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110BBS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去年年末,电影贺岁档杀出一匹黑马《泰囧》,自12月12日上映以来票房已过11亿,而其制作成本只有人民币3千万元;而冯小刚的《一九四二》耗资2亿元,自11月份上映以来票房收入只有人民币约4亿元。据说至少要5亿票房才够本。 《泰囧》是一部喜剧片、搞笑片,而《一九四二》的看点是“历史、灾难、史诗”;两者市场境遇悬殊,在电影圈内外引发热议,有人就此说“搞笑战胜了严肃”,有人由此问道:中国电影观众应该看什么影片?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谁能代表“中国电影观众”?一般而言,看电影是个人的事,只有喜欢看或不喜欢看,怎么能说应该看和不应该看?“不应该看”的电影,一般人也看不到——审查通不过,就是“不应该看”。但是,从整个电影生态着眼,从一个国家的电影观众整体欣赏水平来说,如果绝大部分电影观众只要搞笑,不要严肃,“搞笑战胜了严肃”,“严肃艺术”没有市场,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人民日报》新浪微博评论说,极简主义的当代喜剧放松身心,融入反思的民族史诗升华灵魂;我们需要爆米花,也需要苦口良药。 但是,能不能凭着票房收入的悬殊,就断言“搞笑战胜了严肃”呢?按照所报道的4亿元票房,以100元票价计,就有几百万观众走进影院去看一部绝不轻松、“好看”的,相反是沉重的、压抑的影片,就不能说“严肃”影片失败了。 真正值得听一听的,是一些普通观众的声音。“我就是个普普通通的人。我需要的是吃饱穿暖,不用担心被绑架,有放声大笑的自由”。“生活已多不易,我为什么还要花钱买罪受?”初听起来,这类观众似乎是在拒绝“苦口良药”。但是,对很多“生活不易”的普通人来说,太猛的“药”,他无力承受。对生活优裕者来说,生活优裕同样可以成为拒绝“严肃”的理由。享受着良好的物质生活而懒得思想、拒绝沉重的人,从来就是大多数,他们认为自己生活得很好,自己又没有“病”,为什么要吃“药”?所以事情就变得很无奈:冯小刚拍《一九四二》是为了通过历史反思一些东西,给人们的内心植入一些东西,但这些东西又是为多数人所不喜欢、所拒绝,或难以承受的。 前些日子,有人发微博称:因为《一九四二》的票房不理想,“冯小刚说,我对中国人的人性感到绝望”等言论,并引起大量转发。冯小刚申明,自己从未说过“我对中国人的人性感到绝望”。究竟这句话是谁说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说出了一部分真实。冯小刚说,《一九四二》给我们每个人提供了一面镜子,照这面镜子或许会让你感到不舒服,但这比盲目地崇拜自己要好。冯小刚同样说出了很多人的真实状态:崇拜自己,崇拜自己优裕的生活,崇拜现状;关心社会、关心历史都是多余。这种心态的普遍存在,与没有充分机会参与公共生活有关;甚至主动参与公共生活会受到打压,普遍的怯懦、犬儒就不可避免。这是有历史教训的,而且这个教训在继续起作用。如果跟《泰囧》相比,《一九四二》的票房不佳是一种难堪,那么真正难堪的绝不是冯小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