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之家 发表于 2010-4-23 09:51:27

2010政法招警文化综合之政治: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这个问题是具体讲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所采取的两种基本状态及其相互转化的规律,是本节的重点和核心部分,在讲质量相互转化的规律时,暂时抛开了质量互变的具体而又复杂的情况。
  1.量度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状态
  所谓量度,就是事物量的变化,即数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人们经常看到的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就是事物处在量变过程中呈现的状态或面貌。质变就是事物性质的变化,即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统一物的分解、相持、平衡和静止的被打破,就是质变过程中呈现的状态或面貌。
  量变和质变的区别表现在:
  第一,从形态上看,量变往往是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往往是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第二,从内容上看,量变是原有度的范围内的延续和渐进;质变是原有度的突破、超出,是连续、渐进的中断。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原有的度,这是区别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例如,水处在量变过程中时,水分子之间的吸力和斥力大体相当,处在相对平衡的状态。随着水温的增高,水分子之间的斥力逐渐地增大,达到一定的限度,即标准大气压下的100℃,斥力超过吸力,水就气化了。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要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特定的度。在度的范围内,任何事物的变化总要经历一个过程,这就是量变过程。而变化的结果,原有事物的限度又必然要被突破、被超出,这也就是质变。所以,任何事物的变化,不可能永远只是量度,或者永远只是质变。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它们的关系是:
  ①量变转化为质变
  这一点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就是说,任何质变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由量变引起的,都必须有量变的基础。所谓质变,就是对原有度的突破。任何事物都有它保持自身存在的度,即保持自己质的量上的限度,要引起质变,就要使事物在量上的变化突破这个限度。如果没有这种量变的准备,就不会有质变。例如,黑格尔所说的秃子的形成,毛驴被压死,都是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所导致的质的变化。刘备给儿子的遗嘱:“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说明好和坏的作用也是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我们平常所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钢梁磨绣针,功到自然成”,“千里之堤,溃之蚁穴”,“五层之台,起于垒土;含抱之木,始于本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等,这都是说,质变要由一定的量变作准备,没有量变也就没有质变。来源:www.examda.com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这是讲的是质变的必然性。事物的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就会突破原有的度而引起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没有不能突破的限度。所以,质变是必然的,否认这一点,就否认了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是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在于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实际上,“没有量变就会有质变”这句话同时也说明了质变的重要性,说明量变的重要性正在于它为质变作准备。事物量变的成果最终地都是通过它所造成的质变体现出来的,离开质变,离开同质变的联系,量变就没有意义。不仅如此,而且如果没有质变,量变本身也最终会为旧质的框框所局限而停滞,最终会引出这样的结论:世界既无质变,也无量变,成为没有任何变化的一片死寂。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质变也就没有量变。
  ②质变转化为量变
  就是说,质变不仅体现和巩固量变的结果,而且它会引起新的量度,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例如,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而推倒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这是质变。这一质变就不仅集中体现了和巩固了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成果,而且又引起了新的量变过程,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由此可见,质变是旧质向新质转化的决定环节,它发生在新旧交替的关节点上。这个关节点,如同事物发展链条中的纽结一样,既是前阶段量变的结束,又是新阶段量变的开始;既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又把它们联结起来成为质量互变的契机。把握质变,把握这个关节点,是正确理解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关键。
  总而言之,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则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量变——质变——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相互交替,不断发展。这也就是量变质变互相转化的规律即质量互变规律。
  3.把握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正确把握上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①在理论上,获得了一个坚持辩证发展观,批判形而上学发展观的科学武器。
  在量变和质量相互关系的问题上,同唯物辩证法相对立的形而上学,往往采取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或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的两种极端形式:
  这两种形而上学的片面性,在哲学和科学(例如生物学)领域中都有着典型的表现。18世纪法国的一些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就把一切变化都归结为纯粹的量变,有的甚至认为,例如鲁宾在《论自然》一书中说,“在石头和植物中,可以找到同样的生命的主要原则,和在人类机体中所找到的一样。”这是把这一切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用力学的尺度观察一切变化的必然结论,这种观点已被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所驳倒。可是到了19世纪下半期,在生物进化等大量确凿事实面前,不得不承认发展的情况下,“在资产阶级那里,除了公开的极端露骨的反动的唯心论之外,还出现了庸俗的进化论,出来对抗唯物辩证法。”
  庸俗进化论对生物进化的科学事实作了歪曲的解释,是对进化论的庸俗化。它认为生物的进化只是量变,没有质变;只有量的渐进,没有质的飞跃;只有连续性,没有间断性。这是一种实质上否认了发展(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的“发展观”。
  形而上学发展观的另一中极端,在“激变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19世纪法国自然科学家居维叶搜集了许多曾经生活于地球上,后来已经灭绝的古生物化石,这是对生物科学的积极贡献。但是由于他不懂得辩证法,不能够解释一批批生物物种的灭绝和一批批生物物种的产生的真正原因,于是就把这种现象看作是由某种神迹创造的“实变”所引起的,完全否认了突然的质变是由量变准备起来的。这种只承认“突变”而否认量变的形而上学观点,早已被科学事实所否定,但是一些现代西方哲学家仍然在改头换面地宣扬它,生命哲学家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就是选择。他宣扬生物的进化是什么“绝对新的东西的连续制作”,这就把不停息的质变看成变化的唯一形式,从而在根本上否认了事物的量变。
  这两种形态的形而上学,在政治上也有其突出的表现。割裂量变和质变,歪曲和否定质量互变规律,是“左”右倾机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根源。右倾机会主义,改良主义等,只要量变,否认和反对质变,用点滴的进化、改良来代替、取消对旧社会的革命改造和革命斗争。左倾冒险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则不要量的准备,一味地侈谈“质变”,在“革命”的词句下败坏革命。这两种危害革命的政治倾向,都是违反唯物辩证法的。
  ②在实践上,为我们的一切实际工作提供了一个正确的思想原则。
  这个原则就是:第一,要重视量的积累,没有一定量的准备,就没有事物性质的变化,也就是说,要反对那种不要量变准备盲动冒进的错误;第二,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也就是说,要反对那种在条件具备时不去变革,贻误时机的错误
  把这一思想原则应用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就是要必须把远大革命目标和埋头苦干精神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因循守旧、停步不前,又要反对不顾量的积累,冒险蛮干,陷入空想。这是因为,一方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自己内在的逻辑,是一个逐步发展的客观过程。所以,要想开创新局面,没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是不行的。只想急于求成,就会欲速则不达。另一方面,又应当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又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不但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而且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逐步消灭一切重大的社会差别和社会不平等。直到共产主义的实现,所以,这就又要求我们要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要用革命的精神对待自己的工作,那种胸无大志、安于现状,因循守旧的精神状态,是同历史对我们的要求,同新时期的时代精神格格不入的。
  总之,自觉掌握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就要把求实的精神和革命的气魄结合起来,做一个脚踏实地的革命者、改革家,有理想、有抱负的实干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0政法招警文化综合之政治: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