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务员不是铁饭碗的最终目的为何?
公务员是铁饭碗吗?相信多数人均如是想。如果有机会,想端这个铁饭碗吗?相信不少人都想!否则各级公务员考试录取率不会频创新低,今年初考录取率更低到只有0.54%。认为公务员是铁饭碗的局外人,多半存有一种印象:身在公门即令等因奉此,也有终身雇用的保障。然而,如果说多数人寒窗苦读,挤进公家窄门,只为图不被裁员的温饱,而没有为民服务的志向,却也难以令人想象。
事实上,台湾战后之所以能创造经济奇迹,除了民间部门孜孜矻矻、力争上游的努力外,文官体系夜以继日、内外打拼的奉献也居功厥伟。曾几何时,公部门竟成了民意又爱又恨的对象,人们既眼红于公务员的福利,又不满他们的任事态度。即使公仆牺牲周休二日,跟著首长全台跑透透,做到流汗,却也可能被人嫌到流涎。
为了解决这项结构性“民怨”,“铨叙部”想出的办法是推动公务人员考绩法修正,每年抓出至少3%的丙等,凡考列丙等者,只要累积3次就得依规定退休或资遣。由于在当前台湾社会氛围下,只要高举改革大旗,加上“民意站在我们这边”,就有绝对的正当性,勇于提出考绩法改革的“考试院长”关中自然赢得不少掌声,但我们仍愿扮演乌鸦,提出疑问:
每年抓出3%丙等的最终目的为何?以儆效尤,让公仆心生警惕,从而提升当局效能与为民服务的意愿?抑或只是抓替死鬼,以杜民意悠悠之口?无论如何,这种防弊重于兴利的做法,注定事倍功半,反将加深民意与公部门的对立。毕竟公部门若不能像民营企业可以明订KPI(关键绩效指标),并据此订出差异明显的奖惩办法,那么3%丙等确实会陷入行政院长吴敦义所谓“齐头式平等”的陷阱。
即便是KPI明确的民营企业,运用稍有不慎,也可能掀起轩然大波。最近的例子便是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去年回聘被裁员工,并强调该公司推行的绩效管理与发展制度(PMD),不能作为资遣的工具。况且,从“铨叙部”的改革规画来看,要连吃3个丙,才有被淘汰之虞,经过申诉翻案者,最终真正被裁者几希。其结果等于宣示意义大于实质,说穿了,并非矫枉过正,反而是种便宜行事的改革“花招”。
其实,身处职场,不只是公部门有打混的员工,民间企业内也比比皆是,不然就不会有所谓二八法则,亦即20%的人做80%的事。因此,不论是公部门或私部门,提升组织竞争力的有效做法都该是棒棍与胡萝卜齐下,汰弱玩真的,留强也要拿出诚意,才有机会让二八提升到三八,乃至再进阶。
有人援引新加坡每年列丙的公务员比例高达10%,台湾3%的比例还嫌低。但别忘了,新加坡是以高薪养廉出了名的国家,这与台湾科技业以高福利留才是一样的道理。但在台湾,民意动不动就要砍肥猫,既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莫说勇于任事的公务员未必得到赏识,就算得一次甲等,来年还得让贤给别人优先抽签,表现好坏无法与报酬率成正比,几年下来,与其多做惹是非,不如少做少错,也是人之常情,还能坚持服务人群初衷者便有如凤毛麟角。
除奖惩与升迁制度的僵化外,文官体系之所以欠缺当年的担当,核心症结在于李扁时代政治挂帅,一切以意识形态之争为先,终致技术官僚有心无力,消磨了“书生报国”的志气。等到马当局上台,“内阁”仍扭转不了“辞职谢罪”的短寿宿命,官字空有两个口,每天追著名嘴所代表的少数民意治台,就算明知指责有误,也不敢大声辩护,长官都没了中心思想与担当,要下属如何?也无怪乎有人感慨,科技之父李国鼎若身处现今官场,恐怕也是壮志未酬!
基于台湾运作的长治久安,文官体系虽然大到不能倒,却非不能裁、不能改,重点在于如何使勇于任事者出头,以做公务员为荣。因此,“3%丙”不是不能做,但不该喧宾夺主,成为改革的核心,而忽视其它更难办到却更该做的革新,包括突破奖惩与升迁制度的僵固性,以及重拾身为主官的担当。对于每个公务员而言,更当时时温习“身在公门好修行”的工作真谛,以求在与庶民的互动中形成良性循环。至于喜欢批评公务员是米虫的人,也不妨扪心自问:“自己是二八法则里,做80%事的那两成人?还是等著捡闲差做的另外八成人?”
来源:工商时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