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大门该怎样向农民工敞开?
11月7日,四川遂宁市公告:拟从遂宁籍外出务工及返乡创业优秀农民工中,定向公开选拔3个副科职领导干部。这三个位子分别是大英县招商局副局长、蓬溪县某镇副镇长、射洪县某镇副镇长(本报昨日报道)。从积极意义上讲,能够实现公务员多元选择与录用,毕竟是件好事情。但就遂宁市请农民工回乡“当官”的消息而言,受到质疑甚至被质疑作秀,无外乎这样两个原因:一来公务员岗位招录国家有专门规定,任何岗位(尤其领导岗位)按照选拔原则,不应该只是针对某一个特殊的群体;二来这样的“招录草根”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并非一种常态,很可能是选几个典型搞个样子,下一次还会不会搞、涉及面会不会扩大,都属未知数。
而当地官员说,“我们面对他们公选,就是让他们知道,家乡在生活上牵挂他们,在政治上同样牵挂他们,家乡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这更让人警惕,如果把公选干部当成了笼络特殊群体的手段,恐怕从出发点上便有偏差了。在媒体关注之下,遂宁此举很可能会搞得轰轰烈烈,至于将对基层民主有多大贡献,却让人不敢盲目乐观。
遂宁的创新是否就一无是处?当然不是,它最大的贡献就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公务员招录广纳人才,怎样形成一个开放的体系,怎样面向不同的人群,怎样让草根阶层也有进入这个开放体系的可能?每年公务员考试,岗位要求动辄博士硕士,确认的时候专业要求苛刻无比,某种程度上,实际上是向很多阶层关闭了大门——农民工就是其中之一。
公务员队伍要涉及不同领域的工作,这也决定了公务员的大门不应该密闭化,而应该“不拘一格降人才”。在古代都有一些包括“举孝廉”等推举制度,发现有能力的人,常能破格进入公职人员队伍里。当然现在我们说这有很大的“人治色彩”,应该搞一套规则化的考试选拔方式。不过制度化的铁尺,事实上却“卡”住了一批“低分高能”的草根人群。
那么,怎么探索向农民工等不同阶层群体的“敞开”?“破格”当然需要勇气,但我以为,遂宁市组织部门的“特事特办”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充其量算是开始“破题”,却远远没有很好的“解题”,谈不上从制度上探索、完善这一命题。昔日农民工当选人大代表也曾热热闹闹过,最终未能摆脱“形式大于内容”的命运,缺少的也正是有效的制度安排。 {:5_557:} 标准宽了 额。。。晕了 “招录草根”~~~~~~~~``·
我喜欢 呵呵 感觉是迟早的事 {:5_55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