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BBS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卓美眼科专家帮你顺利入警
查看: 1433|回复: 0
收起左侧

[学习交流] 十五天突破申论文章写作 充实饱满——正文内容的扩充(6)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4 08: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110BBS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十五天突破申论文章写作
第六天 充实饱满——正文内容的扩充
正文的写作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定风格。定风格就是要确定正文的主要内容。不同的申论文章要求正文部分是有差别的,这一点我们在第一天就交代得很清楚了。很多人总以为文章的正文部分就是写对策,对策确实是正文部分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只是之一。对策到底写多少,怎么写,除了对策还要写什么……,这些都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来定。
第二步,抄材料。抄材料中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确定关键点,即要通过材料确定文章的中心和重点。通常情况下1000字左右的文章,除开过度段等点缀的内容,正文部分可以分为二至五个关键点。在写具体内容之前最好确定每个关键点的关键词和主旨句,这样既方便考生掌握自己的写作内容和方向,也方便阅卷者阅卷。在关键点确定好的基础上根据题目和关键词将材料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放在合适的位置。在抄材料的时候最好不要原封不动的照搬,必要的时候要对材料进行加工。
第三步,扩内容。扩内容就是利用自己的知识背景和推理分析能力对正文进行扩充。除非在广东省那种考试中,其它地方的考试都是不能完全抄材料的。尤其是在国家和多省市联考的申论考试的题目中,可以直接抄的材料是很少的,考生自己扩充的内容要占整个正文部分的大半。
一、定风格
1、正文文风的类型
文章正文部分的内容根据题干不同要求有不同的差别,就目前的考试来说,正文部分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类别
题干
备注



1、以纯对策为主

2011年广东:请针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仅限所给的材料),以“加强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策论文章。
要求: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行文流畅,措施全面、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
   
2007年国考:请以“命脉”为题,写一篇关于土地问题的文章。(30分)
要求: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文章前几年非常普遍,但是除了广东省外,其它的考试很少再这样命题了。


2、以分析为主

2010年9月联考:围绕“给定资料2”提到的“朔州途径”,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参考给定资料内容,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2.观点鲜明,分析深刻,逻辑严谨,表达流畅;

2011年安徽:请根据给定资料10(中美互访部分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评论。要求:观点明确,立意新颖,逻辑严密,分析评论透彻,语言精炼流畅


现在越来越多的题目要求考试分析深刻,分析深入具体等,正文部分分析要多一点


3、以综合论证为主(开放式的文章)

    2011年4月联考:结合“给定资料”,以“家底”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中心明确,联系实际恰当,内容充实;
(2)语言通顺,条理清楚,结构完整;

    2011年国考: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
(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这类文章非常开放,正文部分也可以不拘一格,可以以分享问题为主,可以以说理为主,可以适当举例……。就目前的命题来说,这类文章是最多的。


通过上述题干我们可以看到申论文章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写对策。是的,对策很重要,我从来都不否认,但是对策绝对不是文章的全部。这一点请各位考生一定要搞清楚,哪些文章要多写对策,哪些文章要多分析问题,哪些文章要说理,哪些文章要适当举例,一定要根据题目的要求。下笔之前一定要审题,审清楚了再动手。
2、范文举例
我相信即便是看了前面的题目很多人一样的不会服气:别人都说写申论文章就是写对策,难道别人都错了,就你张小龙对了?我作为一介草民写的东西是没有人相信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半月谈、求实这些官方报刊杂志上的文章你种该相信吧。我们现在就来看看这些报刊杂志上的文章是不是都是在写对策?除了对策之外到底还有没有别的东西可以写。
第一,以对策为主的文章
紧紧围绕主题主线 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人民日报社论(有删节)

明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如何开局、怎样起步,关系到未来5年能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必须树立全局意识、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切实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真正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研究新思路,出台新举措,开创新局面。要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结构优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基础上,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切实防止借“十二五”开局搞指标层层加码,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攀比速度,搞重复建设、粗放发展。
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明年经济工作要突出以下重点: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要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更好服务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推进发展现代农业,千方百计争取农业好收成。围绕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的中心任务,切实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地方抓粮的积极性。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确保群众吃上放心食品。把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健全水利建设长效机制,切实扭转水利建设滞后局面。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增强消费拉动力。努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众收入水平,提升居民消费能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加快壮大服务业规模,扎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强化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统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有序推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促进充分就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薄弱环节建设。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重点改革,为群众提供满意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政府责任,缓解群众在居住方面遇到的困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大改革攻坚力度,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改革,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积极推进财税、金融、投资体制和资源环境等领域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应对外部环境变动的能力,有效发挥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促进国际收支在更高水平上基本平衡。
明年经济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定,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上来,突出主题,贯穿主线,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着力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评析:只需要浏览一下就知道,这篇文章的正文部分绝大部分都是对策。这篇文章比较宏观,如果再申论考试中的微观话题要写出这么多的对策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很困难的事情。现在的命题不需要全部都写对策恰恰是减轻了负担,将考生从对策的苏福中解放出来。

