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凡 发表于 2010-4-26 17:41:23

两万人恋恋不舍一个“编”字

无论你相信或承认与否,在就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在人事和用人机制改革一日千里的今天,编制,这个几乎就要成为历史的名词,在很多十分强势的用人单位里,对多数徘徊在门外的待业者来说,依旧是个挥之不去的梦想、是个避绕不掉的话题。昨天上午,安徽省省直事业单位招考,两万多年轻人冒着淅沥春雨,怀揣梦想,聚集合肥。为了这短短的一上午,他们中的多数人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即便等待他们的依然是不可获知的未来。记者分头走近这些“寻梦人”,试图描摹出一幅当代年轻人为了事业和理想而奋斗的剪影。
  “如考上,也许人生从此转折”
  时间昨天中午12:10
  地点安徽农业大学
  当日中午12:10,安徽农业大学八号楼门口,刚考完试的考生纷纷从里面走出来。余家军就是其中一个。站在楼前的广场上,余家军一脸茫然。“又该回去了!”余家军低沉地说。两年前的7月份,他也是沉重地站在这里,向呆了四年的这个城市告别。
  那时,他刚从安徽农业大学毕业,学法学的他,历经了就业的坎坷。在文科生“多如牛毛”的职场中,为了能更快就业,余家军放弃了所爱专业,转而从事当时较为火热的计算机行业,并且离开了熟悉的合肥,只身来到安庆。
  “工作、生活的压力一直都非常的大。”余家军告诉记者,在公司上班的日子,总是提心吊胆的,不知道哪天,就会被炒鱿鱼,公司效益也一直不很稳定。“对于我们这些快30岁的年轻人来说,压力很大。”
  由于家庭经济原因,自主创业对于他来说,是个美丽的童话。他把所有的赌注都压在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上。“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一样,工作都非常稳定,待遇也不错。如果能考上,也许我的人生从此转折。”余家军将事业单位与公务员考试看做是自己获得成功的最短的路。
  几年来,余家军参加了不下于4次考试,然而,每次都败下阵来。今年,余家军报考了合肥的一个法学职位。“如果成功的话,我不仅可回到合肥,还可重新走上法学之路。”他依旧对未来充满希望。
  “我必须想办法在合肥留下来”
  时间昨天中午12:30
  地点宁国路合工大
  看到刘佳颖时,她正从合工大内走出来,准备到宁国路上去填填肚子,从表情上看,她应该考得还不错。“感觉还可以”,刘佳颖信心还挺足,她说“职业能力测试”跟公务员考试都差不多,平时练了很多;而作为文科生,除了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差了些,“公共基础知识”的其他内容她还是有把握的。
  之所以这么有信心,刘佳颖说是因为自己准备得早,“说直接点,我就是冲着合肥来的,我必须想办法在合肥留下来。”而说这话时,她毕业后已在北京奋斗了三年多。
  刘佳颖是安庆人,上大学时到了北京,毕业时像很多人一样,都梦想着要在北京做出一番事业来,将来要如何如何。可是现实总是与梦想差得太远,走出校门才知道生活的艰辛。毕业后两个多月她才找到第一份工作,3000多块钱的工资勉强可维持生活。除了工作上的巨大压力外,她还不得不面对每天三个多小时上班路上的拥挤,而最让她无奈的是,由于各种原因,还要不时搬家,寻找新的住处,“几乎没一天让人真正安心过”。
  尽管后来工作慢慢稳定了,每个月收入也有7000多块,但望着北京房价,她还是决定放弃,她要离开北京。回到合肥的另一个原因是,男朋友老家也是安徽的,现在四川一家军工企业上班,正积极申请调回安徽。
  刘佳颖说前段时间网上都在流行一句话,“逃离北上广(北京、上海、广州)”,当时还没在意,没想到现在自己也是其中一分子了,“如果这次能考上,回到合肥来,就算收入少一点,也比在北京漂着好。”
  “要是没编制,我就不考了”
  时间昨天中午12:00
  地点解放军炮兵学院
