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贵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院2014年招聘简章
贵州大学贵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院(简称“贵阳研究院”)是经贵阳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的跨学科、专业化、开放型非营利性智库机构。其主要职责为:负责承担贵阳市委、市政府交办的重大调研课题;负责对贵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长期性问题进行研究,并为市委、市政府决策和贵阳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提供建议和意见;负责收集、整理、研究和提供国内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的信息,为贵阳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提供理论支撑、路径支撑、政策支撑和经验支撑;负责接受委托参与、组织区域发展规划和重大项目的专题调研、课题招标、民意调查和评估论证工作;负责对贵阳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促进区域发展成果的交流、展示、推广和应用等。经贵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现招聘以下职位人员,录用后签订劳动合同。
一、院长办公室学术秘书/行政秘书(4人)
1.年龄在26周岁以上,50周岁以下;
2.研究生以上学历;
3.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写作水平;
4.具有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以及执行和处理事务能力;
5.具有两年以上学术研究、经济管理、文字编辑领域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二、信息编辑(5人)
1.年龄25岁以上,50周岁以下;
2.大学本科学历,具有经济学、管理学、汉语言文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科知识;
3.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
4.文字功底扎实,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5.具有期刊编辑、新闻采编经验者优先。
三、发展研究部和战略规划部研究人员(15人)
1.年龄25周岁以上,50周岁以下;
2.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两年以上发展研究和战略规划相关工作经验;
3.关注时政、熟悉贵阳市情,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
4.具有写作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决策建议、领导讲话、新闻稿件的能力和经验;
5.有研究成果者优先。
四、数据统计及分析人员(2人)
1.年龄25周岁以上,45周岁以下;
2.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具有计量经济学或统计学知识背景;
3.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练掌握各种定量分析与数据处理方法;
4.具有较强的信息搜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文字表达及图表制作能力;
5.具有数据统计、分析、研究领域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者优先。
五、专职摄影摄像师(1人)
1.年龄22周岁以上,40周岁以下,大专及以上学历;
2.熟悉摄影知识及操作,以及各种摄影用品用具的功能、特点、使用及保管方法;
3.精通摄像技术,具有影视艺术理论知识,熟练操控摄像机,拥有良好的镜头语言及构图能力;
4.熟练掌握专业摄像技术,会操作影视后期制作软件AfterEffects、photoshop、premiere等软件,能够独立完成剪辑包装工作;
5.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团队意识和沟通协作能力;
6.具有两年以上摄影摄像工作经验并具有平面设计、美术编辑相关领域工作经验者优先。
六、人员待遇
1.转正后月薪为4000—6000元(试用期1个月)。
2.五险一金按贵阳市有关规定办理。
3.其他福利待遇按贵阳研究院有关制度执行。
七、报名须知
1.工作地点: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北校区。
2.报名时间:2014年2月25日至3月15日。
3.联系人:江老师0851-7988358。
4.有意者请将本人简历(附近期一寸彩照)、相关证书及资料发到以下电子邮箱(guiyangyanjiuyuan@163.com),或送至贵阳市人才交流中心综合部(贵阳市延安中路88号市人力资源市场8楼)。
附:
贵州大学贵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院简介
一、成立背景
为加强贵阳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推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程,促进贵阳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发展“升级版”,加快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根据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的有关精神,成立“贵州大学贵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院”(英文名称:GuizhouUniversity-GuiyangInstituteforInnovation-drivenDevelopmentStrategy,简称“贵阳研究院”)。
成立贵阳研究院是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战略举措,旨在充分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搭建一个既为党委、政府宏观决策和城市发展服务,并为企业发展提供解决方案的战略协同创新平台,又促进科研机构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紧密结合,实现合作共赢。成立贵阳研究院,是加快机构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的有益探索,是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机制创新,对于推进地方党委和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性质宗旨