第二,以分析为主的文章
必须从根子上铲除“拉票”行为
——半月谈2010年第二期
坚持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扩大民主,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党中央前不久颁布的《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专门就扩大干部提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
干部选拔工作中的民主程序是干部工作的生命,缺失民主程序的干部选拔工作不仅是没有群众基础,而且贻害无穷。任何事物在发展进程中,都不会一帆风顺,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近年来我们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扩大民主,随之却出现了一些“拉票”现象。“拉票”行为破坏了干部选拔工作的正常秩序和民主的真实性,影响极坏。因此,必须从根子上铲除“拉票”这个毒瘤,这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干部工作的重点。
所谓“拉票”就是在干部推荐过程中,打招呼或者暗示具有推荐资格的一些同志投票推荐自己,从而使自己达到升迁的目的。“拉票”行为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新特点:
一是在日常工作中送人情。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公权私用,该坚持的原则不坚持,做老好人,搭顺水人情。甚至,明明是正常的工作,也要暗示对方对自己心存感激,让对方背上人情债。这种人对上如此,对同级、下级也是如此。可以想象,以这样的态度和工作出发点,能不耽误工作和事业!当然,在这种人看来,耽误工作和事业不要紧,要紧的是自己的选票不能丢!他们认为,坚持原则,不光得罪人,还丢了选票,没有群众基础,你干得再好也是白搭。更何况,评价有些工作好与不好没有硬性指标,对这种人来说,上下拥护,大家“认可”才是最重要的。
二是依靠手下亲信帮忙。手下培植几个信得过的人,平时在有意无意间帮自己鼓与呼,往自己脸上烫金。这实际上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他们有一条共同的“利益链”。这些“抬轿子”的人,一般都是领导干部的亲信,都是靠依附某位领导受提拔重用的,平时领导信任,关键时刻为领导挺身而出。这些亲信们时时处处维护领导权威,利用手中的职权,与方方面面搞好关系。这种行为看起来是无可厚非,实际上在拿组织原则做交易,他们是在用公权为上司争取“票仓”。
三是在亲朋好友中搞感情投资。民主是个好东西,好就好在它对权力起到了约束和反制作用。以前,在人们的印象中,有些人为了职务升迁,总往领导家里跑。如今,情况有点变化,他们的亲朋好友们平时也会主动“出访”,走家串户送出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事实上,对于这种感情投资,大家都心知肚明。他们去的人家,一定是对他们有用的,是手中有选举权的人,那些没有选举权的人自然不会享受到如此待遇。
四是“大款朋友们”出面保驾护航。这些年,领导干部傍大款现象屡禁不止。在查处的领导干部腐败案件中,往往是领导干部的大款朋友出了事,自己也被牵扯出来。领导干部的大款朋友往往神通广大,凭借手头阔绰,他们结交了方方面面的“朋友”,结成了一张张的关系网。到了关键时刻,没有这些大款摆不平的事。领导干部平时结交大款朋友,认真经营关系,关键时刻大款们会异常活跃,到处游说,为他们的领导朋友卖力地争取每一张选票。
上述种种行为,比干部自己直接“拉票”危害更大,这些手段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必须加大力度予以根治。在选人用人问题上,要防止简单的以票取人。首先,要认真分析、比对,把干部平时的表现和考核获得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科学论证,防止工作简单化、公式化和理想化。其次,要早预防,要建立起防止和杜绝“拉票”行为的相关工作机制,让那些“拉票”者无可乘之机,无可钻之空,无生存的土壤。第三,要加大查处力度,要有钢性的措施,对“拉票”行为决不手软。
铲除毒瘤要下猛药。要从舆论上形成声势,在举措上形成机制,让“拉票”行为无处藏身,没有市场,没有机会。在这个基础上,还要让被查实的“拉票”者受到严肃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子上铲除“拉票”行为。

评析:这篇文章正文部分主要是在分析问题,只有在倒数第二个自然段写了一点对策。其实通过对问题的全面、深入、立体的分析一样的可以起到解决问题的作用。

第三,综合论证的文章
直面非理性维权之痛
——半月评论
一个民主法治不断进步的时代,必定是一个权利高扬的时代。权利只有得到维护,才能显示其真正的意义与价值。正如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为权利而斗争》中指出,权利只有在持续不断地与否认、侵害权利的力量进行斗争中才彰显其存在,为权利而斗争是每个人的神圣义务。
观察中国当下之情形,在社会变革的猛烈冲击下,在市场经济大潮的裹挟中,公民的权利意识快速地觉醒并茁壮地生长着。然而,在这一进程中,一系列非理性维权事件却给世人敲响了警钟。为了证明自己身患尘肺职业病,河南新密市农民工张海超不惜“开胸验肺”;在上海打工的孙中界为证明自己不是“黑车”司机,一怒之下自断手指以示清白;成都市民唐福珍因抵制房屋拆迁而自焚身亡;宁夏农民工王斌余找老板多次讨要工钱未果,还遭到打骂,在极度绝望和愤怒之下,连杀  4 人,重伤1 人。类似的例子,太多太多!
一桩桩带有悲剧色彩的维权案件,牵涉对象无一不是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  这些“小人物”的命运最终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无一不是由于舆论的介入,或者推动了问题的解决,或者引发了全社会的深思。不过,如果将目光投向这些“小人物”因维权而付出的昂贵代价,难免让人感到苦涩和悲壮:他们有的已经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有的以自残等极端的方式,让身体永远留下了难以弥合的伤痛和疤痕。
维护权利的最好方式,是每一个人都能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地对个人权利反复坚持。作为一个受害者,谁都有权维护自己的权利,但采取非理性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尤其不应该用暴力来反对不公正,不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自己也因此付出了极大代价。
生命或已逝,权利何所归?一件件非理性维权的悲剧告诉我们,无论是个体性的暴力还是群体性的激烈行为,都早已被证明不是最好的推动社会良性发展的方式,只有合法的、和平的理性维权行为,才更容易得到更多的人理解、支持和响应,有理有利有节的维权更有利于推动问题的解决。
当然,面对诸多的非理性维权导致的悲剧,有关政府部门必须深刻反思。事实告诉我们:在一些地方,理性维权已成为弱势群体享受不起的“奢侈行为”,因此,理性维权,不仅是公民所要学习的,相关部门更要为其创造好的条件。公民理性维权的成本必须降低。毋庸讳言,当前过高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法律成本让许多维权者在依法维权的道路上望而却步。
以工伤维权为例,有专家计算过,将所有的程序走一遍大概需要3 年 9 个月左右,大多数受伤农民工无法及时得到赔偿,而且很多农民工因为自身法律知识欠缺,导致法律维权难上加难。再比如民工讨薪,要经过多道程序,时间长还未必有效,因此,一些农民工干脆放弃通过正常渠道讨薪,而采取跳桥、跳楼、绑架等极端手段来讨公道。当维权的成本超过了维权者可承受的能力时,一些非理性甚至是暴力的自我救济的表达就在所难免。
因此如何简化程序,降低维权门槛,降低维权成本,是政府部门当下必须要做的事情。必须建构弱势群体维权的“绿色通道”。现实生活中,不少地方官员常常把直接向上反映问题的群众视为“刁民”。事实上,这在理念上已经堵死了普通民众的理性维权的通道。因此,如何让广大百姓更为顺畅地表达自己的心声诉求,如何更为实在地让他们拥有平等的话语权利,如何避免制度救济通道的失灵,这对于化解非理性维权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必须首先为维权群众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一条明路,解决维权方式、维权思路上的信息不对称;其次,要畅通理顺已有的公共维权的渠道和机制,加大监督问责力度,让相关责任部门在面对群众维权时,不能也不敢推三阻四、冷漠无情;再次,从体制上找症结。时下,由非法、暴力拆迁所引发的暴力维权事件接二连三。野蛮拆迁方往往是拥有权力和资本的强大团体,遭受损失的一般是普通百姓,而此过程中大多是“开发商在前”、“政府在后”,老百姓处于弱势。这一切与《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不完善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从根本上修改或废除一些不合时宜的法律制度,对于化解非理性维权现象将会起到重要功效。令我们欣喜的是,在民主法治进程中,政府依法行政正大踏步前进。越来越多的施政者明白了公权力的运行规则——“法无明文规定即禁止”,知悉了公权力边界的,而非“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式的为所欲为。同时,当为打造法治政制定的一系列法律制度开始运作,当“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成为头剑时,政府的行为日渐变得规范,“决策前拍脑袋、决策中拍胸脯、出了问题拍屁股”的拍决策”行为,正逐渐被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和听取民意制度所取代。
依法行政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公权力和私权利的和谐。近年来,一些地方屡屡发生项目引发的环境维权事件,从2008年厦门PX项目引发的“散步”,到 2009年广东番圾焚烧发电项目在市民理性维权前听取民意等等,都表现出公民对国家权力机构的信任表现出政府部门对民意的尊重。
我们更愿意看到这样的场景:在理性维权面前,公民与政府实现双赢!

