题意,故正确。
27.A 【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由"另一方面……"可知B项只是改变食物结构导致的一个结果,并不全面,故排除;C项与B项有异曲同工之意,也可排除;人口的增长会导致食物摄取量增加,而非D所述,只有A项概括的比较恰当,故选A。
28.B 【解析】技术革新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由"最近15年,世界技术有很大革新"并不能推导出经济增长迅速,故排除A、D项;C项在陈述中并未提及,只有B项可以从陈述中推出。
29.A 【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C项陈述中并没有提及,故排除;题中只提到胡椒的供应相当短缺,并未提到胡椒的消费问题,排除B;可可的价格高但并没有说到低于三年前,故排除D;只有A项可以从陈述中推出。
30.C 【解析】选项A、B无法由陈述中直接推出;选项D"顾客不喜欢他人的介绍和建议"在陈述中找不到依据;从"顾客不易被操纵"和"他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可以推出C,故C为正确答案。
31.B 【解析】"轻盈、精美的风格"是指洛可可,所以A不正确;"洛可可风格适合于现代公寓",但并没有说现代公寓都是洛可可式的,所以C不正确;"雄伟高贵"指的是凡尔赛,既不是指洛可可,也不是指巴洛克,所以D不正确;由"洛可可是一种新型装饰,是为热爱冒险……奇思遐想的社会服务的"和"洛可可……首先出现于法兰西"可知B正确。
32.C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选项A无法从陈述中直接推出;陈述中说"广告要做的是吸引顾客的注意力",而并未指明这样做是否困难,所以选项B也无法推出;选项D在陈述中没有依据;由"顾客对某项产品的记忆比对产品某些特性的了解还重要"可知C正确。
33.B 【解析】"今年的国民生产产值增长率预计……","与2001年头7个月相比,……只增长了……",前者为"今年",后者为"头7个月",在时间上不具可比性,前者为"预计",既未然,后者为"了",即已然发生,所以A不正确;日本、美国、英国、意大利与"其他发达国家"并非同义词,一是这四国并不代表所有其他发达国家,二是陈述并未说他们四国就是发达国家,所以C不正确;其他欧洲国家同中国的贸易"均"增长了"10%",而"不是"都增长"迅速",所以D不正确;只有B可以通过数字的比较直接从陈述中推出。
34.B 【解析】虽然"基督徒们反对皇权意识",但无法推断出基督教与皇帝及其政权的斗争,所以A不正确;公元312年基督教就"一点点赢得了……支持",公元312年只是为其划上了句号,所以C不正确;公元312年基督教不再受迫害,所以D不正确;只有B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35.C 【解析】假设A正确,两个男孩没有雀斑,则最多只有4个孩子有雀斑,与"5个孩子有雀斑"矛盾,所以A不正确;假设B正确,三个女孩没有卷发,则最多只有3个孩子有卷发,与"4个孩子有卷发"矛盾,所以B不正确;假设C正确,两个男孩没有卷发:则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有卷发,两个男孩有雀斑则一个男孩和三个女孩没有雀斑,与题中假设相符,故C为正确答案。假设D正确,可以推出两个孩子没有雀斑,则最多只有4个孩子有雀斑,与"5个孩子有雀斑"矛盾。
36.C 【解析】"毕加索吃苹果,每个都只咬一口",只是中国画家打的一个比喻,所以A不正确;选项B没有依据;陈述中说毕加索涉及诸多领域,而没有说"没有不涉及的领域",所以D不正确,只有C是陈述的正确理解。
37.A 【解析】假设A正确,则甲说了实话,乙、丙、丁三人没说实话,故A正确;假设B正确,则丙说了实话,乙可能说了实话,甲、丁两人没说实话,故B不正确;假设C正确,则丁说了实话,乙、丙可能说了实话,甲没说实话,故C不正确;假设D正确,则乙、丁说了实话,甲没说实话,与文中一人说了实话相矛盾。
38.A 【解析】本题有三个陈述。由陈述二、三可知选项B正确;由陈述三可知选项C正确;由陈述一、二可知D正确;只有A项错误。
39.B 【解析】本题有三个陈述,由陈述一可知巴西队是惟一一支南美球队,可推出A;由陈述三可知选项C;由陈述一可推出选项D;只有选择B在陈述中找不到依据。
40.C 【解析】本题有四个陈述。由陈述三可推出选项A和选项B;由陈述一可推出选项D;陈述中说入世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而并没有说政治发展将快于经济发展,故C无法从陈述中推出。
三、定义判断【查看2003国考行测真题】
41.A 【解析】本题的关键在于定义中"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一词的理解,劳动者即职工,劳动力使用者即企业。只有选项A中争执的双方符合这个定义,而其余选项中争执的双方都不是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的关系。
42.B 【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与原诉有联系的行为",只有B项符合,而其他选项中被告提起的独立诉讼请求与原诉都没有联系,所以不符合定义。
43.B 【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民事法律关系或权利",A项中"1 000元的借款"是诉讼标的物;C项中并非某一确指的民事法律关系;D项则属于刑事法律关系。只有B符合,而其他选项中的争议已经超出了"民事法律关系或权利"的范畴。
44.D 【解析】本题的关键词在于"无偿给予", 选项A和C中甲并没有将自己的财产"给予"乙,而B项中甲给予乙财产则是有偿的,要求"给自己养老",因此只有D项符合定义。
