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黑龙江省考时政热点:拯救“食药危机”不能止步于改革
春本是一个外出踏青放松心情的好季节,但春日里发生的一系列“食药危机”让许多家庭陷入愁云惨雾的漩涡之中,失去了赏春惜春的好兴致。今年2月药监码的争议才刚刚过,3月非法疫苗又狼烟四起,到了4月假奶粉被贴国标再起烽火,生生将春意燃烧殆尽。回过头看看这些年吃过的三聚氰胺、镉大米、毒生姜,反复的监管失当蹂躏着国人脆弱的神经,于是新仇伴着旧恨引发了全民哭泣狂潮。可以说,正是假奶粉、问题疫苗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痛点激发我们对于食药安全的泪点。多年来的血泪教训让我国将食药安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年李克强总理宣读的政府报告中食品出现了3次,药品出现4次,从念之再三、铭之肺腑看出食药安全之重。尽管领导重视,食药领域却仍旧危机不断,于是自1998年以来这个处在风口刀尖的部门伴随着公共安全危机的此起彼伏,已经在风雨飘摇中经历了4次改革,而耐人寻味的是几乎每一次重大食药危机后都掀起一次关于食药体制的改革。从98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破土而出到1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监管的危机和改革的阵痛始终伴随着这个部门。如今,迎着简政放权的春风,搭着深化改革的快车,县及县以下食药部门又将迎来新一轮的改革,将食药、工商、质监等多部门合并为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尽管各地试验“N合一”的改革模式不尽相同,但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还是让改革完成了从1.0版本到2.0的转变。此次改革初衷就是为了改变原本“九龙治水”的食药监管模式,充实基层监管队伍,加大监管力度,明确事权划分,减少百姓办事成本,创造良好市场秩序和宽松创业环境,为建立服务型政府打下基础。自本次改革战打响以来,诸如上海、深圳这些先头部队已完成了由食药监管到市场监督的华丽转身。但天价虾、无价茶等事件的爆出,又将市场监管的乱象暴露在青天白日之下。还处在改革阵痛期的市场监管部门,不仅没有解决食药安全治理的顽固性难题,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市场监管挑战,不免显得手忙脚乱应对不暇。从事实来看,改革不能作为拯救食药危机的灵丹妙药。笔者认为,由合并带来的监管对象不同,监管法律法规不一样,案件办理流程不一致,干部、人员分配不均衡等问题导致了众多监管乱象,使新部门无法很快适应改革的要求。故而拯救“食药危机”不能止步于改革,更重要的是解决改革后的资源共享、人员调配、上下组织机构衔接、监管统一规范化等难题。改革只是拯救“食药危机”的第一步,要真正令改革发挥实效还要靠“后改革时代”的集思广益和真抓实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