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BBS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卓美眼科专家帮你顺利入警
查看: 8371|回复: 2
收起左侧

世界近现代史高考历年考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6 11: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110BBS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世界近现代史高考历年考题
 楼主| 发表于 2009-8-16 11: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近现代史高考历年考题

第一章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01粤豫21)西欧资本主义兴起时冶金业取得了巨大进步,这是因为它( )
  A.受到军火需求扩大的刺激   B.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C.开辟了海外市场       D.使用了新的动力
.(02苏粤21)下列各项,体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共同点是
  A.反对禁欲主义               B.推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C.矛头直指教皇               D.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
.(03全国)中国明朝和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技术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共同之处是
A  反映了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    B  侧重于理论探索
C  局限于生产、生活层面的探索        D  提倡实验科学
.(03天津24)下列关于早期殖民帝国西班牙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进行殖民扩张的目的是占领市场和原料产地
B.殖民地全部在美洲
C.殖民扩张的主要方法是垄断商路,建立商站
D.掠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资本
.(03江苏18)下列有关17世纪30—60年代英国宗教问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进行了宗教改革,建立起英国国教教会     B、清教徒议员在议会中拒绝通过征税法案
C、查理一世的宗教压迫导致了苏格兰人起义   D、克伦威尔厉行清教法规
.(03江苏19)下列关于西班牙早期殖民扩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殖民地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               B、主要目的是开拓海外商品市场
C、实施《航海条例》                       D、实行残暴的种族奴役政策
.(05广东18)拉斐尔擅长画圣母像,他笔下的众多圣母充满人情和母爱,这主要体现了当时
A.蒙昧主义思想    B.人文主义思想    C.禁欲主义思想   D. 浪漫主义思想
.(05江苏17)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所谓的”价格革命’。下列关于“价格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QZZN 江苏版 版主 田老鼠
  A 金银价值下降,物价上涨    B 引起了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
  C 扩大了世界各地区间的交往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006年江苏卷)16世纪葡萄牙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向是
          A.美洲                    B.非溯和美洲            C.非洲和亚洲            D.非洲
(2006年江苏卷)文艺复兴时期刨立“太阳中心说”的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哥白尼                    C.布鲁诺                    D.开普勒
(2006年全国Ⅰ卷)在14-17世纪的欧洲和中国都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其中《堂吉诃德》和《水浒传》的相同之处是
   A.歌颂反抗斗争精神      B.揭露社会的黑暗
   C.推崇人文主义          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中
(2006年广东历史卷)16世纪,欧洲与亚洲、美洲和非洲的贸易往来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  C.价格革命   D.文艺复兴


.(02春季39)现代天文学告诉我们,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恒星,同时它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沿着椭圆轨道围绕太阳运行,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2)文艺复兴时期,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发表了《天体运行论》一书,否定了此前的地心说,认为宇宙是有限的,“地球肯定不是行星轨道的中心”,“太阳是宇宙的中心”。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意义及局限。(10分)
答案:(2)①推翻了“上帝选定地球为宇宙中心”的谬论。
②哥白尼开启的天文学革命使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成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
③体现了反对愚昧、崇尚理性和客观地认识世界的精神。
④有局限性,因为宇宙是无限的,不是有限的,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
1.(04江苏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曾经肯定马基雅维利(1469—1527年)及其后一些近代思想家在国家观上摆脱神  学的束缚说,他们“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他们都是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潘汉典《君主论》译序
材料二      必须理解:一位君主,尤其是一位新的君主,不能够实践那些被认为是好人应作的所有事情,因为他要保持国家,常常不得不背信弃义,不讲仁慈,悖手人道,违反神遭。                                -一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材料三     他(马基雅维利)那些歌颂强者,宣扬暴力的主张,都是国绕着一个中心思想——为了实现统一的意大利这个最高目标,可以不择手段,……不仅如此,透过这些似手骇人听闻的言论,我们还可以发现他的政治思想中的合理内核,这就是马克思所指出的,马基雅维利使“政治的理论观点摆脱了道德”,而把“权力”“作为法的基础”。
——王锐生《马基雅维利》译序
回答:
①马基雅维利是什么样的历史人物?(2分)
    ②马基雅维利所处的那个时代,欧洲正在进行着一场什么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3分)
③根据材料,归纳马基雅维利的主要思想。(4分)
④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基雅维利的思想代表什么阶级的何种要求?(4分)
答案要点:(13分)   
      ①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等。②文艺复兴。人文主义。③以“人”的眼光观察国家(摆脱神学的束缚);政治不受道德约束;宣扬暴力;权力是法的基础。④资产阶级。要求建立独立统一(意大利)的国家。
3. (05春季37) (40分)古往今来,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推动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回答:










图6
     (1)上图为印于868年的《金刚经》(部分)。它是我国和世界上现存最早有确切印刷时
间的雕版经卷。11世纪,我国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哪些社会需求推动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8分)




(2)中国印刷术传到欧洲后,约在15世纪中期,德国人首先采用了铅活字印刷技术。自此,铅活字统领世界印刷业500年。马克思认为,印刷术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之一。它是“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简要说明印刷术对欧洲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强大的推动力”。(8分)


(3)右图为1879年外商在上海创办的新式印刷工厂——点石斋书局。1882年广东人徐润看到点石斋图书印制精美,获利甚丰,遂与其兄集资在上海创办同文书局。这是民族印刷工业之始。此后,各地相继出现新式印刷厂,中国近代印刷业初步形成规模。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新式印刷业出现的社会政治背景。(6分)请举一例说明新式印刷业给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带来的新变化。(4分)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印刷业高速发展。右图为我国生产的具有国际水平的印刷机。这一时期,王选发明了居世界领先水平的第四代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使汉字印刷告别了“铅与火”的历史,被誉为中国印刷史上继活字印刷后最伟大的发明。
根据以上四组材料,试就中国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曲折与辉煌,谈谈你的认识。
(14分)
答案:(1)佛教等宗教的盛行、科举制的实行、文化教育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印刷品的需求增大。
(2)《圣经》等宗教典籍的印刷普及,打破了封建教会对文化的垄断;文艺复兴时期,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诗歌、小说和科学著作通过印刷,广泛传播,成为摧毁封建制度的强大推动力。
(3)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遇挫;早期维新思想传播;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先后兴起。报纸、画报、书籍增加,丰富了社会生活内容,传播了维新思想、革命思想。
(4)中国印刷术是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传到欧洲,产生了摧毁封建制度的强大推动力。近代中国印刷业一度落伍。引进先进印刷技术,发展了新式印刷工业后,促进了近代社会的进步与变革。改革开放后,科学事业发展,王选发明了居世界领先水平的第四代汉字激光照排技术,这是中国印刷史上继活字印刷后最伟大的发明,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第二章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