45.A 【解析】选项B不符合定义中"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工作机会时进行社会帮助"的条件,C和D项则不符合"国家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与再分配,形成专门消费基金"的要求。A项国家有专门的《工伤保险条例》要求企业为本单位职工缴纳这一费用。
46.B 【解析】选项A中王某占有的并非"本单位财物"; C项中刘某占有的是一个200元的收音机,不符合定义中"数额较大的行为"的条件;D项中赵某则是为了增加公司的利润而不是"占为己有",只有B项中刘某的行为符合定义。
47.C 【解析】选项A中女色不是"他人财物";B项中刘某未做任何疏通工作,不符合"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D项中的李某则不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故只有C项符合定义。
48.D 【解析】D项中的某甲因"同一个违法行为"即超生被处以两次罚款,因此不符合"一事不再罚"规定,而其它三个选项中都没有给当事人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故选D项。
49.C 【解析】本题的关键词在于"逃避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而选项C中只是"暂时离去",没有出现定义中所描述的情况,其它选项则都符合定义。
50.D 【解析】选项D中价格的降低是"由于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规模化经营"使得成本降低,而不是特意在国外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或成本价出售商品,其它三项则都符合"倾销"定义。
第三部分 常识判断
一、单项选择
51.A 【解析】B项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时间;C项是二战时期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美国因此正式参战;D项是二战中德国在欧洲战场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标志性事件。故应选A项。
52.C 【解析】因为根据我国宪法第58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我国只有一个立法机关,选项A和D都不是立法机关,没有通过设置直辖市的权利。而就通过设置重庆直辖市的这一具体事实来说,是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为直辖市,故应选C项。
53.C 【解析】提高利率,储蓄会增加,而降低利率,储蓄则会减少,投资和消费会增加,所以本题最好的方法是排除法,很快就可以排除A、B、D三个不正确的选项。
54.D 【解析】选项A中悉尼在南半球,气候与我们所在的北半球气候相反,故9月15日的时候,悉尼并不是"秋风送爽",而应是"春意盎然"; 选项B中《诗经》那个时代的七月相当于我们今天的8、9月,所以,"七月流火"并不是指炎热的天气,而是指天气逐渐转凉;选项C中"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D是正确答案,水晶和沙子的主要成分都是硅。
55.A 【解析】A项中的"社会救助",也称社会救济,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题干中的情况正属于此;B项的"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与再分配,形成专门消费基金,对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工作机会时进行社会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种制度;C项中的"社会捐助"则是以非强制的方式款物,帮助解决灾区和农村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困难的;D项中的"社会优抚"制度是指国家以法定的形式和通过政府行为,对社会有特殊贡献者及其眷属实行的具有褒扬和优待抚恤性质的社会保障措施。
56.D 【解析】D项是我国现阶段的外交政策;A项是我国处理与别国关系的基本原则;B项是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思想;C项不属于外交政策,是我国关于国际新秩序的倡议。
57.D 【解析】建国之初,当时具有宪法功能的《共同纲领》就规定了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故正确选项为D。
58.B 【解析】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以依据的必须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宪法、法律法规或条例,只有B项符合。
59.C 【解析】现代科学认为,极光是常常出现在高纬度靠近地磁极地区上空大气中的彩色发光现象,是由太阳的高能粒子流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的。极光产生的条件有三个:大气、磁场、太阳风。这三者缺一不可。只有C正确解释了极光的成因。