评析:这篇文章比起前面两篇来说清晰性不足,不过比起前面两篇文章显得非常自然大方。在正文部分有举例:从第二个自然段到倒数第二个自然段;有分析问题:“毋庸讳言,当前过高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法律成本让许多维权者在依法维权的道路上望而却步。”,有对策:“政府部门必须首先为维权群众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一条明路,解决维权方式、维权思路上的信息不对称……”。这些内容在这篇文章中形成了有机的结合,虽然很凌乱,但是都是围绕理性维权这个中心主旨,所以整篇文章多而不乱,乱而不散。不过这样的文章直接用来作为申论范文不是非常合适,第一是不够清晰;第二是篇幅太长。但是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只要稍微调整修改就可以了。如何修改文章我们将在后面内容中详细说明,这里先做一个铺垫。

修改后的文章:
直面非理性维权之痛

一个民主法治不断进步的时代,必定是一个权利高扬的时代。权利只有得到维护,才能显示其真正的意义与价值。正如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为权利而斗争》中指出,权利只有在持续不断地与否认、侵害权利的力量进行斗争中才彰显其存在,为权利而斗争是每个人的神圣义务。
理性维权必须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维护权利的最好方式,是每一个人都能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地对个人权利反复坚持。作为一个受害者,谁都有权维护自己的权利,但采取非理性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尤其不应该用暴力来反对不公正,不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自己也因此付出了极大代价。生命或已逝,权利何所归?一件件非理性维权的悲剧告诉我们,无论是个体性的暴力还是群体性的激烈行为,都早已被证明不是最好的推动社会良性发展的方式,只有合法的、和平的理性维权行为,才更容易得到更多的人理解、支持和响应,有理有利有节的维权更有利于推动问题的解决。
理性维权需要必须降低维权成本。面对诸多的非理性维权导致的悲剧,有关政府部门必须深刻反思。事实告诉我们:在一些地方,理性维权已成为弱势群体享受不起的“奢侈行为”,因此,理性维权,不仅是公民所要学习的,相关部门更要为其创造好的条件。公民理性维权的成本必须降低。毋庸讳言,当前过高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法律成本让许多维权者在依法维权的道路上望而却步。当维权的成本超过了维权者可承受的能力时,一些非理性甚至是暴力的自我救济的表达就在所难免。  因此如何简化程序,降低维权门槛,降低维权成本,是政府部门当下必须要做的事情。必须建构弱势群体维权的“绿色通道”。现实生活中,不少地方官员常常把直接向上反映问题的群众视为“刁民”。事实上,这在理念上已经堵死了普通民众的理性维权的通道。因此,如何让广大百姓更为顺畅地表达自己的心声诉求,如何更为实在地让他们拥有平等的话语权利,如何避免制度救济通道的失灵,这对于化解非理性维权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畅、多元化的维权通道是理性维权的必备条件。政府部门必须首先为维权群众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一条明路,解决维权方式、维权思路上的信息不对称;其次,要畅通理顺已有的公共维权的渠道和机制,加大监督问责力度,让相关责任部门在面对群众维权时,不能也不敢推三阻四、冷漠无情;再次,从体制上找症结。时下,由非法、暴力拆迁所引发的暴力维权事件接二连三。同时,当为打造法治政制定的一系列法律制度开始运作,当“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成为头剑时,政府的行为日渐变得规范,“决策前拍脑袋、决策中拍胸脯、出了问题拍屁股”的拍决策”行为,正逐渐被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和听取民意制度所取代。
依法行政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公权力和私权利的和谐。近年来,一些地方屡屡发生项目引发的环境维权事件,从2008年厦门PX项目引发的“散步”,到 2009年广东番圾焚烧发电项目在市民理性维权前听取民意等等,都表现出公民对国家权力机构的信任表现出政府部门对民意的尊重。
我们更愿意看到这样的场景:在理性维权面前,公民与政府实现双赢!

