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复习,一点见解
个人公考认识,分享一下《公考》二字要有充分的认识,我说的认识不是表面意思,而是深层次的理解。
①岗位认识,要充分认识自己专业学历的特长,不要觉得哪个岗位招的人多,机会就大,你仔细观察这样的岗位,往往都是不限专业的,或者专业限制超级广,跟没有限制也没多大区别。往往这样的岗位,考神比较多,草根学历的在家复习很久,也能考上高分。大家不要觉得这样的岗位就没有高手,而错报自己专业限制,招的人数少的岗位。这就考察大家的综合分析能力了 。
②历年考试成绩名单,细心的考友,会把最近三年的考试成绩保存下来进行分析,这里所说的成绩不是自己查询的成绩,而是体检名单。大多数考友,考试失败了,就不关心这些体检名单,觉得看着伤心难过,觉得没有什么价值。那你就错了,每次的体检名单,笔试分数、面试分数都在上面,对自己以后的岗位分析具有很大的作用。能够观察出每年哪些岗位多少分数能够进面,对自己的报考具体很高的分析价值。如果你不在出名单的时候保存,过会有的网站就会把这些名单删除了,想要在找就难了。
③题型分析,不同的考试题型是不一样的,对待不同的考试要有不同的侧重。有的人会说:知识都是相通的,复习这个对别的题也会有帮助。这句话是没有错,但我觉得那是对高手而言,我老家有个姐姐研究生,在大学当老师,知识很丰富,学东西很快,没有怎么学,笔试151分全市第一。所以知识相通的必要条件就是,你的知识足够的丰富,才能互通。大多数的人做不到这点,还是要脚踏实地的去复习,那就仔细分析每年的考题,都考些什么,侧重学习。
④复习书本,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往往好多的考友,都在研读某公某图的书籍。苦读深读,满脑子都是书上的东西,终于把书看了一遍,模板了自己的思想,还是没有明白具体都怎么答。用方法解真题,往往在做题的过程中没有时间留给你去思考方法,具体到这题用书中的哪些方法去解。好多考友在自己做真题的过程都做不完题,我觉得就是被方法被禁锢了,浪费了好多时间。书中的知识都是固定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在学习鱼的时候,不应该被固定上,而是应该学习真正的渔,才能够在考试中,得到高分,脱颖而出。
⑤题海战术,书本只是个潜在的对公考题型的认识,具体到做题中,不可能每次都翻到书本中去找方法。所以我觉得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做大量的题,在题海中寻找自己的题感,提高自己的题型敏感度。答案往往有和书本中一样的解答,我们在做大量的题中出现重复题型的机会非常多,只有不断地去总结错题,才能提高自己。一省之题是有限的,其他省份的题和本省可能有些不太一样,侧重考的方面不同吧。但是相同的题型是一样的,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可以多购买外省真题,挑着取做,锻炼自己的做题感觉,不断地去总结,对每个类型题去深入的分析,对实在不能理解的题型,考试中去放弃,有舍才有得,只有放弃难题,才能拿到自己应该拿到的分数。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考试中,应答如流,时间充裕。
⑥对网上资料的搜寻,我觉得网上的什么题3000套什么题5000套,只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题很多,但是没有很好地解答和分析。某图某公对题型的解析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大家最好还是去买纸质的题去练习,在网上读题做题,对考试做题感觉没有帮助。对于其他的实事政治的东西,例如半月谈,我买了12年下半年到13年4月的全部半月谈,看了一遍,只有两字《差劲》。不知道是谁传出来的半月谈对考试帮助极大,我自己亲身感受,对我是一点帮助都没有,浪费了我大量的时间,在做题中一点用处也没有,也许我自己理解有问题,看不到其中的真贵之处,不排除发现真谛的考友。对于实事有如下见解:1、每天新闻联播必看,道德模范,科学技术,等等做简单的记录。考试都考很明了的题,例如神十有谁谁谁。2、网上的新闻网站,没事也是多看看,道德科技,在申论中很有可能当是事实论据用。网上的资料有的记录的都很全面,但是我觉得大家都只是眼一扫,完事。都不会细心的去了解一下,往往在做题中觉得看见过,又不肯定正确的答案。如果大家在新闻或者网站中了解过个大概的话,对于实事都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今天暂时只有这些,以后有其他的想法在和大家分享,只是个人见解,不可取之处,不当的言论,大家勿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