60.C 【解析】科学家研究发现,"黑鱼风波"凸显了入侵物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严重危害。黑鱼生性凶猛,繁殖力强,它胃口奇大,常能吃掉某个湖泊或池塘里的其他所有鱼类,甚至不放过自己的幼鱼。黑鱼还能在陆地上滑行,迁移到其他水域寻找食物,可以离水生活3天之久。据美国媒体的报道,在黑鱼灾害最严重的马里兰州,一些河流中原本繁盛的鲑鱼已经绝迹。 所以应选C项。
61.A 【解析】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及其一切机构的合法席位。
62.C 【解析】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这次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故应选C项。
63.B 【解析】根据我国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国家公务员就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64.D 【解析】因为木桶原理是说一个木桶的最大容量是取决于组成一个木桶的所有木板中最短的那一块,因此是强调管理工作的整体性。
65.D 【解析】本题的关键点在于要兼顾"纵向垂直"和"横向水平",所以只有矩阵式符合题意。
66.A 【解析】A项中的"最惠国待遇",是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常用的一项制度,又称"无歧视待遇"。它通常指的是缔约国双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相互给予的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特权或豁免待遇;B项中的"国民待遇"是最惠国待遇的有益补充,在实现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平等待遇基础上,世贸组织成员的商品或服务进入另一成员领土后,也应该享受与该国的商品或服务相同的待遇;C项中世界贸易组织的互惠原则是建立WTO共同行为规范、准则过程中的基本要求;D项中贸易政策透明度原则要求成员国保持其法律、法规制定及实施的透明度。
67.D 【解析】史蒂芬·霍金写的是《时间简史》,《大爆炸探秘》的作者是约翰·埃姆斯利,《自然的终结》的作者是比尔·麦克基本,《物理世界奇遇记》的作者是乔治·伽莫夫。
68.B 【解析】开电扇能使空气流通,而在空气流通的环境中人身体表面的汗液蒸发的速度会加快,蒸发是气化,气化会带走体表热量,所以使人感到凉快。
69.B 【解析】解这道题首先要知道"一刀切"的意思是用相同的方法处理不同的问题,那么不能"一刀切"当然就是要看到事物的特殊性,所以选B项。
70.B 【解析】这里的关键是要理解"物"和"己"两个字,"物"是指环境的好坏,"己"则是指自己的得失,所以正确理解这句话的只有选项B。
二、多项选择
71.AC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五条,第八十六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只有选项A、C是政府组成人员。
72.BD 【解析】选项A和C是由《刑法》规定的,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只可以规定B和D。
73.ACD 【解析】行政复议是上级行政机关针对下级行政机关与其他单位和个人之间的行政管理纠纷进行复查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行政活动。或者说是上级行政机关纠正下级行政机关错误的一种监督制度。行政复议是行政系统内部的行为,与司法行为无涉。
74.AD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选项B不符合"年满十八周岁"的条件;C项则不是我国公民,也没有选举权;A、D均符合享有选举权的条件。
75.ABC 【解析】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文化景观及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五类,D项九寨沟是属于世界自然遗产,其余三项都是世界文化遗产。
76.BD 【解析】本题的关键词在于"行政系统内部",司法机关和纪律检查委员会也是监督机关,但已经不是行政系统内部的了。
77.BD 【解析】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三十三条:" 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A项和C项不包括在内。
78.BCD 【解析】"全球化"是新经济产生的背景而不是其作为一种经济模式自身的基本特征,而市场化,信息化,专业化都是新经济自身的基本特征。
79.ABD 【解析】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二十条:" 国家行政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对国家公务员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核,重点考核工作实绩"。C项不包含在内。
80.AC 【解析】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事物会因条件的改变而发展变化,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而B项和D项的观点则是孤立的、僵化的看问题,是不正确的。