评析:这样修改了之后这个文章就能够更好的符合考试的要求了,就方便阅卷者阅卷了。但是改了之后作者肯定很生气,因为我们把一篇自然的文章改成了一篇不太自然的文章,有什么办法呢,这就叫现实。

二、抄材料
抄材料的首要任务就是找关键点。无论是以对策为主还是以分析问题为主或者综合论证的文章,正文部分都应该有重点,只有有重点文章才会清晰,才能够方便阅卷者阅卷,才能很好的把握住写作的方向。正文的关键点可以有两个来源:第一是直接来自材料,在材料中选出几个词或几句话作为中心;第二是来自于自身的知识积累,即通过自己对问题和材料把握确定关键点。在考试中最好把两个部分的内容结合起来,全部来自于材料有抄袭的嫌疑,全部靠自己一是比较困难,二是容易离题。下面我们以真题材料作为例子来看如何确定关键点。

2010年4月多省市联考申论真题
一、给定资料
1.某市居民对几年前的一场暴雨记忆犹新。那天是周六,市民们如往常的周末一样逛街、聚会、休闲。张艺谋大片《十面埋伏》的首映式正在这天举行,大批倒票的“黄牛”憋足了劲要大赚一笔。然而,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让所有在外边的人狼狈不堪。那天下午16时左右,天空突然电闪雷鸣,顷刻之间降下瓢泼大雨,不到两个小时的降雨让全市交通陷入瘫痪,立交桥下积水深达2米,公交车、小汽车变成了船。类似的事件,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曾出现过。市政建设与城市改造不同步的现象至今依然是个不小的问题。有专家表示,以应有功能来衡量,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市政公用事业连“健康”都算不上。
截至2009年4月,中央的4万亿元投资已经带动了地方30多万亿元的投资。从4万亿到30多万亿,这些保经济增长的投资都流向了哪些领域?资料显示,铁路、公路、航空、能源等基础设施以及医改、住房保障等民生工程都是投资的主要流向。例如某市新增投资60亿元,主要用于轨道交通、中小企业和农业,其中20亿元用于高铁的征地拆迁。某省拨付90亿元资金,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农村民生和基础设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某省组织了3300亿元投资,主要投向千亿基础网络工程、千亿产业提升工程和千亿惠民工程。其中惠民工程主要指配备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基本服务设施。但有专家指出,各地似乎都缺少了对城市公用事业的关注,而中国仍处在市政设施相对不足且市政设施需求迅速增长的阶段。尽管投资中有用于城市公用事业的部分,但比例很小、规模不大,尚不足以体现城市公用事业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作用。这位长期研究城市公用事业的专家说,城市公用事业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公益性,需要得到更多关注。市政公用事业包括城市供水、集中供热、垃圾处理、市政道桥、公共交通、园林绿化、污水处理、管道燃气八个方面的市政设施建设。在城市基础设施中,城市公用事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一环。改革开放初期,讲招商引资、发展经济,讲得比较多的是改善投资环境,路桥、通讯、水、电、气、热等设施有了,投资者就愿意去投资,没有就没有人愿意去投资。市政公用事业对经济发展具有先导、基础的作用。作为城市社会经济活动载体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建设并管理好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引导人们自觉爱护、维护这些设施,对促进城市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对城市功能、质量的提高和城市现代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据统计,目前全国的城市市政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在1万亿元左右,占全国GDP的比例在2%以上。某专家指出,因为城市道路、供水、燃气,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建设任务仍然艰巨,在目前的投资规模基础上,投资扩大1倍,达到2万亿元的规模,也很难说就能完全解决问题。我国城市化进程仍然处在迅速上升阶段,公用事业的资金缺口仅仅依靠政府单一的财政投入显然难以填上,公用事业的供给严重滞后社会的需求,成为经济起飞的瓶颈。因此,必须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城市市政投融资机制。这要求进一步放开市场,积极推进城市公用设施的市场化改革。现在全国有5亿多城市人口,在未来的20年时间里,全国城市人口将达到9亿多,这对城市公用事业将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对投资者来讲,也是个巨大的投资市场。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摸索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的道路,一些吃皇粮的城市公用事业单位开始断奶。2002年12月,原建设部颁布《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鼓励社会资金、外国资本参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在市政公用事业逐渐放开的过程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进入。据南方某省统计,城市公交40%的产权,城市供水50%的产权,城市燃气80%的产权,已经转让给民营企业或外国资本。
从2002年开始,一些世界知名的大型外资水务集团开始进入中国,以巨资收购水厂。这些跨国公司的收购举动一度让国人困惑不已。例如2002年5月,威立雅水务集团斥资近20亿获得S市自来水公司50%的股权,经营期限50年,而转让评估价为7.6亿元,威立雅的报价超过评估价近两倍。2007年8月,Y市自来水股权转让项目招标,中水务集团以8.95亿元中标,报价为资产价值的5倍左右。外资这种溢价收购手段,让国内很多地方政府兴奋不已。然而,国内水厂真的这么值钱吗?有学者指出,外资这样的溢价收购意味着将来要成倍地赚回去,负担最终都会不同程度转嫁到老百姓身上。
随着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开始出现。2008年1月,某市300多辆公交车停运,致使全城70多万市民出行困难。造成停运的原因在于公交民营化运转不良。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在原建设部文件出台后,很多地方政府就开始卖水厂,要么是跟外资合作,要么干脆一卖了之。他认为,公交线路、水厂卖出去,本身没有错,但基础分析工作没有做透,只想到有人买,政府还能有些收入,卖完后却没有人管,这样一来,
损失的是国家,伤害的是消费者。很多地方在打开市政公用设施投资大门之第前并没有做好充分准备。这位人士说,特许经营就是在市政公用行业中,由政府授予企业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对某项市政公用产品或服务进行经营的权利,政府通过合同协议或其他方式,明确政府与获得特许权企业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国外开展这类经营一般先要立法,而我国则跳过了这样的程序,而且政策法规、标准、管理措施、管理能力不配套。公用事业中有一部分注定是没有效益的,这就不能打包全卖出去,而需要政府投入才能搞起来。不能都交给社会资本经营,更不能放任其赚钱,不对其进行管理。