.(01春季2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标志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政权的确立,这主要是因为A.国王权力受到限制                 B.议会权力大为增强
C.法律具有了至高的地位             D.内阁制得以形成
.(01春季22)启蒙运动中,最早提出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创立国家的是
A.霍布斯     B.孟德斯鸠     C.洛克     D.卢梭
.(01春季23)法国“雾月政变”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督政府软弱腐败                  B.拿破仑有较高威望
C.混乱中的法国需要独裁者稳定秩序  D.法国面临外国军事进攻的严重威胁
.(01全国23)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一致主张有
   ①人权自由        ②实行法治        ③反对教权        ④反对专制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01上海8)确立英国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标志是
A 处死了国王查理二世     B 宣布了英国为共和国
C 1688年“光荣革命”     D 《权利法案》的通过      
.(01上海10)观察下图(图略)这幅漫画的主题是
A 宣扬“理性”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B 痛斥资本主义是黑白颠倒的罪恶 社会
C 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     
D 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本质
.(01上海25)在德、日法西斯化的历史渊潭中,相似点是
(1)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2)军部控制内阁大权
(3)崇尚军国主义传统     (4)信奉专制政治制度
A (1)(2)     B (1)(3)(4)     C (3)(4)     D (2)(3)(4)
.(01上海9)列宁说:彼得一世改革是“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尝试”指的是
A 使用野蛮手段推行资本主义制度     B 效法西方政治废除沙皇专制体制
C 引进西方成果摆脱封闭落后局面     D 废除农奴制度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02春季19)17、18世纪,先后发生了英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三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回答19~22题。
.这三次革命的共同之处是
A  都体现了封建制度必然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规律
B  革命武装都打败了王党军队
C  都处死了国王
D  都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02春季20)这三次革命各有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英国革命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
B  雅各宾派专政是法国大革命的高潮
C  英法两国革命过程中都出现过旧王朝复辟
D  美国独立战争得到国际上的支援
.(02春季21)下列关于这三次革命成功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英国靠战场上的胜利完成了革命
B  大陆军攻克英军最后据点随即宣告美国独立
C  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是由于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历次议会的努力奋争
D  都以颁行宪法为革命成功的标志
.(02春季22)这三次革命具有重大意义,它们
A  共同代表了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B  标志着英、美、法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
C  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D  直接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02沪春5)下列被马克思誉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      
A  英国的《权利法案》    B  美国的《独立宣言》
C  法国的《人权宣言》    D  美国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02上海历史11)近代史上,造成东西方经济差距日益拉大,使东方最终从属于西方的基本原因有
(1)科学技术水平进步  (2)资产阶级革命成功
(2)无产阶级革命受挫  (4)殖民主义疯狂掠夺
A  (1)(2)(3)    B  (2)(3)(4)  C  (1)(3)(4)    D  (1)(2)(4)
.(02上海文综7)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的情况,下列文献中可供参考的是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大西洋宪章》
.(02苏粤22)下列各项,与英法两国争夺海外殖民地有关的是
A.“无敌舰队”之战  B.七年战争  C.纳西比战役  D.瓦尔密战役
. (02天津21)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它开始于英国,18世纪末向外扩展
    B. 一些国家的工业革命主要是靠从英国引进技术进行的
    C. 它使各国迅速实现工业化
    D. 英国由此成为“世界工厂”
.(02上海文综8)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包括
A  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B  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  蒸汽锤、铁路设备        D  电话机、水力纺纱机
3.(03上海文综9)以下与18世纪英国学者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观点最接近的见解是
A  “从字义通经义,从经义通义理”    B  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C  “大贾富民”是“国之司命”        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0.(03江苏20)下列关于18、19世纪拉丁美洲政治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大部分地区为英、法两国的殖民地         B、墨西哥成为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
C、圣马丁率领军队彻底击溃西班牙殖民军     D、大多数国家独立后建立了共和国
21.(03江苏21)下列战役中,具有争取国家独立性质的是( )
A、纳西比战役    B、色当战役    C、萨拉托加战役    D、凡尔登战役
6.(03春季17)法国路易十四改革客观上有利于
A. 推动国内统一市场形成          B. 三级会议权力的加强
C. 扩大法国在海外的投资          D. 新教在法国的传播
7.(03春季18)18世纪由统治者自上而下进行的改革是
①英国宗教改革                  ②普鲁士腓特烈二世改革
③明朝的“一条鞭法”            ④奥地利特蕾西亚女皇改革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23.(03上海历史23) “伏尔泰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所以伏尔泰也可能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这一推理最可靠的前提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A.有少数抨击英国的君主立宪          B.有少数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
C.一般都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          D.一般都抨击英国的君主立宪
24.(03上海历史24)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的这一诊断揭示了资产阶级
A.曾经是生产发展的动力              B.永远是人类财富的化身  
C.始终是社会进步的代表              D.将来是世界经济的霸主

7.(03上海历史7)1688年,女婿登基,丈人逃亡的那场“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与
A.封建贵族斗争的原因                 B.新旧贵族妥协的结果
C.封建贵族斗争的标志                 D.新兴贵族妥协的条件
8.(03上海历史8)独立战争胜利两年后,美、英签订了《巴黎和约》,美国的地图变为
A  
9.(03上海历史9)以“皇帝”名义推行《民法典》,自誉为“永垂不朽”的事情,发生在下列哪一时期
A.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的南北战争   C.日本武装倒幕运动   D.德意志第三帝国
14.(03上海历史14)

作者表达的是英国意欲
A.帮助欧洲大陆的弱小国家           B.打破欧洲的均势格局  
C.维持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           D.同欧洲列强结成联盟   
1.(04上海历史8)1712年,彼得一世“建立了新都圣彼得堡——新俄罗斯的象征”。“新俄罗斯”巩固了
A.金融贵族和工业家的国家    B.手工场主和贵族的国家
    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国家    D.贵族地主和商人的国家
2.(04上海历史23)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3.(04广西19)法国大革命中,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的法令颁布于  
A.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  B.吉伦特派统治时期   
C.雅各宾派统治时期    D.拿破仑统治时期
4.(04广东历史18)欧洲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A.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B.全面否定罗马天主教会
C.提倡理性精神               D.争取实现普选
5.(04广东历史19)下列关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拉丁美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
    B.拉美人民受启蒙学说影响,民主意识增长
    C.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西班牙、葡萄牙不断衰落
    D.美国的独立鼓舞了拉美人民的斗志
6.(04江苏18)下列关于《权利法案》和《人权宣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B.都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的要求
    C.都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D.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1.(05全国二16)1791年宪法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成果,该宪法
A.规定法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B.规定法国为共和制国家
C.确立了无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    D.是各革命派别一直严格遵循的纲领
2.(05天津17)1791年法国宪法规定,路易十六被称为“国家的第一公务员”,必须宣誓效忠国家和法律。这表明:
A.法国人民推翻王权成立共和国    B.该宪法体现了霍布斯的主张
C.国王权力受到三级会议的制约    D.法国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3.(05上海24)1804年3月21日是法国人民忧喜交加的日子:刚颁布的《拿破仑法典》规定了法国人民享有的民事权利,但已婚妇女仍未享有公民权。对这部法典比较确切的评价是:
A.进步意义大于缺限    B.歧视妇女一无可取
C.因有局限无法实行    D.长久实行没有改变
4.(05广东19)法国与北美独立战争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富来克林和杰斐逊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B.法国公开帮助美国对英国作战
C.杰斐逊等人起草《独立宣言》时借鉴了法国《人权宣言》的内容
D.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得以体现
5.(05江苏18)十七、十八世纪,世界历史发生了巨大转折和变化,其表现不包括
    A.英国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   
    B.法国大革命震撼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   
    C.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D.欧洲思想领域出现了改造旧社会的政治构想
(2006年上海)“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一个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的最高权力,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这份文件是
A、《权利法案》    B、《1787年宪法》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2006年上海)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写道,妇女们应该在家中劳动,永远不要到需要讲话德公共集会上去……难道世界上还有比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的母亲更感人,更让人尊敬的吗?这表明卢梭反对妇女
A、拥有教育权B、获得劳动权C、争取人身自有权D、享有政治参与权
(2006年上海)“合从国民人在中国港口,自应财产涉讼,由本国领事等官讯明办理……中国官员均不得过问。“《望厦条约》这一规定违背了国际关系的有关推测,首先提出这一准则的是
A、格劳秀斯  B、洛克    C、孟德斯鸠  D、克劳塞维茨
(2006年全国Ⅱ卷)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魁奈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认”。这足以证明
A.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
B.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
C.儒学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
D.中国文化在欧洲启蒙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
(2006年北京卷)图8是1792年法国马赛义勇军开始传唱的歌曲,后被定为国歌。这首曲子在当年的作用是
A.宣传《人权宣言》,欢迎立宪派
    B.鼓舞法国人民,反击外来干涉  
C.鼓吹恐怖统治,支持雅各宾派  
D.支持拿破仑,反击反法联盟
(2006年天津卷)议会是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
下有关议会的正确叙述是
A.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的权威,并形成两党制
B.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向国会负责
C.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制定议会成为最高行政和立法机关
D.孟德斯鸠主张议会和君主共同享有立法权