第四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查看2003国考行测真题】
81.C 【解析】本题的解答要结合划线句子的后一句来看,地球每一天的时间延长了,而地球一天的时间是根据地球的自转来的,所以由此可以推出地球自转速度减慢了,故选C项。
82.C 【解析】划线句子的关键词一是"也许",从这个词我们可以推出作者对此是持否定态度的; 二是"只要",这就是以义理为借口而忽视材料真实性,故选C项。
83.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考生的语感,这段话是口语,所以首先应该排除书面气息较浓的C和D项,再根据上下文尤其是后文的一个"更"字,故最佳选项为B。
84.D 【解析】这一小段话是典型的"总-分-总"式的三段论结构,所以最后一句最好与首句的"理想人格"有所呼应,才能全面阐释孔子"理想人格"的含义。故最佳答案为D。
85.D 【解析】由题意可以看出原句前后两层意思相悖,前一句说书能对人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后句"但"字语意逆转。所以答案为D项。
86.A 【解析】这段话的关键在最后一句"这是否意味着……",作者并没有下任何论断而只是疑问,所以只有A项用了"可能"一词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意思。
87.A 【解析】本段话最后一句"开展交流与合作,培养选拔后备力量"是并列的两件事,而B项却认为前者是后者的保证;选项C中女足的活动受委托的专业金融机构管理和运作并未提及,题目中只是说对女足发展基金进行管理和运作;D项中说已确定,但是题意却是"将",还未发生。故选A项。
88.A 【解析】本段话中两种医疗措施的共同点是使伤口愈合得更好,而B,C,D三项的意思都与此相反,所以本题最好用排除法很快可以得出答案A。
89.D 【解析】要抓住这段话中最关键的一句"以有趣的比喻和生动的故事作出暗示",这样的教导当然是"讲究形象性"的,故选D项。
90.B 【解析】题目中"众人皆知利利而病病"一句表明一般人都会趋利避害,但是"唯圣人知病之为利,利之为病。"一句说明利弊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只能是最大程度地争取做到利大于弊,故选B项。
91.D 【解析】这段话中"品察他们的克隆"指的就是欣赏文学作品,所以这段话的重点是我们欣赏文学作品的双重意义而不是强调文学家的任务或创作目的,故选D项。
92.C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首先如果知道"竞争性"和"调节性"根本不是"缺陷"就排除了B和D两项,而文中完全没有提到"盲目性",又可排除A项,所以选C项。
93.D 【解析】这段话并没有涉及到要展现人物的思想情感,所以排除A项; 所举的例子也不全是"重大主题"或"振奋人心的情节",所以排除B项; 更没有任何理由说短篇小说作者就无法完成长篇或中篇的任务,所以只能选D项。
94.A 【解析】根据段落中"欲知……首先……"一句就可以很明显地知道,物质的微观结构指的是微观物质即各种小粒的内部结构,只有A选项清楚地表达了这个意思。
95.A 【解析】"延口残喘"是指一息尚存,生命即将终结。此处更多的是表达了一种悲愤、压抑和无奈的情绪,而不具有英勇抗争,一往无前的含义,故选A项。
96.C 【解析】本题中苏轼认为贾谊"识不足"才造成他的悲剧,说明苏轼认为自己不会犯那样的错误,所以选项C说苏轼与贾谊同病相怜是与题意不符的,故选C项。
97.B 【解析】本段第一句说"凡能创造美的艺术家,其学习起点必高",意思是学习起点高是能创造美的必要条件,但并不一定是充分条件,而选项B就犯了这个错误,把必要条件当作了充分条件。
98.B 【解析】文中大部分专家的意思是发展基因改良植物可能有风险,而B项的意思与此刚好相反。
99.B 【解析】这句话是承接着上一句末的"类生命物质"而来的,所以这里的"它们"指的就是"类生命物质"。
100.C 【解析】与题干中"得到了再发展的条件"意思最相近的是C的"提供了有利条件",而其它选项没有准确反映原题的意思。
101.B 【解析】文中明确指出"更为复杂的系统""只让氧气、水等小分子进出,而氨基酸等则不能进出",B项最准确的表达了这句话。
102.D 【解析】这篇文章总体上是对地球起源之谜又作出了一种解释,当然也只是一家之言,并不能说地球起源之谜就此揭开,所以最适合的标题应该选D项。
103.A 【解析】从"随着……以及……"两句可知,全句主要介绍了"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和"电子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促成了电子图书馆的出现,所以应选A项。
104.B 【解析】电子图书馆要能够将信息发送到家庭、学校和社区,但这并不要求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要建立联系,故A项不对; 而"能为每个人的生活提供新的选择,并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也不等于提高每个人的生活水平,C项也不对; D项出现了"必须"一词,显然不符合原文,只有B项正确。
105.D 【解析】文中说"它拥有二维或三维人机界面",但并没有说这是"专为用户个人设置"的,所以答案就是D项。
106.B 【解析】第三段只是介绍了电子图书馆的特征,但并没有给它下任何任务,B项说"电子图书馆承担着……任务"显然不符合原文。
107.D 【解析】文中紧接着这一句的"也就如由黄河下游以溯源于星宿海"正是对"由后比例前"的解释,也就是根据后来的来类推以前的,故选D项。
108.B 【解析】文中在"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这句之后两句说殷代的青铜上的刻画文字"和这些符号极相似",就正是对其观点的佐证,故选B项,其它选项与论点之间完全没有支持作用。