3.2009年7月31日,L市举行“城市供水价格改革调整听证会”,参会的18名听证代表中,17名代表同意水价调整,只有1人提出“最好不要提价”。消息一出,社会哗然。有网站展开了“如何看待L市水价上涨”的调查,超过80%的网友投出了反对票。8月4日,L市通过政府网站发布消息,邀请网民参加一场“关于供水价格改革调整”的座谈会。会上,L市发改委拿出了2套水价调整方案,但无论是哪一套,基本水价的上涨幅度都超过了40%,这让很多人感到接受不了。有的市民说:“L市不缺水,为什么还要涨这么高?6年不调价不代表可以随意上调40%。”
记者进行了统计,实际到会的网民代表59人,在长达3个多小时的讨论中,39人发言。其中9人鲜明地反对涨价。与网络调查超过80%反对水价上涨形成反差的是,现场有16人明确表示赞成有条件地调整水价。反对涨价的主要理由,一是认为L市不缺水,没有涨价的必要;二是认为水务集团的账目不够透明。L市水务集团负责人建议政府以后建立新的价格监审机制。他说,一些用水大户会由于水价上涨减少水的用量。那么这一次水价上涨会如何影响居民生活呢?
记者来到一个普通的居民小区,访问了74岁的卢奶奶和她的老伴儿。
记者:“卢奶奶,你家里一共用多少水?”
卢:“用4吨、3吨。”
记者:“几口人?”
卢:“5口人。”
在卢家,记者看到很多盆子和桶。老人告诉记者这都是用来存水的,存下的水要用来冲厕所、拖地、浇花,为了节约水,家里还特别改造了抽水马桶的开关。卢奶奶和老伴儿加起来每月有2000元多一点的退休工资,但是由于儿子、媳妇没什么收入,所以一家五口主要靠这2000多元,水费每月9块多钱。
记者:“要是以后每月花个12、13块钱水费,承受得了吗?”
卢:“俺俩仔细着呢,俺俩可在乎。”
居委会的肖大姐告诉记者,这里的居民基本上都是这样节约用水的。水费涨一点也许还行,就怕连环涨价。
在L市另一家用水大户企业,记者了解到,他们已经在近几年对设备进行了节水改造,凡是工业上的用水都可以回收再使用,水的利用率达到了97%左右。
尽管L市的水价还没有上调,但从企业到普通居民,大家已经都在精打细算省着用水。这也给出了一个答案,为什么1995年L市每天要用50万吨水,而现在城市扩大了,经济发展了,每天用水量却反而下降到30多万吨。在这次L市水价上涨的文件中,有一组数字很触目惊心:L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450立方米,约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5、世界的1/20,属于极度贫水区。L市水文部门负责人说:“附近两个水库的水,基本上不算L市的水权,属于过境水,是上游的水资源。即使是流经L市的几条河,水量也并不像大家看到的那么多。大家看到L河的水面比较宽,实际上因为橡塑坝把水蓄起来了,真正来水,就是坝体上面流的那一点点水,那才是真正的来水。”

4.2006年12月起,Q市市区综合水价调整,污水处理费由5元/吨上调为8元/吨。民用水价格1.3元/吨上调为1.55元/吨,特种行业用水由2.1元/吨上调为2.8/吨。很多人认为Q市地处南方,降雨量丰富,没必要节约用水。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Q市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办公室高级工程师王先生说,Q市处于水资源紧张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100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005年为1330立方米。其中沿海县市低于730立方米,属“贫水区”。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2200立方米,但Q市远低于这个平均水平。此外,Q市70%的水资源量分布在人口较少、经济水平较低的山区,人均资源占有量为3595立方米。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水资源较少。Q市降雨量季节性强,时空分布不均,年降雨量、年径流量约60%一80%集中在4—9月份,特别是梅雨和台风雨。时间短,数量大,极易产生洪水。由于现有蓄水工程对河川径流的拦蓄调节能力偏低,弃水现象严重。这种水资源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造成水资源年内供需不平衡。此外,入海损失严重,天然来水量丰富的晋江西溪流域由于淹没耕地、移民等客观原因,无法兴建大、中型水库,大量的水资源直接奔腾入海,损失的水量约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30%。
一位专家列举了Q市节约用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水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用水意识不强;长期养成的不良用水习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量增加,浪费现象严重;水价偏低,水费支出占可分配收入得比例很少,大量用水不心疼,全市生活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60%左右;大部分居民没有实现一水多用,用水效率不高;绿化用水、道路用水等公共用水还使用纯洁的自来水;非节水型水嘴、水箱、抽水马桶等用水器具大量存在;产业结构有待进
一步调整,高耗水的工艺、设备急需整改。
“低水价是造成水的超消费和浪费的重要原因。”该专家指出,水价提高10%,将使家庭用水降低3%一7%。他介绍了某大城市用水量价格弹性系数研究。该研究表明,水价每增加10%,需水量将下降3.8%;居民年收入每增加10%,除去水价影响,用水量需求将增加2.2%。据分析,水费支出占家庭收入1%时对心理影响不大,占2%时开始关注水量,占2.5%时注意节水,占5%时认真节水,占10%时考虑水的重复利用。
“节约用水、高效用水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节约用水的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全国许多城市已经进行水价改革,并取得明显效果。”这位专家列举了外省某市的例子。自实行阶梯水价以来,节水效果非常明显。1年零7个月的时间里,机关、企事业单位节水率达到了3%-5%。居民节水率达到了10%-15%。该市的正茂社区是个有1400多户居民的老社区,实行阶梯水价以来,整个小区的月用水量从以前的1.4万多吨下降到现在的4200吨左右,小区居民没有一户月用水量超过12吨的一级水价范围。2006年,该市用水人口增加近2万,居民用水量却下降了15%,每天因此减少了1万多吨的供水缺口。
他认为改掉不良习惯可节水70%。浪费用水的习惯很多,比如用抽水马桶冲掉烟头和碎细废物,洗手、洗脸、刷牙时让水一直流着,设备漏水,不及时修好……除了良好的用水习惯以外,采用节水器具也很有效。节水器具很多,有节水型水箱、节水马桶等,每个人都节约一点水,累积下来就是很多水了。据测定,1滴水在1个小时里可以集到3.6公斤水,1个月里可以集到2.6吨水。居民在购买卫浴产品时,首先就要考虑节水功能。“这次水价上调,增加了洗车的成本。”洗车店C老板说:“这对行业发展来说,是个很大的难题。如果市政配套设施条件充分,比如市区铺设了管道,可以从污水处理厂将处理过的中水输送到洗车店使用。只要车主同意,作为商家既能节约用水,又能节约水费,何乐而不为呢?”他认为还需要车主改变观念。因为有些车主认为中水是用过的污水,不愿意自己的车用这种水来清洗。
水价改革也是为了今后推广雨水收存、污水再生和中水利用。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是可以再利用的,比如可以冲厕所、洗汽车、浇草坪、洒马路等,收存的雨水和中水有相似的功能。