.(01春季33)阅读以下材料
下面是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杰弗逊的言论:
材料一  在美国,我认为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这是保证长期并正直地管理国家权力的唯一方法。——马隆:《杰弗逊及其时代》
材料二  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地公平地对待,而不论他的社会地位、宗教信仰和政治信仰。——彼得森:《杰弗逊作品选》
材料三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安全,知识就是幸福。——梅奥:《杰弗逊自述》
材料四  (杰弗逊在连任两届总统期满时说)华盛顿将军在8年后树立了一个自愿退休的榜样。我将追随他。能够有更多的先例,就会形成一种惯例,从而使那些妄想延长任期的人无计可施。   ——邓博尔:《杰弗逊政治著作选》
回答:上述言论反映了哪些重要观点?据此,对杰弗逊作个简短的评论。(11分)
答案要点:(11分)
反映的观点:人民主权(或主权在民);(2分)天赋人权(或人权平等);(2分)提倡科学知识;(2分)反对终身制或长期当政。(2分)
评价:杰弗逊是关心国家与社会、不贪恋权位的民主主义者。(3分)
.(01全国33)阅读下列材料
1794年法国热月政变后,热月党领导的国民公会于1795年制定了宪法。宪法草案报告人有解释宪法的指导思想时说:“应该由优秀人物来统治。优秀人物就是最有教养和最关心维护法律的人。目前,除个别例外,优秀人物应该从下面这类人中去寻找:他们拥有财产,热爱其财产所在的国家和保护其财产的法律,以及维护其财产的安定环境;由于他们拥有财产而过着优裕的生活,因而很有教养;这种教养使他们明智而有判断力,可以讨论决定国家命运的法律的利弊。一个由有产者统治的国家是有秩序的国家,而由无财产者统治的国家将陷入自然状态(按:即无政府状态)。”——(法)阿•萦布尔:《法国大革命史简编》
回答:
对这段话有一篇短评。(12分)
(说明)文中应包括当时的背景、这段话所含的政治主张、对它的评价。
评价时对它的基本肯定或基本否定,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均可同等得分。
限180字,超过200字要扣分。
答案:
背景:革命高潮已过去,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结束恐怖统治,恢复正常秩序。
主张:由资产阶级独占统治、实行法治、稳定局势、立法明智。
评价:①基本肯定:符合历史客观发展需要;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是革命的任务;稳定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②基本否定:否定也雅各宾派的民主精神;资产阶级独占统治体现了它的局限性;排斥人民群众,破坏了平等原则。
. (01粤豫33)阅读下列材料
在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启蒙剧作家博马舍写出了世界名剧《费加罗的婚礼》。为避免当局的查禁,该剧以西班牙为背景,实际影射法国。剧中主人公费加罗是个仆人,机智乐观,常与贵族老爷斗智并取得胜利。当他与女仆苏珊娜恋爱时,他的主人伯爵老爷百般阻挠,但都被费加罗挫败。于是,费加罗说了下面一段独白:
“因为您是个大贵族,您就自以为是伟大的天才!门第、财产、爵位、高官,这一切使您多么洋洋得意!您干过什么,配有这么多享受?除去从娘胎中出来时使过一点力气之外,您还有什么了不起的?……至于我呢,湮没在无声无息的广大人群之中,仅仅是为了生活而施展出来的智慧与才能,就足够统治西班牙一百年还有富余。您居然敢跟我来争夺果实!”
──据柳鸣九等:《法国文学史》
回答:
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评论短文。(12分)
(说明)文中应包括背景分析、剧中人的身份象征什么、费加罗独白的思想含义。
限180字,超过200字要扣分。
答案:(12分)
背景:法国大革命前夕,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的矛盾已十分尖锐。(3分)
身份象征:费加罗象征第三等级,伯爵象征特权等级。(4分)
思想含义:特权等级无能,一无是处;(1分)第三等级比特权等级更强有力;(2分)对反封建斗争有必胜信心。(2分)
.(02上海历史30)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问题:
(1)这位意大利爱国者的话因何而发?(1分)
(2)如何理解“法国人鲜血的价值”?(3分)
(3)为什么他感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1分)
答案:
(1)拿破仑对外战争(或对意大利的战争)。
   (2)拿破仑战胜意大利后,破除封建制度,废除农民服徭役的陈规(或农奴制),推行《拿破仑法典》等。
   (3)意大利摆脱了奴役。
30.(03上海历史30)美国某民意测验机构在中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一位在本国早期历史上贡献最大的总统。结果,下列总统得票相近。

问题:(共5分)
(1)这三种选择,你认为哪一种更有道理?为什么?(2分)
(2)另外两种选择是否也有可理解之处?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答案:本题三种选择顺序不固定,按下列要点与标准给分,但总分不超过5分。
华盛顿: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独立(2分)。杰斐逊:参与起草《独立宣言》,它是“第一个人权宣言”(如答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   脱离英国而独立也给分)(2分)。林肯: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联邦的统一(2分)。
32.(03上海历史32)改革在中外近现代史上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第二,改革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第三,改革也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自强御侮的一种选择;……
问题:请根据以上三个方面各举一例并简要说明理由。(共6分)
答案:第一方面: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或成为亚洲强国)。或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或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第二方面:罗斯福“新政”,遏制了经济危机(或挽救了美国)(2分)。
第三方面:戊戌变法,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或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或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发生(或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2分)。
如答其他事例,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据,参照上述原则给分。
7.(04春季37)在欧洲启蒙运动中,英国思想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三权分立”学说。该学说经过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发展,成为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一块基石。
      回答下列问题:
     (1)洛克“三权分立”学说的基本内容。
     (2)发展了洛克“三权分立”学说的法国启蒙思想家是谁?指出他的学说和洛克学说的差异。
     (3)说明“三权分立”学说的思想核心和在历史上的进步意义。
(4)说明“三权分立”原则在美国政治制度中的体现方式。
答案:(共32分)
      (1)认为国家权力有三种: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权。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和外交权属于君主。
     (2)孟德斯鸠。他的学说和洛克学说的不同之处是:洛克对行政权和外交权加以区分,并把两者均归于君主。孟德斯鸠则把行政权和外交权加以合并,统称为行政权,同时增加了司法权,并主张人民集体享有立法权,司法权独立,君主享有行政权,从而使三权之间真正形成了三足鼎立并互相监督制约的关系。
      (3)三权分立学说的思想核心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是通过以权力制约权力来预防专制与政治腐败。历史上的进步意义在于推动了当时西方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
(4)美国政府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三部门组成,分别执掌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
8.(04上海历史29) 1607年,100多名男子乘三艘帆船从不列颠启航,远涉重洋,登上了大西洋彼岸.从此,这片土地开始在剑与火中孕育一种崭新的文明,人种构成也发生了加速度的变化.
1700---1860年美国人口种族构成的变化
                                                           <单位:万人>

