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为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村干部工作,近日,青川县人事局组织专门人员就大学生村官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门调查,在进村调查和他们交谈中,发现大学生进入村官“角色”还存在一些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 目前青川共有大学生村官149名,2007年选聘大学生22人担任“村官”,其中男12人,占54.55%,女10人,占45.45%,中共党员5人,占22.73%。从学历结构看,本科4人,占18.18%,专科16人,占81.82%。选聘大学生充实到乔庄、青溪、关庄、木鱼、竹园、凉水、沙洲等6个乡镇的22个村(社区)担任党支部副书记和主任助理。2008年通过公开选聘130名大学生到村(社区)任职,到位127人,有3人辞职或弃权。选聘的127名大学生村官中男生59人,占46.46%女生68人,占53.54%。从学历结构看本科13人,占10.24%,大专114人,占89.76%。此次调查以个别访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分别与9个乡镇分管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领导干部及个别大学生村官进行了座谈,对123名大学生村官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思想不稳定,扎根农村意志薄弱。 在对大学生村官当初为何选择到村任职的原因进行调查时,56.4%的大学生村官表示到农村工作,是迫于就业压力的无奈选择,32.1%的大学生村官是受优惠政策的吸引,如国家帮助偿还助学贷款,工作两年后,还可以参加事业单位、公务员考试加分、国家发放工作生活补贴等等。只有8.5%的村官是对农村怀有感情、想在基层成就一番事业;在基层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有93.2%的大学生村官表示不愿意继续留在基层,会尽快通过考取研究生、公务员、事业单位编制内招聘方式尽快走出基层就业。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到农村任职,相当一部分是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吸引下作出的选择,村官岗位只是他们就业的一个缓冲地带。 2、吃苦耐劳精神不够强,基层工作能力缺乏。 在对大学生村官任职以后面临的问题进行调查时,乡镇领导普遍反映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大学生村官自身因素。调查中发现,任职毕业生多为独生子女,有64%的村官从未接触过农村或农村工作,不了解农村情况,缺乏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二是不少大学生村官感到农村知识贫乏,专业知识难以运用,融入工作难,特别是没有农村生活经历的,对群众语言不懂、对农事民情不明、对村级政务不解,面对复杂多样的农村工作,一时理不清头绪、找不准切入点,因此少数人不安心工作,或无所事事 3、没有归属感,管理能力较差。 大学生到村任职,其身份既不是事业单位职员,也不是公务员,只是财政解决工资和经费的农村干部。任职期满后,这些大学生的安置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使这些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疑虑,这样,大学生村官既不是真正的村官,也不是乡镇机关工作人员,乡镇党委不能按机关干部放手大胆管理,村级党组织又不会管理,具体工作中缺乏有效抓手。在调查走访中发现,刚到任时,一些村官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宿舍存在脏乱差问题;生活随意,工作时间比较散漫。 4、收入较低,生活困难。 按照川委办有关文件规定,选聘到村任职的大学生干部,研究生每月补助1500元、本科生每月补助1100元、专科生每月补助900元。任职1年且考核合格的,每人每年增发不低于1000元的一次性生活补助。从青川县执行情况来看,一次性生活补助为每人每年1000元。这样,到村任职的大学生干部本科生一年的收入为14200元,专科生一年11800元,按照目前的物价水平,大学生干部的收入相对低下,而这些大学生的家庭条件相当一部分较差,无力给予支持,有的家庭还依靠大学生给予家庭一定的帮助,这样,选聘到村任职的大学生干部生活比较困难。 二、解决办法及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多方位宣传,营造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舆论氛围。 大学生村官思想上、工作上的不扎根和不深入,纠其根本原因不外乎是对未来前途的不踏实和不确定。今后,应进一步探索建立大学生村官就业机制,优先为服务期满后的优秀大学生村官解决编制和工作岗位问题,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实实在在的政策保障,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感到有奔头,有盼头,安心扎根基层、服务基层。一是早宣传,增强在校大学生到村任职的意识。面临当前的就业形势,高校应对在校大学生广泛宣传到村任职的重要意义,为他们提供智力和信息支持,使大学生村官提前做好应对各种艰苦环境的准备。二是典型宣传,增强舆论氛围。新闻媒体应对大学生村官给予更多、更加广泛的关注,通过大力宣传典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在社会形成共识,支持这项工作,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农村建设,更要让已经在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从思想上安心基层,扎根基层。 2、创新培训方式,确保培训效果。 一是开展特色培训。根据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后发展养殖种植业的要求,设置养殖、种植特色示范基地,经常组织大学生村官到示范基地、示范户现场观摩,接受技术指导;为培养任职大学生的经济素质和实践能力。二是走出去学。组织大学生村官到周边有发展特色的乡镇、县及市参观学习他们的工作经验和典型事迹,启发干事创业思路。三是开展农村实用知识培训。结合农村阶段性工作重点,组织农、林、牧等相关部门业务骨干和农村实用人才以及各类农村致富带头人,开展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活动,加大农村实用知识的培训力度,确保大学生村官成为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成为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四是加强实践经验锻炼。通过县、乡两级干部与大学生村官、老干部与大学生村官“一对一”结对帮带,定期组织参观考察,创办“大学生村官论坛”等方式,促使大学生村官尽快了解村情、社情,提高处理农村复杂问题的能力。 3、担当重任,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 乡镇及村要高度重视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要把大学生干部放到重要管理岗位上,要让他们在重要业务、重要岗位上去锻炼,不断提高其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县组织、人事等部门要加强对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的考核工作,把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好坏作为评价、考核乡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年度目标考核相挂钩,避免人才浪费。 4、提供政策倾斜,提高待遇水平。
选拔优秀大学生进村和社区工作不是一项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远的战略工程。因此,我们在组织力量选拔优秀大学生进入村和社区工作以后,要想方设法让他们扎根农村社区,千方百计提高他们在村和社区的扎根率、成活率和成功率。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要逐步提高大学生村干部的生活待遇。所以,要使大学生本人长期扎根农村,家庭安置在农村,热心服务农村,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和就业期望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因此,建议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相应政策规定,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加以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大学生服务基层,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基层接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