5.据报道,某房地产集团开发的大型社区建有一个污水回流区,社区居民洗衣、洗菜、洗脸、洗澡的生活用水全部集中到这个地方,用于浇灌社区内的绿地,冲洗路面。冲厕水则由管道通往室外化粪池,再经城市污水管道排放至污水处理厂。该集团某负责人说:“社区的绿地很多,如果全部用自来水浇灌,很浪费水资源;而且这部分费用都要公摊到小区业主,造成公摊费用也多。”他介绍,小区面积有十几万平方米,当初规划时就把设置污水回流设施纳入建筑成本,投入150万元建设污水回流系统,可以处理污水150吨。目前没有统计,不知道经济上是否划算,但这个做法既减轻了业主负担,也节约了水资源。
业内专家介绍,所谓“中水”,就是把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回收,经过处理后再利用的水。“中水”起名于日本,“中水”的定义有多种解释,在污水工程方面称为“再生水”,工厂方面称为“回用水”。一般以水质作为区分的标志,其水质介于自来水(上水)与排入管道内污水(下水)之间,故名“中水”,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中水利用也称作污水回用,一方面为城镇供水开辟了第二水源,可大幅度降低“上水”(自来水)的消耗量;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下水”(污水)对水源的污染问题,从而起到保护水源、水量的作用。

6 将水价分为不同的阶梯,在不同的定额范围内,执行不同的价格,叫阶梯式水价。使用水量在基本定额之内,采用基准水价,如果用水超过基本定额,则超出的部分按另一阶梯的水价标准收费。阶梯式水价可以分为增阶梯式和降阶梯式水价两种。增阶梯式水价指随着用水量的增多,水价越高:降阶梯式水价则相反,用水量越大,水价越低。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应采用增阶梯式水价。例如,2005年南方某大城市公布的生活用水水价方案:第一级水量基数为每户每月用水量22立方米及以下的,按基本水价1.32元/立方米计收水费:第二级水量基数为每户每月用水量23立方米至30立方米的部分,按基本水价的1.5倍计收水费;第三级水量基数为每户每月用水量30立方米以上的部分,按基本水价的2倍计收水费。阶梯水价表明,用水量越多,付出的费用越大。对于短缺的水资源而言非常适合。尽管实施阶梯水价存在基础设施建设、阶梯比例和基本水量如何确定等难题,但都可以通过协商来解决。阶梯水价优点明显,有利于促进节约用水,让多用水者付出更高的代价,促进其节约用水,是用经济手段管理水资源的重要工具,应该科学地加以利用。工业用水户应该是实施阶梯水价的重点。首先,他们用水量相对比较大,其次量水设施比较齐全,数量相对居民少,容易监控,将其作为近期阶梯水价实施的重点是非常必要的。

7.多年来,政府为了提供廉价的水资源,水价低于供水成本。理论上水价的构成应该包括水资源本身价值、水工程的成本、水处理的成本以及水管理的成本,而且还包括污水处理的成本。但实际上,目前我国的水价仅仅包含了水的工程成本和水的处理成本(北方某大城市还包括为南水北调筹集的资金)。所以从整体情况来看,城市水价低于成本价是一个普遍现象,政府存在不同程度的“暗补”,但民众并没有真正地感受到补贴。由于水价提高,用水户会更加重视节水,提高用水户节水的积极性。如果进行此种操作,意味着供水企业将减少甚至断绝政府的补贴,其主要收益将依赖于水市场。当然,这个市场是政府调控下的水市场,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水市场。
2009年3月9日,水利部某负责同志表示,长期以来水价构成不合理和水价偏低,没有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和水环境治理成本,导致目前水资源浪费相当严重,水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因此,必须加快推进水价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的作用。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一位官员则表示,地方政府有自主上调水价的权利,不需要经过国家发改委审批,也不需要备案。但是从资源价格改革的目标来看,今后包括水价在内的资源价格改革肯定会加快推进,这一点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明确做了要求。

二、作答要求
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是公共产品或者准公共产品,因此用水应该是低价的。针对这种观点,参考给定资料。写一篇文章,对国家水资源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进行阐述。(40分)
要求:
1.自拟题目,中心明确,观点鲜明,联系实际;
2.说理充分,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不少于800字。

题目分析:首先确定主要内容。这个题目决定了文章正文的内容应该和水价有关,在定位材料的时候我们要有针对性的在文章中去找直接涉及水的价格材料,并提炼出相应的关键词。

背景材料:
2007年8月,Y市自来水股权转让项目招标,中水务集团以8.95亿元中标,报价为资产价值的5倍左右。外资这种溢价收购手段,让国内很多地方政府兴奋不已。然而,国内水厂真的这么值钱吗?有学者指出,外资这样的溢价收购意味着将来要成倍地赚回去,负担最终都会不同程度转嫁到老百姓身上。
关键点:转嫁成本

背景材料:
公用事业中有一部分注定是没有效益的,这就不能打包全卖出去,而需要政府投入才能搞起来。不能都交给社会资本经营,更不能放任其赚钱,不对其进行管理。
关键点:公用事业

背景材料:
2009年7月31日,L市举行“城市供水价格改革调整听证会”,参会的18名听证代表中,17名代表同意水价调整,只有1人提出“最好不要提价”。消息一出,社会哗然。有网站展开了“如何看待L市水价上涨”的调查,超过80%的网友投出了反对票。
关键点:听证会

背景材料:
将水价分为不同的阶梯,在不同的定额范围内,执行不同的价格,叫阶梯式水价。使用水量在基本定额之内,采用基准水价,如果用水超过基本定额,则超出的部分按另一阶梯的水价标准收费。
关键点:阶梯水价

背景材料:
长期以来水价构成不合理和水价偏低,没有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和水环境治理成本,导致目前水资源浪费相当严重,水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
关键点:成本

这里找的关键点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是同类的,虽然具体内容不同,但是可以合并在一起。这样我们就得到四个关键点:成本、公用、听证会、阶梯水价。这四个词足够组成一篇文章了。
走出水价改革的困境
——论水价改革的四个基点

