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凡 发表于 2010-7-1 10:32:15

政法干警申论热点天天读:暴雨背后潜在的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的背景】2010年5月5日以来,一波接着一波的罕见暴雨侵袭南中国,各地洪水肆虐。从5月12日开始,湖南、广西、江西、广东等多个省份在两个月内陆续遭遇十多次强降雨,一些城市出现严重内涝,其中广州市在半个月时间里,两次水漫全城。
    连续的罕见暴雨让不少城市市区频繁“浮起来”,暴露出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过度追求“‘水泥硬化’,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规划”等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
    【“暴雨背后暴露的潜在问题”】
    【潜在问题(一)】造成内涝严重根源还是城市太脆弱,在极端天气的背景下,现有的排涝设施抵挡不住大水在城市的“积涝”步伐。近年来,各地出现了“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规划”等问题,在一栋栋漂亮的现代高楼大厦下面,排涝系统几乎一片空白,遇到极端天气时往往不是“敌手”。城市发展带来的地面“水泥化”“硬质化”又给排涝“添堵”,使城市排涝系统不堪重负,可谓雪上加霜。
    【潜在问题(一)——解决对策】
    (1)加强城市排涝系统的管理和维护。除了加强城市排涝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外,城市管理者在制定城市规划时,不能因为城市开发而牺牲公园、绿地、水体,要强调绿色城市化。崔胜辉提出,要加快现有城区的屋顶绿化,有效留住一部分雨水,还可进一步绿化城市。
    (2)城建部门与气象部门应该加强合作,对城市降雨分区和未来降雨趋势进行专项研究,充分发挥气象对城市建设的支撑作用,加强预警工作。在城建规划中需多增“气象元素”,不单单是一个技术理念的改进,实际上对城市编制雨水排放规划、河道治理规划,指导整个城市雨水系统的建设是非常有帮助的。
    【潜在问题(二)】
    (1)种种气候异常,这可能跟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带来的雨岛效应有关。
    (2)极端天气暴露了我国气象预测和应急机制方面漏洞。
    (3)政府在提高对气象预测方面的投入方面力度不足,有关技术人才,还有设备等各个方面投入,远远比不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4)气象信息发布手段虽多样,但各有优势和不足。例如对广州所有手机用户,一条气象短信全部发完也需要4个小时,有时发完暴雨已经结束了,电视、上网发布,则需要市民需求天气信息时有看电视、上网的条件,像“5·7”特大暴雨发生在半夜,大部分人电视关了,手机关了,没有收到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
    【潜在问题(二)——解决对策】
    (1)天气预警发布后,交通管理部门应对积水地区实行交通引导或管制,排水管理部门启动城市积涝应急程序,加强疏通地下排水管道,防止城市内涝;各级政府及时转移危险地带人员以及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
    (2)应该多建立一些气象观测点,增大数据收集量,迅速改进我们落后的数值模式。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公共设施配置力度,提前做好防洪准备。并且加大技术、人才以及设备的配置,改进讯息传播以及公民的相关知识与预防意识。
    (3)城市建设的规划设计中,应留出更多绿地湖泊增强城市雨水吸纳能力。
    (4)要让市民获取气象信息更加及时。有需求的市民应该通过自己方便的渠道,及时就近了解信息,并可采取多种方式互为补充,确保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5)加强宣传,提升老百姓在暴雨发生后的应对意识,学会在暴雨环境下生存,就像日本人在地震中一样。
    (6)买保险也不失为减少损失的一种策略。但目前,我国这一方面的应对还不是很成熟。
    (7)从宏观上根本上来说,人类社会应注重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的不良影响”。

宝珠 发表于 2010-7-8 15:58:39

谢谢凡哥

为了一个星 发表于 2010-7-9 08:39:55

{:5_556:}

berg 发表于 2010-7-10 18:34:02

{:5_556:}{:5_556:}

明月 发表于 2010-7-21 20:20:10

谢谢{:5_556:}

joel 发表于 2010-8-11 22:08:45

{:5_556:},谢谢

山的期待 发表于 2010-8-16 16:23:26

这个内容不错
谢谢

tudou106 发表于 2010-9-4 16:54:14

{:5_55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政法干警申论热点天天读:暴雨背后潜在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