时间(年)        土著人口        白种人口        黑种人口        合计
1700        75.0        22.3        2.7        100.0
1820        32.5        788.4        177.2        998.1
1860        16.0        2724.0        400.0        3140.0
资料来源:[英]安格斯 麦迪森(Angus Maddison)著<世界经济千年史>
问题:(6分)
(1)在这160年间,美国人口构成呈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 (4分)
(2)这种变化趋势对美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答案:(1)土著人口骤减,(1分)白种和黑种人口剧增或成为当地的主体,(2分)人口总数大幅上升。(1分)
(2)提供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带去了商品经济和近代制度(或促进经济发展形成统一市场);形成了美利坚民族。(每点1分,最高不超过2分)  
9.(04北京37)(28分)对人的尊重和对生存权、发展权的追求,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回答:
(2)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确认了“天赋人权”的思想和“主权在民”的原则。试从经济、政治、思想方面概括这两大文献产生的历史背景。(8分)
答案:(2)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政治:殖民统治、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
(2006年上海)1789年的法国革命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事件,历史学家称之为“大革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革命爆发前,西哀耶斯发表了被誉为“圣经”般的小册子《什么是第三等级?》。在书中,他呐喊道:“第三等级是什么?是一切。”
(1)西哀耶斯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呐喊?(2分)
答案:第三等级深受压迫,没有社会地位;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权利,改变现状。发展资本主义。
材料二: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当路易十六的臣下向他报告这一事件时,国王吃惊地问道:“这不是造反吗?”臣下回答道:“不,陛下,这是一场革命。”
(2)为什么说这是“革命”?(3分)
答案:攻占了象征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或推翻封建专制统治;资产阶级要求掌握政权,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材料三: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
(3)为什么说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3分)
答案:他们是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他们的思想是反对教会和封建专制,要求自由民主;他们的思想推动法国革命的到来。

第三章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01春季24)在欧洲近代国际关系史上维也纳体系具有某种积极意义,表现在
A.各大国常以召开会议的方式解决彼此间的纠纷 B.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状态
C.由各大国决定欧洲国际格局 D.恢复法国大革命前欧洲大陆的均势
.(01春季25)1848年欧洲革命的任务
①在法国是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 ②在德意志是反封建和争取国家统一 ③在东南欧是争取民族独立 ④在俄国是废除农奴制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01全国24)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的主要标志是
        A.用机器制造机器                B.工业生产实现机械化
        C.手工工场基本消失        D.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了主导地位
.(01全国25)1861年,美国南部一些州建立南部联盟,这一举措意味着
        A.蓄奴州数目增加                B.公开分裂国家
        C.美国内战爆发                D.南方诸州与英国结盟
.(01全国26)19世纪上半期,在完全沦为殖民地的亚洲国家中不包括
        A.新加坡        B.印度尼西亚        C.伊朗        D.印度
答案:C [解析]19世纪上半期,亚洲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印度沦为殖民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伊朗、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所以,C正确。
.(01上海11)英国干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阻挠德意志统一的相同目的是
A 阻止革命运动的发展     B 乘机扩张领土范围
C 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     D 转嫁国内社会矛盾
.(01上海文综5)19世纪中期,一些主要欧美国家殊途同归,发展了资本主义。下列国家中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是      
A  俄国    B  美国    C  德国    D  法国
.(01上海文综6)林肯说:“一个妇人写了一本小册子,结果引了一场战争。”这个妇人就是斯托夫人,这本小册子就是《黑奴吁天录》,这场战争就是      
A  美国独立战争    B  美西战争    C  美国南北战争    D  朝鲜战争
. (01粤豫25)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表现包括①一些重要国家通过改革或革命进入资本主义阶段 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力量大为增强,形成了世界市场 ③西方列强加强对外扩张,控制了世界大部分地区 ④封建势力在世界上濒临灭亡( )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 (01粤豫26)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这主要是指( )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
.(01江西26)1861年,美国南部一些州建立南部联盟,这一举措意味着
 A.蓄奴州数目增加   B.公开分裂国家
 C.美国内战爆发    D.南方诸州与英国结盟

.(02全国20)在国际战争中失败往往直接引起国内的革命运动,这方面的例证是
A  美西战争    B  普法战争    C  拿破仑战争    D  意埃战争
.(02全国23)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它开始于英国,18世纪末向外扩展
B  一些国家的工业革命主要是靠从英国引进技术进行的
C  它使各国迅速实现工业化
D  英国由此成为“世界工厂”
. (02天津22)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
    ②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③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④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02天津23)与欧美相比,日本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    )
    ①由国家主导进行            ②两次工业革命交叉完成
    ③国营企业比例不断增大       ④基本清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02沪春6)下列在“五月流血周”中惨遭资产阶级政府镇压的是      
A  掘地派运动      B  西里西亚组织工人起义
C  巴黎公社运动    D  纽约、芝加哥“五一”大罢工
. (02天津18) 下列事件,属于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是(    )
    ①明代的“土木之变”    ②北伐战争前的国民会议运动
    ③美国的南北战争    ④“蒙巴顿方案”的提出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02上海历史10)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封建生产方式的标志是
A  圈地运动结束    B  君主立宪制确立  C  工业革命完成    D  “日不落”帝国形成
.(02上海历史24)19世纪中叶,德国人自上而下地完成了法国人曾经“自下而上干的事”。这个“事”的实质是
A  建立地主与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B  为近代化扫除障碍
C  对外殖民方面取得相当的成功    D  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02苏粤23)法国工人阶级把斗争矛头指向资产阶级的革命事件是
A.七月革命    B.二月革命    C.六月起义    D.攻占巴士底狱
.(02苏粤24)下列国家,在德意志统一战争中被打败的是
A.法国        B.英国        C.俄国        D.西班牙
. (02天津19) 与德意志统一相比,19世纪意大利统一的不同之处是(    )
    A. 先统一北方,再统一全国          B. 通过战争完成统一大业
    C. 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D. 结束了异族压迫局面
4.(03上海文综10)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期,先后强占、强租山东半岛及所属胶州湾、威海卫等地的列强是A  德、英、日    B  德、法、俄    C  英、俄、日    D  英、法、日