近段时间各地纷纷上调水价的消息牵动了公众的敏感的神经,一时间引来反对声一片:民众在怒,专家在批,网友在骂……记者对听证会的揭秘更是把整个反对推向了高潮。在这场争论中,政府和自来水公司处于风暴的中心,成为众矢之的,不管他们是自作自受还是有苦难言,焦头烂额是肯定的了。
水价改革到底该怎么改?问题的关键到底在哪里?水资源价格改革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思路?这些问题都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一场考验。
成本问题是对水价改革的第一个考验。一方面要要做好成本控制,不能让老百姓为那些虚高的利润埋单。外资这种溢价收购手段,让国内很多地方政府兴奋不已。然而,国内水厂真的这么值钱吗?外资这样的溢价收购意味着将来要成倍地赚回去,负担最终都会不同程度转嫁到老百姓身上。一些地方政府在出售自来水的经营权只考虑经济效益,不考虑公众利益,对这样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制止。另一方面是要让公众了解水的生产成本,通过宣传让公众知道自来水公司运作流程。理论上水价的构成应该包括水资源本身价值、水工程的成本、水处理的成本以及水管理的成本,而且还包括污水处理的成本。
在控制成本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自来水供应是一项公用事业。公用事业性质决决定了水供应不是简单的市场行为。公用事业中有一部分注定是没有效益的,这就不能打包全卖出去,而需要政府投入才能搞起来。不能都交给社会资本经营,更不能放任其赚钱,不对其进行管理。政府一方面要通过制度、合同、监督等多种方式对自来水供应进行监管,同时还应该加大对自来水行业的补贴力度。前者是公众赋予政府的权利,后者是政府的义务和责任。
水价改革还必须广泛征询公众的意见。水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其价格不应该由企业或者政府说了算,而应该征询全社会的意见。应该通过立法,把听证制度作为水价的调整的必经程序。同时对听证的内容,听证的范围,听证的方式要进行合理的规定。政府必须保证听证会公开性、开放性和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人大政协代表应该积极发挥监督作用,对听证会进行监督。对于操作听证会的应该依法进行问责。
阶梯水价是水价改革的大方向。要健全征收体制,尽快推行阶梯式水价,合理处理阶梯水价收益。将水价分为不同的阶梯,在不同的定额范围内,执行不同的价格。使用水量在基本定额之内,采用基准水价,如果使用的水超过基本定额,则超出的部分采取高额的水价标准收费。其次,对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采用不同的收费标准。要对钢铁、洗车、洗浴城等商业用水采可以适当提高收费,大力促使用水大户节水。最后是要建立和完善补贴制度。水价调整后对一些低收入者要进行水价补贴,以减轻他们的生活成本和负担。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水价改革的四个支点:努力控制成本,认清水的公用性,广泛听取民意,逐步推行阶梯水价。这个四个部分是相辅相成,是一个整体,我们必须全面的做好这些工作,才能够推动水价改革又好又快的进行。

评析:上面的这篇文章绝大部份都是在摘抄材料。就我个人来说,我是不喜欢抄材料,不喜欢这样写文章的。不过我们不用好高骛远,结果眼高手低,志大才疏,最后弄巧成拙。在一些申论写作中抄材料是比较保险的做法,抄材料的文章有个好处就是简单易行,便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只要抄得到位,抄得清楚,抄得有条理,40分的文章得30来分是有可能。不过还是建议在抄材料的时候把握好分寸,不要全部抄,多少加点自己的见解。如何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是我们下面要解决问题。
三、自力更生——扩充内容
申论文章写作能够抄材料固然很好,但是这里会出现三个问题:第一,不是所有的申论写作都可以完全抄材料;第二,即便是抄,可以抄的材料也不够;第三,完全抄材料可能会扣分。为了避免上述几个问题,下面我们给出独立材料扩充内容的方法。
扩充材料方法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第一,挖掘问题。问题是申论文章最基本、最重要的要素,没有问题文章就成了无的放矢。在材料中找出的每个关键词、句当中都必然包含着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材料中直接可以找到的,但是仅仅是有材料里的问题还不够,还要在材料中的问题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挖掘分析,这样才能使文章对问题的分析更加深刻,使文章的内容更加饱满。
第二,拓展对策。文章写作的对策可以有三个来源:一是直接抄材料;二是根据材料中的问题提出对策;三是根据分析出的问题提出对策。后面两个来源都是需要自己提出,并且都和问题息息相关。因此只要能够挖掘出问题,拓展对策就是很自然和容易的事情,拓展对策是附着在挖掘问题基础上的。
第三,阐述理论。理论是文章写作非常重要的部分,很多文章写作题干中都要求“说理充分”、“论证深刻”,谈理论就是通常说的说理论证。理论这个部分需要详解介绍,这个部分是被很多人忽视的。什么是理论,这是个复杂的问题,我们这里只从方便申论考试角度介绍一下理论。小到天道酬勤这种俗语,大到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这种哲学命题都可以说是理论。就申论考试来说可用的理论主要有三个来源:
1、主流意识形态理论。这类理论主要来源两课知识。在念大学的时候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等在申论考试中都可以用。这类理论是最好用,最适用,最常用的。但是这些知识往往被很多考生忽略了;
2、传统文化中的理论。诸子百家的理论只要是有道理的都可以用,在很多申论考试的材料中都会引用孔孟老庄等经典就是最好的说明。在应用传统文化理论时候要考虑到理论本身和申论写作的契合性,切忌牵强附会;
3、西方文化中的理论。除马克思之外西方还有很多理论可以供我们借鉴:如自由主义核心观念权利的理论,可以用来写申论中的拆迁、听证制度等;基督教中的平等博爱的思想可以用来写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等。在2011年的国家申论考试的材料中至少引用了两个当代西方哲学家的理论。在引用西方文化中的理论的时候要尽量和主流意识状态的理论结合起来。
第四,引用事例。引用事例也可以被称为例证,事实胜于雄辩,事实是最好的论证武器之一。在很多申论文章写作命题中都出现了要求考生“联系实际”,在2010年国家申论文章写作题干中就出现过“事实与观点紧密结合”,这些要求都是提醒考生在文章写作的时候应该适当举例。引用事例可以是材料中的,也可以是材料外的;可以是正面的,可以是反面的;可以是现时的,可以是历史的;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是国外的。无论古今中外,只有能帮助论证观点的都可以拿来用。但是如果例子足够多,尽量应用材料外的、最新的、国内的例子,这样可以增加文章的时代气息。