贵阳研究院是经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批准,贵阳市、贵州大学、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中国银行贵州省分行发起成立的跨学科、专业化、开放型非营利性智库机构。贵阳研究院由贵阳市人民政府主管,贵阳市民政局注册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贵阳研究院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将聚集相关专业研究者,发挥独立、客观、公正、持续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方法,围绕贵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贵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和咨询,建立开放式协作创新平台、专业化决策咨询平台、信息化成果转化平台和国际化合作交流平台,成为贵阳市委、市政府重要思想库和智囊团,为贵阳打造发展“升级版”和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服务。
贵阳研究院办公地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校内(邮编:550025)。
三、主要任务
(一)负责承担贵阳市委、市政府交办的重大调研课题。
(二)负责对贵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长期性问题进行研究,并为市委、市政府决策和贵阳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提出建议和意见。
(三)负责收集、整理、研究和提供国内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的信息,为贵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路径支撑、政策支撑和经验支撑。
(四)负责接受委托参与、组织区域发展规划和重大项目的专题调研、课题招标、民意调查和评估论证工作。
(五)负责对贵阳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促进区域发展成果的交流、展示、推广和应用。
(六)协助对贵阳市干部队伍进行新形势、新理论、新政策、新经验、新方法的培训,提升干部队伍学习力、创新力、竞争力。
四、组织管理
贵阳研究院设立理事会和监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贵阳研究院组建贵阳市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科技金融创新委员会。
贵阳研究院设立院务委员会。院务委员会是理事会闭会期间的执行机构,负责执行理事会决议和主持开展各项研究工作。院务委员会实行院务委员会常务会议、院长办公会、专题会议和年度工作会议制度。
贵阳研究院下设院长办公室、人力资源管理部、计划财务管理部、战略规划部、发展研究部、舆情信息部等职能部门。
贵阳研究院不定机构规格,不定人员编制,工作人员面向社会招聘,其人事管理和相关待遇按社会聘用管理相关规定执行。贵阳研究院根据工作需要,可聘任顾问和特约研究员若干名。
贵阳研究院经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拨付,全部用于章程规定范围内的业务开展和事业发展。
贵阳研究院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保密规定开展工作,不擅自发表、向社会公布、向第三方提供具有保密性质的研究成果或数据资料,对所有机构提供的重要文献、资料、数据等信息负有保密责任。
五、工作机制
贵阳研究院构建京筑互联和学研互动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的信息优势、资源优势、研发优势和人才优势,构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工作平台,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和成果共用机制,强化京筑两地研究人员联络、交流、互动和轮岗,探索京筑研发一体化新型智库工作模式。
贵阳研究院依托贵州大学建立人才培养机制。贵州大学同步成立“贵州大学中国西部创新研究中心”,与贵阳研究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体制。根据贵阳研究院的优势和特色设立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和院士工作站。
六、拟创成果
(一)定期研究和编发《贵阳决策参考》、《改革实践经验》、《学习文选》专刊专报,为贵阳市委、市政府领导提供决策咨询和信息服务;
(二)研究编制“贵阳指数”。在每届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发布年度《中国城市生态文明发展报告》和《中国城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报告》;
(三)在省、市两会期间定期发布《贵阳民生报告》、《贵阳民情报告》和《贵阳民意报告》;
(四)定期研究出版《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报告》、《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发展报告》、《贵阳临空经济区发展报告》、《贵阳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报告》和《贵阳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
(五)定期研究出版《贵阳蓝皮书》。
七、科研方向
依托中国银行贵州省分行资源优势和专业力量,在科技金融创新委员会指导支持下,建立“科技金融创新贵州省重点实验室”,并积极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
依托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聘任50位创新企业家担任贵阳研究院研究员,并在50企业建立“科技金融创新企业重点实验室”,研究探索科技金融创新企业产学研用一体化新模式。
八、合作交流
整合中关村贵阳创新资源,由贵阳研究院发起建立面向中国城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具前瞻性、权威性、开放性的非官方非营利性组织——“中关村贵阳创新论坛”。“中关村贵阳创新论坛”将集高层对话、学术研究、成果发布于一体,努力成为促进中关村贵阳创新企业形成长期稳定新型伙伴关系而建立的公共平台。
“中关村贵阳创新论坛”将定期举办年会、峰会及各种公益活动,努力充当推动和联系中关村与贵阳企业合作的催化剂,推动创新资源和创新企业交流和互访,关注双方和多方现有合作进展并分享经验,并通过论坛各种活动,帮助贵阳建立通向中国及世界各地的有效联系渠道,促进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建立新型伙伴关系、网络机制和战略联盟,推动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与论坛彼此的联系。同时,高度重视论坛后续行动和长期服务,积极稳妥地向机制化方向发展,独立或合作开展有助于实现论坛宗旨的各项活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