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获得感激荡改革大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深化改革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资源环境限制、地区差异大等因素的影响,在做强做大“蛋糕”的同时,在医疗、教育、社保、公共文化服务等民生领域,城乡、区域、群体之间差别巨大,这不仅不利于提升群众“获得感”,更限制了改革进一步深化。“获得感”既是不断深化改革的最终目的,也是检验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更是改革持续深化的推进器,必须在改革中提升群众获得感,让获得感激荡改革大潮。获得感是不断深化改革的出发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领导集体面对中外记者和全体中国民众所作出的庄严承诺。当前,群众生活中还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集中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领域:虽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群众在就医过程中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虽然教育改革从覆盖面到推进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天价学区房”等一系列教育不公平问题依然存在;虽然养老服务体系基本搭建起来,但是养老难问题依然困扰着许多家庭……推进改革,必须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难点”“痛点”做文章,也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完善政策,才能真正提升群众获得感。获得感是检验改革成效的试金石。“政策好不好,关键是看老百姓是哭还是笑。”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样,衡量改革成效,或者衡量一项改革成败的关键,就在于改革本身能否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只有切实能够提高群众获得感的改革才能最终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到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从户籍制度改革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城乡养老体制并轨到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惠及民生的改革政策,让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满足了群众的各方面需求,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因此,能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是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获得感是改革持续深化的推进器。“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社会面临的问题不同,人民群众的需求也不相同:人民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物质需求之后,就会有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居住环境……中国的改革实践不仅会给亿万人民带来更多的获得感,而这些获得感本身也会成为新一轮改革的前进动力,不断推动改革持续深化。“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只有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才能持续推进和深化各项改革,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组会议上的讲话,既是人民群众的深切期盼,也是对于改革成效的要求,更是对中国改革发展目的和意义的新定位。让获得感激荡改革大潮,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推进改革大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