10.(03上海历史10)一位伟人指出:“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这一事业指
A.阻止奥地利的回归    B.戳穿俄罗斯的觊觎   C.抗击法兰西的入侵  D.完成德意志的统一
8.(03春季19)通过推行改革使国家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是
A. 亚历山大二世                  B. 明治天皇
C. 俾斯麦                        D. 甘地
9.(03春季20)从结果上看,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的施政措施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之处是
A.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B. 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C.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内种族歧视状况
24.(03全国)在19世纪的亚洲革命风暴中,民族解放运动比较常见的特点是
A  同时反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   B  军队中的士兵是运动中的主要力量
C  由最高统治者担当运动领袖     D  建立起民族独立国家
1.(04天津21)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① 列强以炮舰和廉价商品打开中国的大门
② 在对外正当贸易中开始出现贸易逆差
③ 被迫允许外国投资设厂
④ 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04上海历史9)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Britain is probably closer to the revolution than any other countries in Europe"。这是因为
    A.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    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C.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    D.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
3.(04上海历史13)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这句话强调了
    A.容克地主控制煤铁等矿产资源    B.工业化是德国统一的物质基础
    C.从法国夺取了阿尔萨斯和洛林    D.普鲁士凭借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4.(04广西20)下列法律文件中,规定内阁对君主负责的是
A.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   B.1787年美国宪法  
C.日本1889年宪法           D.《拿破仑法典》
5.(04广东历史20)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这段话表明
    A.英国在欧洲没有殖民地或自治领  B.各国经济都依赖对英贸易
C.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6.(04江苏19)下列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废藩置县,建立府、县、道的地方体制
    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保留武士特权
    ③推行征兵制,建立一支绝对忠于天皇的军队
    ④改革土地制度,废除了允许土地买卖的法令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04江苏20)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1.(05天津20)极大促进了机器制造业发展并推动了机器普及的是:
A.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B.机器零部件标准化生产的采用和推广
C.铁路的大规模修建     D.工厂成为工业化生产的组织形式
2.(05上海10)22日清早,王宫内气氛恐慌,路易&#8226;菲力浦一起床就宽慰恐慌的手下人道:“人们不回在寒冷的冬天闹革命。”话音刚落就爆发了:
A.法国二月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法国六月起义    D.法国七月革命
3.(05上海11)恩格斯在论述克里木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人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A.军备落后   B.制度腐朽   C.经济凋弊     D.吏治腐败
4. (05春季20)世界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途径不尽相同,德国的道路是
A.资产阶级革命                  B.民族解放战争
C.王朝统一战争                  D.社会改良运动
5. (05春季21)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产生的重大影响不包括
A.西方殖民扩张加速              B.工业无产阶级产生
C.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D.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2006年上海)在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Steam,即蒸汽机)是英国人。”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
①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②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都是英国发明的③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④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06年上海)1693年的一天,沙皇彼得一世面对浩瀚的海洋心潮澎湃,立志要使俄国面向西方,成为海上强国。之后,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有
A、鼓励商品进口    B、推广平民教育
C、废除农奴制度    D、建立新式海军
(2006年上海)1871年1月18日,在拿破仑第二帝国倾覆后的废墟上,在庆祝胜利的狂欢中,在辉煌华丽的凡尔赛镜厅里,威廉一世被拥立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一世能够在镜厅里加冕,庆贺胜利,是因为打赢了
A.瓦尔密战役   B.普奥战争    C.普法战争    D.拿破仑战争

(2006年全国Ⅱ卷)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从殖民地掠夺财富最多并将其用于工业化的国家最有可能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2006年全国Ⅱ卷)马克思主义是在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诞生的。这些成果中有
①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②亚当&#8226;斯密的劳动价值论
③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④达尔文的进化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06年全国Ⅰ卷)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
A.是在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基础上直接建立的
B.推动了第一国际的建立
C.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历史舞台
D.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2006年广东历史卷)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的首要目标是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A.维护联邦统一   B.统一全国市场  C.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D.夺取南方原料产地


(2006年全国Ⅰ卷)近代以来,法德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图4反映的战争是中学历史教学
A.拿破仑战争             B.普法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2006年北京卷)下列与民族问题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拉美独立运动彻底铲除了封建主义
B.一战中塞尔维亚的参战具有民族解放性质
    C.提拉克的激进主张成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方向
D.民族成分单一是普鲁士完成德意志统一的最大优势
(2006年北京卷)世纪后期,“脱亚入欧(仿效欧美)”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认识。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①开展工业革命②废除封制度③实施“大陆政策”④推行“文明开化”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06年江苏卷)下列有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B.打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
          C.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提供了便利
          D.开始打破各大洲之问的相对孤立状态


.(01上海23)林肯在竞选中主张解放黑奴,但1861年他却把宣布解放黑奴的一位将撤职,1862年他又发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林肯的这种策略变化表明他在此期间的最高宗旨是A 拯救联邦政府,维护国家统一     B 团结黑人奴隶,战胜南方叛军
C 放弃废奴主张,向奴隶主妥协     D 保护白人利益,坚持种族歧视
.(01上海31)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前期,虽然法国一跃成为世界科学中心,但是它的经济没有因此超越英国,而英国却发展成为“世界工厂”。请概述造成这一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6分)
(1)法国:
(2)英国:
答案:
法国:长期的内外战争,政局动荡不安(1分)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和经济政策(1分);小农经济占优势(或科技并没有转化为生产力)(1分)
   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政局稳定(1分);圈地运动和殖民掠夺扩大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工人技术水平较高。海外市场扩大(任答1点得1分);工业革命首先开始并顺利完成(1分)
. (01江西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2年,认识到“普奥两国不共戴天”的俾斯麦就任普鲁士首相。他在议会预算委员会讲话时说:
“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普鲁士必须聚集自己的力量并将它握在手中等待有利时机。这种时机一再到来而又被放过。……当前的种种重大问题不是靠演说和多数表决所能解决的──那正是1848年和1849年所犯的错误──要解决它只能依靠铁和血”。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 俾斯麦的讲话受到议会中许多自由主义者的谴责,有人说:“当我听见俾斯麦……吹嘘他想用铁和血来征服德意志时,在我看来,其可笑的程度甚至超过了其卑鄙性。”还有人说他犯了“践踏一切法律和道德原则的罪恶”,他的“令人发指的轻率态度卑鄙无耻”。
──据(德)迪特尔&#8226;拉夫:《德意志史》
材料三 1866年俾斯麦领导普鲁士打败奥地利之后,原来责骂他的人又反过来赞颂俾斯麦说:“此人多么神奇地纺出了那样光彩夺目的织物的全部经纬……他对一切手段都那么熟悉,运用得那么得心应手……真是精心策划的杰作!……宁肯要一位这样的实干家……也不要成百个心怀自由主义思想又忠厚老实却软弱无能之辈。”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回答:
①据材料一,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对俾斯麦的话进行评价。(7分)
②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原来反对俾斯麦的人为什么出现了态度上的大转变?(5分)
答案:
.①当时德意志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国家统一。(1分)统一的旗帜已落到普鲁士手中。(2分)在当时统一只能靠武力实现。(2分)因此俾斯麦的话是对的。(2分)
②原来反对俾斯麦的人是从“法律和道德原则”出发的,但是都主张由普鲁士统一德意志。(3分)俾斯麦打败了实现统一的最大障碍奥地利,满足了他们的意愿。(2分)
.(02上海历史31)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问题:
(1)你认为其中哪一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2分)
(2)请说明另外两种观点的可以理解之处。(4分)
答案:
“改革”说:“明治维新”由天皇主持,自上而下完成。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革命”说:“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前提下进行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中兴”说:维新前,日本遭外来侵略,天皇被幕府架空。维新后,天皇重掌朝政,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民族独立。
8.(04广东历史31)(l4分)意大利是欧洲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国家之一,但到 19世纪中期,社会经济发展却远远落后于英、法两国,试从近代早期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的变化、意大利内部政治状况方面分析其原因。
答案:
     (1)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变化,主要商路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葡萄牙等国代替;
(2)很多地区被外国势力控制或占领,邦国林立,长期没有统一;
      (3)多数邦国处于封建统治之下,工商业发展受到 阻碍。 (评分说明:如考生答出其他原因,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4分。)

