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天 发表于 2013-2-4 13:46:03

2011年四川省直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真题参考答案3

“教育改变命运”,关键是“寒门能出贵子”幼儿“入园难”、“入园贵”、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农村学生上名校难、农民工子女城里读书难……昨日举行的2011年度四川省直机关面向基层公开遴选公务员笔试试题中,给出的六个材料,涉及了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各个阶段存在的问题。考题给出了3个题目,其中议论文要求考生根据案例,分析我国教育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就“教育改变命运”正受到现实挑战的现状写一篇议论文。高校扩招人数越来越多,学生受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就业市场越来越细分,看似这个社会已经迎来了一个光明的未来,但是,“教育难以改变命运,寒门难出贵子”诸类的认识却象瘟疫一样,越来越搅动了公众的神经,引起了全民的集体焦虑。无疑,“教育难以改变命运,寒门难出贵子”毕竟也是有现实基础的,比如,从孩子出生开始,家长就显现出强大的教育忧虑,从吃什么奶粉到早教的培育,从读幼儿园的争夺到读名小学、名中学、名大学的现实考虑,家长活得累,孩子更不轻松。何也?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教育资源分配严重失衡,当公益学校数量有限,民营幼儿园收费偏高,师资队伍集于少数几校时,家庭想淡定都难。如果说,城里人还只是涉及上名校或上一般学校的选择困难,对于数量庞大的农村家庭来说,问题就更严重了,他们必须承受教育抽水机效益带来的严重后果,受教育户籍和学籍双重限制,农民工子女难以享受城市教育资源,农村学校数量偏少、硬件不足,师资力量不强,农村学生如何去与里的孩子竞争?除非是足够天才,天才毕竟不可多得。在此种情况下,农村学生最好的出路,可能就是考上一个二本之类的学校,但在人人都是大学生的时代,一般学校的学生往往缺乏竞争力,毕业后难以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想迅速完成父母的负债供养绝非易事,农民都会算经济帐,读四年书找不到好工作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于是,弃高考从工者一年比一年多。一个国家,只有允许人才流动,维持数量庞大的中产阶级,才能达到社会的稳定,而通过适当的教育,实现阶层流动,不失为一个好的途径,如果教育不再能改变命运,寒门再难出贵子,下一阶层不能向上一阶层流动了,那么富二化、官二化、权二化的观念将会强化,人性将会矮化、阶层将会固化,直至出现社会断裂。这种局面想必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既然看到了,就要想办法改变,政府和民间不妨同时用力,从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打破城乡教育制度壁垒,破除名校名师观念,激发民间活力,鼓励资本办校、去除教师专属一校的格局,让他们在城乡的游走中散发智慧,培育人才,汲取养分。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教育是关键,教育强则国强,教育崛起则国崛起。我想,是想办法进行教育改革的时候了,只有当“教育改变命运,寒门能出贵子”重新焕发活力,人人都可能通过努力实现梦想,人人都可以获教育得到机会,一个有希望的中国才能昂然屹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1年四川省直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真题参考答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