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nyunuanya 发表于 2016-5-17 16:52:03

2017年国考申论写作指导:如何“读懂”评论员文章

血的事实再次敲响安全警钟。血的事实也再次证明,每一起安全事故背后都有必然因素。环境污染、粉尘伤害、安全隐患,涉事企业并非没有被举报,但停产整顿并没有随之而来;防患未然的安全检查并非没有进行,但“人前做样子、人后老样子”的应付成了常态。如果该企业能提高安全自律、变被动为主动,如果安全监管部门能够切实履责、督查整改到位,如果受粉尘伤害的员工呼声能够引起当地足够重视,都会将不安全的因素降低。但是,没有如果。可以说,正是因为在很多关键环节上掉链子,使得这家企业在安全生产上的漏洞越拉越大。
[中公分析]
这一段重点分析的使问题产生的原因,考生们重点学习的应该是语言,在分析原因的时候,大多写首先、其次、再次。而这篇文章,运用了反说结合假设的写法,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剖析,点出了本案例中问题的核心。
[第三段]
安全生产的警钟从来代价高昂。这种代价关乎人、关乎生命,任何办法都难以弥补和挽回。为何安全生产难以落实,违规企业难以关停?说到底还是因为一些地方、一些企业没有摆正发展与人的位置。有的企业只追求自己的经济效益,对安全生产并不上心,对员工生命安全漠不关心;一些地方只看重产值增加,生产安全、环保治污之类的事都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甚至在利害权衡下放松对进驻企业的监管。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总是事后“深刻反思”、举一不能反三,让事前防范、监督、整改一再落空。
[中公分析]
这一段重点也在说原因,很多考生看不出与第二段原因的区别,这就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第二段写的是第一段案例问题发生的原因,属于具体原因。第三段升华了,由个性上升到共性,写的是这一类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由此可见,考生们需要学习的是对于材料的挖掘,对于表述的细化,对于语言的丰富。
[第四段]
去年6月份,针对全国接连发生多起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他还特别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完善制度、强化责任、加强管理、严格监管,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这样的发展观、安全观,指向和要求都十分明晰,可是各地各单位到底落实了多少、有了多大改观?我们必须反省自问。
[中公分析]
由二三段的原因分析我们对这一段进行思考,这一段写的是宏观的对策,所谓宏观就是指明方向,高屋建瓴式的对策。这一段的结尾又借用一个反问,进行过渡,引出下一段的具体对策。http://hlj.offcn.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7年国考申论写作指导:如何“读懂”评论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