9.(04北京40)铁路是工业化的一个缩影,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
      材料一  1835年德意志仅有铁路6公里,1875年的德国铁路已达27960公里。有学者认为,那里稠密的铁路网“在小邦分治主义偏见的长城上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材料二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陵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铁路对当时德国社会发展的作用。(4分)
     (2)结合材料二,你认为清统治者当时反对修建铁路说明了什么?(3分)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4分)
(3)根据保路运动发生的原因,分析20世纪初国人对建设铁路认识的转变。(6分)
答案:
(1) 促进了德国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
    (2) 说明清统治者思想愚昧保守,不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影响:中国铁路起步晚,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便于列强侵夺中国铁路路权。
(3) 反对清政府将铁路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反对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反映出国人对建设铁路重要性的认识加深和维护民族权利的坚定决心。  
6.(05上海历史35)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资本的年代》一书中写道:19世纪中期是欧美资本主义全面胜利的时代,它以万国博览会这一自我庆祝的仪式拉开了序幕。1851年伦敦博览会、1855年巴黎博览会和1876年费城博览会无不昭示着这一胜利,向世界隆重地展示其财富赤长和科技进步。
问题:(13分)
(1)19世纪中期欧美“财富增长和科技进步”是怎样实现的?(1分)
答:工业革命
(2)如何理解19世纪中期英、法、美资本主义经济取得了“全面胜利”?(9分)
答案:
:英国:完成从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生产的飞跃或技术发明、或技术革命;工厂制度的形成或分工;创造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或成为“世界工厂”;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到近代工业社会。
法国:七月王朝时期,工业革命有了较快发展。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工业革命深入进行,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法国最终确立。
美国:20年代初开始了工业革命,并通过南北战争废除种植园经济(或黑奴制),解决土地问题,使美国完全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如自由劳动力和自由贸易),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狂飙时期。
(3)西方为什么要以博览会来展示自己的成就?你认为2010年的上海将赋予世博会何种崭新的涵义?(3分)
答:博览会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展示财富增长和科技进步的综合体现。向世界展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成果等。

7.(05广东历史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村料一:1815年,英国土地贵族控制的议会颁行“谷物法”,规定只有在小麦价格超过每夸特(计量单位)80先令(货币单位)时,才准许进口谷物。而因为麦价很少高过80先令,一般都在50-60先令之间,所以“谷物法”一直是起作用的。
                                            ――据夏炎德《欧美经济史》
材料二:英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保护性的重商主义政策,从17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实行的“航海条例”到1815年颁行的“谷物法”都体现了这一政策。但到19世纪前半期,强大的英国工业已经不再需要国家来保护了,相反地,这个政策只能阻碍商品的自由流通,因而不利于英国工业的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后,上台掌权的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们便开始了争取废除一系列重商主义法律的斗争,到1864年终于迫使议会废除了“谷物法”,“航海条例)也在1849年被取消了。在1846-1849年间,议会又取消了200多种左右的商品进口税。                     ――据吴于虚、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谷物法“废除后,外国农产品大量涌入英国市场,使英国农场主受到外国畜力、水力或蒸汽为动力的各种农业机器陆续出现,并开始使用化学肥料,在推广优良畜种、增加程植品种、改进排水方法等方面也都有进展。1850-1870年间,英国农业产量增加一倍。                          -据刘淑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近现代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英国政府颁布“谷物法”的原因。(2分
(2)从材料二看,“谷物法‘的废除表明英国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9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谷物法“废除后英国农业发展的原因。(3分)

8.(05全国三37)(32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63年1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明,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材料二:在合众国境内受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方,奴隶制和强制劳役都不得存在,但作为对于依法判罪的人的犯罪的惩罚除外。―《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1865年)
材料三:美国1964年的民权法允许联帮司法部门对凡是实行种族隔离的公共设施和学校进行起诉,并对继续进行种族歧视的公共性计划停发联帮资助……1965年选举权法旨在彻底消除南部各州对黑人选民设置的种种岐视性选举资格限制……1968年国会通过民权运动时期最后一个重要的民权法案,禁止在租房和买卖房屋方面的种族歧视行为。
回答:(1)材料一中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谁签署的?(2分)他是在什么情况下签署该宣言的?(8分)
答:林肯。北方在内战中失利,需要采取措施扭转战局;强大的民意要求废除奴隶。
(2)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关于黑人奴隶宣言的规定有何不同?(6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的规定对解决南北矛盾起到什么作用?(4分)
答:在参与叛乱的地区解放黑人奴隶;在全国范围内解放黑人奴隶,废除奴隶制。全面废除奴隶制,清除了美国南北矛盾的一个根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各项法律颁的共同背景(6分),这些法律没有完全解决黑人的不平等地位,为什么?(2分)
答:黑人遭受种族歧视,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掀起了争取平等权利的民权运动。这些法律只解决了学校的种族隔离等部分问题(或经济方面的问题没有解决)。
 (4)结全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上述材料反师出的黑人地位逐渐改善的原因(4分)
答:评分说明:依据材料,言之有理,即可满分(如回答黑人坚持斗争)。
9.(05全国二37)(32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
材料二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一《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1870年)
材料三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1920年)
材料四    (此前年满二十一岁的公民才拥有选举权,现规定)年满十八岁和十八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十六条修正案(1971年)
回答
1)材料一确认了什么原则?结台所学知识,指出申明这一原则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6分)
答:天赋人权(或自由平等)。鼓舞了美国人民为争取自由独立而战。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的规定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产生的。(10分)
答:美国独立后南北经济以不同方式发展;南北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存废问题。内战中,林肯政府顺应民意,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北方取得内战胜利,废除了奴隶制度。
3)概括材料二、三、四,指出美国公民的选举权是如何变化的。(9分)
答:取消了选举权在种族、肤色和奴隶身份上的限制;取消了选举权在性别上的限制;放宽了选举权在年龄上的限制。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美国近两百年选举权的变化中得到的启示。(3分)
答案要点:依据材料、符合史实的看法,如美国公民的选举权利在历史上长期受到限制,选举制度的改变 QZZN 江苏版 版主 田老鼠 是人民争取和斗争的结果等,即可得分。
10.(05江苏历史31)由于国情不同,世界各国工业化的途径是不尽相同的。请回答:
①指出16世纪以来的英国和19世纪中期以来的日本在工业发展的早期阶段资本积累的主要来源,以及政府所起的不同作用。(7分)
    ②就政府作用而言,以日本为例结合史实加以说明,并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5分)
答案:(12分)
①英国:通过(贵族地主)圈地运动和(银行家、大商人、手工工场主)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为发展工业积累了资本。
    日本,通过明治政府大力改革,如征收统一的地税,以及发动对外战争勒索赔款等,为发展工业积累了资本。
    不同点:英国工业起步阶段政府作用不大,主要靠私人投资;日本在工业起步时政府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②主要史实:政府投资、扶植私人企业、海外拓展。
主要原因:由于市场挟小、费源不足、农业落后等原因,单靠私人资本无力发展新工业。
(2006年上海)气候的冷暖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类的活动和历史的进程,以下这幅“中近五千年来气温 QZZN 江苏版 版主 田老鼠 变化曲线示意图”。直观的再现了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1950年间中国气温的变化过程。观察下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1)上图的“比较基准线”为中国现代的年平均气温,历史上年平均气温连成的曲线位于基准线上方时,称为“暖期”;位于基准线下方时,称“冷期”。试问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1800年间,中国气候的变化经历了几个暖期?(1分)
答案:3个暖期。
(2)如图所示,秦汉时期虽然处于气候史上的暖期,但与此前相比,气温变化已呈缓慢下降的趋势。随着这一趋势的不断加强,北方游牧区的生态开始恶化,自然灾害连年发生,游牧民族开始南下。试问,这一时期有哪个游牧民族南下?他们的南下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
答案:匈奴;与秦汉或汉民族进行长期的战争或时战时和;秦筑长城,汉推行和亲政策或经济交流密切;促进民族融合或促进不同文明交往。
(3)从长时段看,气候变化影响人的活动,而人的生产与生活也影响了气候和环境。试举出近代以来工业文明对气候与环境造成影响的史实。(3分)
答案:大机器生产和资源的过度开发;城市化、人口增长的负面影响;工业生产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