在应用以上六个方法的时候要注意一个问题:在写作的时候应该使这些要素有机结合。这些要素之间的结合是自然、多样化、大方的,而不应该是机械、单一、别扭的。这里只是为了表述和操作方便,把这些要素的分开。有了以上四种方法我们就可以将一个词、一句话拓展成为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接下来我们以上面文章中谈到的“成本问题是对水价改革的第一个考验”这句话来做一个演示。
1、挖掘问题
挖掘问题是分析问题的另外一种表述,分析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不管用上面方法,只要能够有效的挖掘问题就是好的方法。在这里介绍一种比较有效的分析方法供大家参考:
分析问题,如果我们把它定义得狭窄一点可以说成是分析问题的原因。为了让我们得到更多的信息,我们可以采用推论的方式,找原因的原因的原因的原因。我们将这种方法称为多头并进的分析方法。
以成本问题为例:
一次分析
为什么成本是一个问题,因为成本太高;
为什么成本高,因为外资企业的溢价收购;
外资企业为什么可以溢价收购,因为地方政府只出于经济利益考虑经济利益,忽视公共利益;
地方政府为什么不重视公共利益,因为执政观念不正确,对自来水行业缺乏清醒的认识;
……
二次分析
为什么成本是问题,因为老百姓对供水成本不了解;
为什么群众不了解供水成本,因为供水成本中包括水利建设、污水治理等间接、隐性成本;
为什么群众不了解间接成本,因为我们的宣传工作做得不到位,缺乏和群众有效给沟通;
为什么没有有效沟通,因为缺少沟通的平台和渠道;
为什么缺少渠道,因为听证制度的不健全;
……
三次分析
……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就获得关于成本的答题内容。这里可以挖掘的内容还有很多,不一一展示了。有人会问,这样分析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啊?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分析到你写文章够用的时候就可以了。如果实在太多了,可以把那些有深度、高度的问题选出来,一般的问题可以忽略。
2、拓展对策
有了问题对策就很好解决了。对策只需要解决分析出的问题就足够了,根据上面的问题,可以提出如下对策:
对外资收购自来水公司进行适当的限制,对溢价过高的应该进行全面的评估;
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引导地方政府树立正确的执政观,强化责任意识;
对供水的成本进行全面的核算,并公布账目明细,让群众全面了解水价;
广泛利用各种平台加强政府、企业、公众之间的沟通,规范听证程序和制度。
3、阐述理论
我们先用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
1、科学发展观应用:控制成本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可持续发展的体现;
2、三个代表思想应用:控制成本代表了先进生产力,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3、邓小平理论应用:控制成本有利于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
4、毛泽东思想应用:控制成本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5、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控制成本是抓住了主要矛盾……
此外还可以用传统文化中的理论:如“惠而不费”、“强本而节用,天不能使贫”等儒学思想;也可以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理论:控制成本是经济行为第一要务之类的格言。这些可能对大部分考生都有点困难,没有关系,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就考试来说已经够用了,其它理论慢慢学吧,留在以后政府内部选拔干部的时候再用。
4、引用事例
举例要针对具体的问题,如可以针对外资收购自来水公司举例,如果你的观点是倾向于反对外资收购,可以举一些例子来说明没有必要让外资进入。就这个问题具体的例子不很好举,不过我们可以举抽象的例子:建国几十年以来,没有外资的进入供水系统运作良好、成本低廉;现在很多城市自来水公司也由政府管理,同样运作得很好。还可以针对沟通渠道不通常来举例,材料中听证会和网络问卷之间巨大差别就是很好例子。举例篇幅适当,篇幅不宜太多。

通过上述内容的拓展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段话:
成本问题是对水价改革的第一个考验。
首先是供水成本过高的问题,引进民间资本是导致成本过高的最大推手,这个推手之所以肆无忌惮的背后是一些地方政府只看到经济利益,没有认识到自来水行业的特色性,执政观念不科学。很多人都以为只要引入民间资本政府就可以什么事情都不用管,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想法。还有一些人认为外资一定比我们自己经营更加好,这是一种迷信。建国几十年以来,没有外资的进入供水系统运作良好、成本低廉;现在很多城市自来水公司也由政府管理,同样运作得很好。对此我们必须对外资收购自来水公司进行适当的限制,对溢价过高的应该进行全面的评估;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引导地方政府树立正确的执政观,强化责任意识。
群众对供水成本认识不足是需要我们着重化解的另一问题。供水成本包括水利建设、污水治理等间接、隐性成本,而群众只看到直接成本。针对这样的情况有必要对供水的成本进行全面的核算,并公布账目明细,让群众全面了解水价,同时广泛利用各种平台加强政府、企业、公众之间的沟通,规范听证程序和制度。
成本问题水价改革中基本问题,在水价改革中做好了成本控制就是落实了科学发展的精神,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做好了成本工作就能够很好的减轻群众的负担,最广泛的代表了群众的利益;抓住了成本就是抓住了主要问题,是实事求是的体现。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成本工作,把成本工作当作大事来抓。

通过上述的拓展,我们把一段拓展成了三段,篇幅更多;同时通过拓展我们加入了一些我们分析出来的东西,避免了完全照抄材料的情况。至于如何让拓展的内容之间能够达成有机的结合这需要在实践中去解决,需要大量的练习和修改,千万别妄图通过某种固定的套路就能够搞定。
四、内容回顾
今天主要学习了如下内容:
1、写正文之前要确定正文的主要内容;
2、写正文的时候应该先清晰的定位关键点;
3、在定位关键点基础上可以借鉴材料;
4、正文部分不能完全抄材料,需要借助知识背景和方法对内容进行扩展
5、扩充正文部分有四种方法,扩充出来的内容应该灵活运用,搭配应该自然大方。
练习:找一套申论真题,着重做定位关键点和拓展正文内容的练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无图版|110BBS ( 豫ICP备2020034528号 )

GMT+8, 2024-11-22 21:11 , Processed in 0.14221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