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京市公务员考试:扶弱济困不妨借力使力(民生观)
之前媒体报道,四川大凉山有一些孩子在成都学习格斗,后被遣返。如今,他们又能回到成都某格斗俱乐部了,后者成了一家体校的分支机构,这意味着孩子们可以练拳、读书两不误,接受义务教育,并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 消息一出,大伙直呼“暖心”。此前人们几乎只有揪心的份:孩子们因贫失学,为了生存承受搏击之痛,已是让人鼻酸;而当相关部门介入,拿出“遣返原籍”的方案时,孩子们却哭泣和抗拒,不愿踏上归途。为啥不愿返乡?有孩子说:“在俱乐部有牛肉、鸡蛋吃,在家只有洋芋。”
因此,实施帮扶,必须让被扶者尝到甜头、看到奔头。遣返格斗少年,让他们照旧吃土豆,过一眼望穿的人生,这不叫“帮扶”,或可叫“归零”。相形之下,格斗俱乐部“转正”,则有了进步意义:成为体校生,练拳顺理成章了,生活和学业也有保障了;将来拿到学历,更不止打拳这一条出路。机会有增无减,满是获得感,这样的帮扶,才堪称扶到了点上。
这件事还提供了一层启示:扶贫济困,有时不妨借力使力、顺水推舟,化“野路子”为“正路子”。为了解困境、谋出路,民间常有自发的尝试,只欠些许条件和手续,就能取得资质和认可。与其连根拔除、一棍打死,不如栽培修剪、化为正途。比如进城摆摊的小贩,可以帮他们办执照、找场地,既给他们出路,又便利居民生活;乡间的代课老师、医务人员,择优纳入编制,让他们安心扎根基层,缓解上学难、看病难;各方各面的公益组织、爱心人士,亦可经过相应途径,成为扶贫济困的重要力量。
当然,整合草根力量,决不能来者不拒、出离原则。没有达到起码条件的,必须回炉再造,不能通融放水;违反公序良俗的,更得加以干预、整改;而已然走上正轨的,也要持续考察,绷紧监管弦。
扶贫济困,还得多些顺势而为,少些偷懒无为。对于有志摆脱困境却不慎迷路的人,别把人家领回到起点就不管不顾了,画张路线图,扶上马送一程,这才是把好事做到底了。
《 人民日报 》( 2017年11月30日 23 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