(2006年上海)“如果世界上有更多陆地,他们也会到达那里。”――诗人卡蒙斯
现代世界的南北分裂、贫富悬殊,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大约公元1500年之后的几个世纪。在这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亚非拉国家而言,正如一个埃及记者所说:已经陷入了重围……。
问题:(8分)
(1)“南北分裂”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1500年前后?(3分)
答案:南半球发展中国家与北半球发达国家或南北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向外扩张,对亚非拉地区进行掠夺,亚非拉国家沦为发达国家的原料和商品市场。
(2)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下半叶,世界市场是怎样形成的?它带来了什么积极作用?(3分)
答案: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的影响;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对外扩张,把世界经济纳入国际分工体系;经济交往扩大,先进科学技术传播;伦敦成为世界金融贸易中心。
(3)在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陷入了重围”的亚洲国家在19世纪作出了不同的反应,请概括出两种不 QZZN 江苏版 版主 田老鼠 同反应的类型。(2分)
答案:被迫打开门户卷入世界市场或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进行政治经济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2006年广东历史卷)阅读下列材料: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材料一] 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工厂法上的第一个条例,他规定,车间的墙壁和天花板应该每年用石灰刷白两次;每个学徒都应该得到两套整齐的衣服;工厂必须为男女两性儿童安排分别宿舍,并有足够数量的床铺;工作时间决不允许超过十二小时;在学徒的头四年中,教育是必须要做的事;视察员发现工厂有传染病的话,他们有向保安审判官所属郡法院提出报告的任务……
这项法令创立了一个在英国19世纪期间起了很大作用的制度,而且各文明国家都采用了这个制度,即对工厂的监督。必须承认,这项法令的实施效果几乎等于零,即使认真实行,也只 不过提供一些微乎其微的补救而已。
               ————据保尔。芒图:〈十八世界产业革命〉
[材料二]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在济贫院,受救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到生活必需品。这是一种带有劳动改造性质的规定。其目的 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走出济贫院后能考劳动谋生。院内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劳动极其繁重,贫民望而却步,被称之为“巴士底狱”
    ——据吴于廑:〈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史〉;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马克思指出:“随着工业的发展、资本的积累、城市的扩展和‘美化’,灾祸越来越严重,以致在1847年到1864年间,仅仅由于害怕那些对‘上流人士’也决不留情的传染病,议会就制定了不下十项卫生警察法令,在某些城市,如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地,吓破了胆的资产阶级还通过他们的市政当局来进行干涉。不过,西蒙医生在他的1865年报告中仍然大声疾呼:‘一般说来,这些灾祸在英国还没控制住’。”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王珏:《世界经济通史》
请回答: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1)        上述材料反映了英国工人工作和生活状况的哪些信息?(不得摘抄原文)(5分)
(2)        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分析英国政府制定1802年工厂法条例和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的原因。(3分)
(3)        根据上述材料,评价英国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为。(4分)
答案:
(1)        卫生状况差;传染病流行;居住条件差。工作时间长;学徒和童工受教育机会少;失业情况严重。(5分)
(2)        工业革命在促进城市化的进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如劳资矛盾加剧,事业情况严重等;工人阶级不断斗争;政府为缓和社会矛盾采取相应措施。(3分)
(3)        英国政府出台各项法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工人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并未得到实际保障,其他社会问题也未得到有效解决。(2分)



第四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01春季26)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发展进程为从一国到多国 B.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C.促进了重工业部门的大发展D.科学家和工程师起主导作用
.(01上海13)20世纪初,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转而与法、俄结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A 军事力量明显削弱     B 三国同盟已经形成C 霸主地位业已丧失     D 英德矛盾急剧上升
.(02全国24)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① 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
② 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③ 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④ 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02全国25)与欧美相比,日本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
①由国家主导进行        ②两次工业革命交叉完成
③国营企业比例不断增大  ④基本清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02苏粤25)20世纪初亚洲觉醒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A.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产生           B.民族资本主义广泛兴起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已经或正在形成   D.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02苏粤26)下列关于国际联盟及其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是常任理事国之一                 B.德国一度成为成员国
C.国联调查团公开支持日本侵占中国东北   D.没有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进行制裁
25.(03全国)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民族资产阶级起领导作用的是
A  朝鲜义兵运动                 B  中国义和团运动
C  1905年印度人民反英斗争       D  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26.(03全国)20世纪40、50年代,亚洲国家通过不同方式获得独立,这些方式是
①依据宗主国制订的方案  ②通过长期战争  ③依照亚非会议决议  ④按照联合国大会有关决议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2.(03上海历史12)1909年,一位35岁的科学家荣获该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被后人誉为“无线电之父”。这位科学家是
A.马可尼       B.贝尔       C.西门子       D.赫兹
10.(03天津25)19世纪末,英国失去在世界工业中垄断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地人民抵制英货             B.没有兴建新兴工业企业
C.工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更新缓慢     D.成为美国的债务国
1.(04天津2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
A. 经济走向全球化        B. 经济区域化的进一步发展
C. 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变革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04上海历史17)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8226;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B.奥国皇储斐迪南太公
    C.法国国王路易十四  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3.(04上海历史14)让发电机原理走出实验室,给人类带来新的光明的“普罗米修斯”是
    C


4.(04上海文综16)发电的基本原理之一是电磁感应,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       
        A.安培               B.赫兹                C.法拉第                D.麦克斯韦
5.(04上海文综30)19世纪末,汽车的发明和使用实现了人类以车代步、日行千里的梦想。著名的汽车发明者戴姆勒和本茨都是                       
        A.英国人               B.德国人             C.美国人              D.法国人
6.(04广东历史2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英日同盟”的缔结     B.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
    C.法、俄军事协定的缔结   D.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的签订
7.(04江苏21)19世纪晚期,非洲反帝斗争中取得胜利、维护了独立的国家是,
    A.埃塞俄比亚    B.埃及      C.苏丹    D.阿尔及利亚
1.(05广东20)19世纪中期亚洲革命风暴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觉醒相比,相同点是
A.农民或封建王公掌握领导权    B.民族资产阶级掌握领导权  
C.以反侵略反封建为革命任务    D.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
2.(05天津23)19世纪60-90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辉孤立”的外交政策。英国海军大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此话表明英国:
A.力图保存欧陆大国之间势力平衡    B.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入欧洲事务
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      D.实力开始衰落
3. (05春季22)造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加深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C.奥匈帝国皇储被刺              D.两大对立军事集团的形成
((2006年上海)“我要对诸位说,你们都拥有相同的意见法宝,那就是自由权”。这是19世纪70年代一位日本思想家提出的制定宪法的理念。但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根本没有体现这一理念,该宪法仍规定
A、贵族院享有立法权 B、众议院享有立法权 C、天皇享有立法权 D、内阁享有立法权
2006 年天津卷)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图8所示上述两类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图8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06年江苏卷)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民族民主运动不包括
          A.阿富汗人民的反英起义     B.中国的辛亥革命
C.中国的义和团运动                    D.伊朗和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



