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BBS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卓美眼科专家帮你顺利入警
查看: 1942|回复: 0
收起左侧

干部任用看重基层经验 人才从一线选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1 10: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110BBS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这样的培养选拔链,缘于江苏近年来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彰显了“注重基层实践经验”的用人导向,利于减少“家门—校门—机关”“三门”干部的比例,也助推干部“下得去、上得来”的渠道畅通。

    “不通过选调这个途径,我可能一生都难以跨入省委大院。”李绍海4月16日对记者说。一年多前,通过“省级机关面向基层公开选调公务员”活动,时任睢宁县政府办综合一科科长的他,以总成绩第一名被江苏省委办公厅录用。
    “挂职的意义是什么?绝不是‘镀金’,而是‘炼金’,‘炼’是修炼、是锻炼、是磨炼。”省高院的吴立香是2007年我省赴苏北挂职的处级干部,她清晰地记得,那年5月31日,初夏的南京细雨霏霏,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李源潮与他们集体谈话并送他们启程。两年里,原任省高院赔偿办主任的她,在徐州泉山区挂职担任区委常委、副区长;如今担任省高院司法鉴定处处长。不同的身份切换,使44岁的她更为成熟。
    这两位年轻干部的职业轨迹和成长体验,体现了我省已经形成的干部培养选拔链:“干部到基层锻炼、人才从一线选拔”。
    这样的培养选拔链,缘于江苏近年来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彰显了“注重基层实践经验”的用人导向,利于减少“家门—校门—机关”“三门”干部的比例,也助推干部“下得去、上得来”的渠道畅通。
    干部到基层锻炼——“挂职,不是‘镀金’是‘炼金’”
    连日来,记者深入苏北、苏中市(县),走近我省挂职干部群体,真切感受到“基层”对于他们的职业锤炼和人生给养——拓视野、识民情、增才干。
    4月12日晚,沭阳县委书记蒋建明从无锡开会回到沭阳,已是深夜11点多,但他还是习惯性地上网看了看“百度—沭阳吧”。在他的力推下,全县各部委办局及乡镇的168名一把手全部在“百度—沭阳吧”实名注册,网民在《蒋书记网络会客厅》中跟帖反映的问题和建议,涉及到本乡镇或部门的工作,一把手们要在48小时内作出明确回复。
    此举一出,广受好评,有媒体评价说:“‘沭阳吧’搅活了施政生态。”蒋建明对记者坦言,“察民情、知民意、解民困,首先要察民情。这样的认识,与我在宿迁一干就是8年的经历有关。”
    宜兴人蒋建明1984年从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一直在省级机关工作,2002年4月来到宿迁,当过宿迁市政府副秘书长、沭阳常务副县长、沭阳县长,2009年1月起任中共沭阳县委书记。这8年,蒋建明觉得:“幸运!经历了基层改革、发展、稳定的方方面面,经历了由单纯的业务型干部向基层综合型党政领导的角色转换,拓宽了视野,磨炼了意志,增长了才干。”
    2008年底,江苏省委选派省级机关副厅职、正处职干部集中赴苏中、苏北挂职。其中10名副厅长到苏北经济薄弱县任县(市)委副书记,时间一年;14名现职正处长到苏中、苏北挂职任县(市)委常委、副县(市)长,时间二年。
    省教育厅学生处处长林伟是14名处级挂职干部中的一员。他现任姜堰市委常委、副市长,十分赞同省高院挂职干部吴立香的那个观点:“挂职绝不是‘镀金’,真的是‘炼金’——不是在火里,是在泥土里。在实践中开拓思路和眼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任何培训、书本都学不到的。”
    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庄同保对记者说:“选派省级机关干部挂职,目的是增强省级机关干部队伍的活力,多岗位、多渠道培养锻炼年轻干部,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的领导能力和水平。实践下来,效果非常好。”
    人才从一线选拔——“让基层的优秀者脱颖而出”
    今年32岁的李绍海,谈及自己的人生跨越,难掩意外和感恩:“我毕业于邳州市运河师范,第一学历仅是中专,先是在乡村小学做了8年老师,继而通过全省公务员考录进入睢宁县政府机关。”2008年秋,江苏省委组织部首推“省级机关面向基层公开选调公务员”活动,时任睢宁县政府办综合一科科长的李绍海,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省委办公厅秘书一职的角逐,经过笔试、面试多个环节的比拼,最终以总成绩第一名被江苏省委办公厅录用。
    与李绍海同一批、选调到省检察院宣传处工作的张燕华,今年35岁,曾是东台市富安镇镇长。张燕华最初在企业工作,后来通过考取公务员进入政府机关,进而通过公开选拔走上领导岗位。
    省委组织部公务员管理处处长梅仕城介绍说,2008年下半年,省委组织部会同相关部门,首次集中公开选调了104名基层优秀公务员,充实到28个省级机关单位。2009年,采取省市联动的方式,从基层公开选调了286名优秀公务员充实省市党政机关。
    “没有真才实学,他们不可能脱颖而出。此举有利于改善省级机关干部队伍结构,建立来自基层的党政干部培养链。”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赵永贤认为,“经过一年多的考察,选调单位普遍反映,所选调人员与选调职位要求匹配。”
    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为此作出批示:“江苏从基层选调公务员充实省级机关很好,这给年轻干部树立了到基层去干实事的导向,有利于形成‘人才到基层去、干部从基层来’的科学培养链,有利于优化领导机关的干部来源,从干部结构上保证党政领导机关与基层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科学培养链初步形成—— “让干部‘下得去、上得来’”
    2009年,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通过《中共江苏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提出要推动形成人才到基层锻炼、干部从一线选拔的培养选拔链,为各级领导班子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支持。
    放眼江苏,这样的“链”初步显现——
    在使用提拔干部时,注重干部在基层领导工作的经历。2008年政府换届后,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中,有县(市、区)党政领导经历的占65%。在省委多次开展的大规模公开选拔和公推公选省管领导干部工作中,不少基层领导干部脱颖而出……
    新的制度设计,还在延伸和深化。记者了解到,今后省级机关补充工作人员,主要采取从基层公开选调的方式进行;苏州规定新提拔进县级市(区)党政班子成员,原则上要有镇(街道)或企事业单位领导经历,新提担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干部,应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南京市市级机关,要拿出50%以上的计划考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今年的公务员招考中,有乡镇(街道)机关102个职位专门面向2007年省选聘大学生村官……
    这些优化干部人才资源配置的力举,处处传递和彰显用人导向:基层经历,成为干部成长和任用的重要一环。而作为制度设计,它也为打通干部“上下”通道提供刚性保障。
    “公推公选解决了干部‘上’的问题,大学生村官解决了人才‘下‘的问题,‘干部到基层锻炼,人才从一线选拔’,解决了‘下得去又能上得来'的问题。不仅能让干部摆脱‘家门—校门—机关’的单一途径,还能让长期工作在基层、安心做事、不事张扬的干部不吃亏,有奔头、有前途,确保基层干部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张颢瀚如是评价。(沈峥嵘 翟慎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无图版|110BBS ( 豫ICP备2020034528号 )

GMT+8, 2024-12-4 01:02 , Processed in 0.46859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