109.C 【解析】文中指出,半坡彩陶上既有类似文字的刻画,又有花纹,因此也就是根据半坡彩陶上已经出现了具有文字性质的刻画来推断当时应该是有象形文字的,故选C项。
110.B 【解析】文章第一段明确指出"刻画的意义至今尚未阐明",所以B项说"意义已能解释"是与原文不符的。
第五部分 资料分析【查看2003国考行测真题】
111.B 【解析】由图表可知,该地区共750万劳动力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30万人,所占比例为1/25,所以每万人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就应该是10000× =400(人),故选B项。
112.C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所谓"比例最为均衡"其实就是指比例最接近于1∶1,我们可以把图表中给出的各种文化程度的男女人数比例计算一下可知,最接近于这个比例的是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故选C项。
113.A 【解析】平均学习年限为7.34年,这个年限最接近于小学文化程度,所以造成这一现状的主因应该是小学水平的人所占比重大,故选A项。
114.C 【解析】由给出的四个图表明显可以看出,条形图的效果最直观,不仅呈现了不同文化程度的人数的对比,还将男女人数的对比也呈现出来,这是其它三个图形没有呈现的。
115.D 【解析】由图表可知该地区高中、大专、本科及以上三种文化程度的比例是6∶1∶1,而高中人数为90(万人),现在要保持这个人数不变,比例却变成5∶3∶2,则大专的人数要达到54(万人),本科及以上的人数要达到36(万人),所以比原来的15(万人)分别增加(54-15=)39(万人)和(36-15=)21(万人)。
116.A 【解析】由表一可知,日平均用水量为200万吨的时代是在1950~1970年之间,表示人口数量的坐标在100至150(万人)之间,符合这个的答案只有A项。
117.C 【解析】由表二可以很直观的看出,从1970到1990年之间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百分比减少了的是其他工业用水和灌溉用水两项,故应选C项。
118.B 【解析】由图表可知,1970年时,日平均用水总量为300万吨,灌溉用水占50%,即150万吨;2000年时,日平均用水总量为500万吨,灌溉用水约占38%,即约190万吨,所以实际用水量是增加了。
119.C 【解析】由图表可知,1970年时,日平均用水总量为300万吨,发电用水占15%,即45万吨;1990年时,日平均用水总量为400万吨,发电用水占30%,即120万吨,所以增加了120-45=75(万吨)。
120.A 【解析】由表一可知,从1910到2000年,日平均人均用水量的增长幅度远远超过了人口增长的幅度,所以变化趋势应该是个递增函数,故选A项。
121.B 【解析】由图二可知,41岁以上的网民所占百分比是(5.72+2.06+1.26)%即9.04%,所以将2 250×9%,最接近的整数是200万,选B项。做这类题的技巧是没有必要把数字算得特别精确,只要取整估算即可,这样可大大加快解题速度。
122.D 【解析】由图一可知,男性网民比女性网民多一倍多,而选项中超过100%的只有D项,故选D项。本题同样没有精确计算的必要。
123.D 【解析】由图三可知,本科及以上的网民占(38.82+1.91+0.41)%即41.14%,没有过半,还是比本科以下的网民少。由图二可知,25~30岁的网民占18.84%,31~40岁的网民占(8.89+7.12)%即16.01%,所以25~30岁的网民比31~40岁的网民多是对的。由图三可知,在各种学历的网民中,本科学历所占比例最高。所以Ⅱ、Ⅲ正确,故选D。
124.C 【解析】由图二可知,18岁以下的网民占14.93%,与31~40岁的16.01%最接近,18~24岁的网民占41.18%,25~30岁的占18.84%,41~50岁的占5.72%。
125.D 【解析】由图三可知,网民人数从高中以下到本科是递增的,本科达到最高点,之后开始递减,所以应该选D项。
126.B 【解析】由文中可知,"占整个电信业务收入比重最大的业务"指的是移动通信收入,文中也已经明确给出该业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4%,故选B项。
127.C 【解析】文中指出,通信业务增长15.6%是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两倍,所以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就是15.6%÷2=7.8%,故选C项。
128.D 【解析】由文中可知,业务收入增长最快的是数据通信,达到68%,但其占整个电信业务收入才4.3%,不足5%,所以Ⅰ正确。农村电话用户新增605.7万户,城市电话用户新增1 385.2万户,还是城市新增用户较多,所以Ⅱ不正确。中、西部固定电话用户的总和是1.1+0.7=1.8(亿户),而东部固定电话用户是1.95亿户,所以Ⅲ也正确。故应该选D项。
129.B 【解析】文中指出"农村电话用户新增605.7万户,达到7 411.4万户",由此可知,农村电话用户原有7 411.4-605.7=6 805.7万户,估算一下可知,605.7略少于6 805.7的十分之一,答案中9%和这个最接近,故选B项。
130.C 【解析】文章开头已指出邮政增长8.5%,而24.7%只是邮政储蓄期末余额的增幅,并非整个邮政业务收入的增幅,所以选C项。其它选项均能在文中找到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