  中午12时,考生们陆续走出考场。小陈背着包,向炮兵学院站岗的警卫打听去火车站的路线。他打算下午去买票,晚上坐车回福建。
  今年26岁的小陈是淮北人,大学学的是金属材料类专业。毕业时,怀抱着一腔热情随同学们一起去了南方城市打工。几年内,他先后去过许多城市,目前在福建从事工程类工作。
  为何千里迢迢参加此次考试?“我是做工程的,工作很不稳定,一般来说,是做完一个工程就换一个地方。”谈起自己的参考原因,小陈露出腼腆的笑。他说,以前总想在外面好好闯一闯,几年过去了,还是想要一份安定的工作,而且父母在老家,也希望自己能回家找份安定的工作早些成家。他说,他也发现了许多与他有类似经历的考生,不少是在外地工作了几年。
  小陈在网上知道考试后,便毫不犹豫就报了名,根据自己的专业,他报考的单位是省质监局。为了参加这次考试,他申请休了年假,再向公司请了几天假,前后加起来一个星期左右。几天前,他只身来到合肥准备迎考。小陈说,为了这次考试,他下了血本,算上车费、住宿费等,花了2000多元,相当于他大半个月工资。“还是值得的,毕竟事业单位有编制,没有编制我就不考了。”小陈笑称。
  “奔省直找的就是有份‘安全感’”
  时间昨天中午12:00
  地点安徽电气工程学校
  “省直单位工作稳定、轻松,待遇也好。从当今社会上的求职情况来看,如果公务员是‘铁饭碗’,那省直单位的工作环境也不比公务员差。”安徽大学新闻专业大四学生张中正面临找工作的选择关口,他告诉记者,这次省直单位招聘,班里近一半同学都报考了。
  张中选择的省地矿局,共79人报考,但仅招一人。几率那么小,万一今年考不上怎么办?张中毫不犹豫地回答,如果省直单位考不上,接下来再参加5月份的省公务员考试呗!反正都是找工作,参加考试是为了找更稳定的好工作。
  现场采访的5个大学应届毕业生表示,工作稳定是他们青睐省直单位的主要原因。“机关的工资会稳步提高,同时还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和较好的福利待遇,工作也比较体面!”此外,他们还普遍透露,省直单位的工作比较“有身份、有安全感”,无论对以后找对象还是在社会上立足,都是一个不错的起点。“最重要的是,符合家人对我们的期待。”
  “大家打趣说,自己不过是炮灰”
  时间昨天晚上9:00
  地点安徽省中医学院
  上个周末,对于安徽省中医学院大四学生袁蒙来说,无异于打仗。2010年安徽省选调生考试,安徽省直事业单位公开考试依次开考。袁蒙的中学同窗,也从全省各地赶来合肥赴考。忙于接待的她,周末的日程被塞得满满当当。
  直到晚上9时多,送走了自己和男朋友的两拨“赶考族”,袁蒙才拖着沉重的步伐向寝室迈进。累得已经打蔫的袁蒙告诉记者,“我太能理解他们了,学医的我比他们要迟一年毕业。到明年此时就轮到我了。”
  为了节省下在合肥的住宿费,不少来自外地的考生都投奔了身在省城的亲朋好友。袁蒙所在的寝室,原本只能住进5个人,上个周末却硬是挤进来7名“赶考人”。“后来,实在挤不下,我就带着一个中学同学,去了隔壁寝室蹭床。”
  回望当天的考试,袁蒙感言,“嘿!那才真叫人多!”学院足足启用了两栋教学楼,安排了能容纳1800人的庞大考场。
  然而,在袁蒙送走两拨“考编族”中,却没有一人抱有十足把握,“大家都打趣说,自己不过是个炮灰。”袁蒙向记者打了个比方,无论是公务员,还是省直事业单位招考,同学们趋之若鹜的主要原因在于攀比,不少同学总是觉得“聘用身份”比“正式编制”低一等。而这样的观念尤其深深扎根在家长心中,在周末投奔她的同窗好友中,不少是在父母怂恿下,前来试身手的。
  袁蒙说,有时一闭眼,眼前浮现的就是考场外密密麻麻的人,看得人心里发毛,她心里反倒少了些早进社会的勇气。已不打算在毕业时找工作的她,打算一门心思准备研究生考试,暂时避开当下就业高峰。“我知道,眼前有无数条路,每条路我们都要热情尝试,走不通就换另一条,直至通为止。”(魏永、颖奇、瑜香、黄琼、晓平、朱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两万人恋恋不舍一个“编”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