.(01上海38)1500年以来的历史,是人烃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过程,其主线是现代化(或工业文明),但是在此进程中不同地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1)一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的第一步完成于17世纪40年代到18世纪晚期。请从欧美在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方面的新变化予以概括说明。(2分)
示例:文化上:近代自然科学兴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活跃。
政治上:
经济上:
(2)为什么说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的100年间,资本主义逐渐成为一个世界体系?(3分)
生产方式:
政治变革:
国际格局:
(3)垄断组织产生的条件和实质是什么?二战前后垄断又有何新的发展?(3分)
(4)(以下3个问题中任选一个回答)从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中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进入垄断阶段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体制方面所呈现的不同特征。说明它们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差异性和多样性。(3分)
(5)人们常说,中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步履艰难、一波三折。请列举从19世纪60年代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三次尝试。(3分)
答案:
(1)政治: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1分);经济:手工工场(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发展或英国开始工业革命(1分)。
(2)主要国家先后完成了手工工场到大机器生产(或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过渡(1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1分)(如具体列出1848年欧洲革命,1861年改革,德意志统一,美国内战,明治维新中2项以上也可给1分);开展扩张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或殖民地半殖民地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1分)
(3)是在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情况下对生产关系的调整(2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发展(1分)。
(4)甲:英国大块拍卖封建地产(1分)法国把没收的土地分成小块卖给农民(1分)美国颁布《宅地法》解决土地问题(1分);乙:英灶——国内革命战争;美——民族独立战争;日俄——自上而下的改革;德意——王朝战争(4种中答出3种即给3分);丙:英法美民主化进程比较顺利(1分)德日俄政治上保留了封建残余,专制主义倾向有所加强(2分)
(5)洋务运动(1分)。维新变法(1分)。清政府的“新政”、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任答1项给1分)
.(01上海文综42)从石器时代到信息时代,人类取得了无数重要的科学成果。根据上图,请回答:图1中富尔敦创制的“克莱蒙脱”号汽船运用了瓦特改良的        。图2中飞机的发明者是          。
        



图1“克莱蒙脱”号汽船在哈得逊河试航    图2世界上第一架试飞成功的飞机
分析第一次科技革命和第二次科技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共同影响。
答案:
蒸汽机(1分);莱特兄弟(1分)
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促进了社会关系的变化;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加强了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活动;密切了东西方联系。(写出以上答案中的任意两项均给2分)



.(01江浙38)近代以来,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迁。根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40分)
材料一  从科技发明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平均时间
        1885~1919年        1920~1944年        1945~1964年
从科技发明到
生产技术成熟        30年        16年        9年
从生产技术成熟
到产品投入市场        7年        8年        5年
材料二  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时间        1929~1947年        1948~1973年        1974~80年代中期
贡献率        31%        33%        40%

材料三:美国劳动力构成变化      材料四:中国产业结构变化
      
              图6                                图7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哪些特点?(8分)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技革命怎样推动世界形成一个整体?(14分)
答案:(40分)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4分),科技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加大(4分)。
(2)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下经济的巨大发展(3分),资本主义以全球为市场进行扩张,世界领土瓜分完毕(4分);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创制(4分)、新的通讯手段的发明(3分)。
.(01江浙41)非洲是最早遭受西方殖民者入侵的地区之一,以下各图反映了殖民地的历史变化过程。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7~18世纪非洲形势图    20世纪初非洲形势图   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形势图
图10                    图11                 图12
(1)读图10,说明西方殖民者占据地区的分布特点和A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当时殖民区域扩大的限制。(8分)
(2)比较图10和图11,说明西方殖民者占据地区变化的原因。(8分)
(3)图11中标号B的独立国家是          (2分)
(4)比较图11和图12,说明变化的原因。(4分)
(5)根据所学的政治常识,说明民族独立对这些国家的意义。(8分)
答案:
(1)主要分布在非洲沿海。(2分)A地区及其附近地带热带雨林茂密,难以深入内地。(6分)
(2)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对外扩张以占领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为主;(2分)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阶段后,加紧瓜分世界;(2分)欧洲冒险家的探险为殖民者侵占非洲开辟了道路;(2分)20世纪初,非洲被瓜分完毕。(2分)
(3)埃塞俄比亚(2分)
(4)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老牌公民国家的衰落。(4分)
(5)① 这些国家获得民族独立后,能够不受他国的控制和干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和外交事务;(4分)②只有坚持民族独立,才能更好地发展经济,实现经济独立和发展的艰巨任务。(4分)
.(02苏粤36)19世纪初期发生了拿破仑战争,20世纪初期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比较这两次战争在范围和性质方面的不同之处;(8分)指出两次战争后各形成了什么国际关系体系,其共同点是什么。(6分)
答案要点:(14分)
不同之处:
(1)前者基本上是欧洲范围的战争;后者是世界性战争。(4分)
(2)前者的性质经历了从以反干涉为主到谋取霸权为主的转变;后者自始自终都是帝国主义战争。(4分)
国际关系体系及共同点:
拿破仑战争后是维也纳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4分)共同点是大国主宰国际事务。(2分)
8.(04天津37)(36分)在近代,西方主要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历史的进步。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它们强起后,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带来战争和灾难。中国人民为争取独立、民主和富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走了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之路,并日益成为捍卫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举例说明西方主要国家是怎样以不同方式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6分)
(2)概述西方列强在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不同阶段对外侵略扩张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8分)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条件是什么?(2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确立的?(3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3分)20年来取得了哪些重要的建设成就?(4分)
(4)中国是捍卫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即使富强之后,也不会威胁别人,为什么?(10分)
答案:
(1)① 革命道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②改革道路――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③ 统一道路――德意志统一,意大利统一。
(2)① 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为推销商品,强占原料产地和抢占商品市场。垄断资本主义阶
段,资本输出步伐加快,分割世界殖民地。② 资本主义制度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社会。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生产规模迅速扩大,要求有足够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垄断资产阶级为获取巨额利润,垄断组织跨出国界,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各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3)① 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② 1953年,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1956年底,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③ 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④ 农村经济全面振兴,工业方面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革取得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打开新局面,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展。
(4)①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实现共同富裕。② 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反对强权政治;主张睦邻友好,同各国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实现共赢和共同发展。③ 历史上中国长期遭受列强的侵略,在共同的反侵略斗争中,与各国人民互相支持。中国在成为强国后,是建设更加安全、繁荣和开放世界的重要力量。
4.(05上海历史31)来自课本的历史片段
      经过了将近30年的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重要工业部门大多数集中在几十垄断组织手里。这些大规模的经济联合体并不排斥竞争,相反使竞争愈加激烈,但是它们主要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以科学管理为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利润,增强竞争能力。它表明垄断组织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为适应生产力的进步而对生产关系进行的一次重大调整。它还预示在垄断组织的形式下,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还会有更惊人的发展。在工业生产集中的同时,银行资本的集中与垄断也达到很高程度。它促成了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的融合,形成了金融资本。当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时,资本主义即进入了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这也是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成熟发展时期。
——高一《历史》学本上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2002年第12次印刷,第173页
阅读文本,回答问题:(5分)
(1)“将近30年的发展”指什么?(2分)
(2)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什么?除文本的解释外,你还有什么新的理解?(2分)
(3)“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中的“现代”是什么含义?(1分)
     答案:(1)第二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竞争愈加激烈,生产与资本向少数资本家集中。
    (2)不排斥竞争,相反使竞争更加激烈。垄断排斥竞争等。
(3)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或进入垄断阶段。

5.(05天津37)(28分)历史上许多国家在民族和种族问题上形成了不同观念,这些观念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五:19世纪末,欧洲诗人吉卜林写道:“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4)材料五反映了当时西方人的什么观念?(3分)分析这种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其实质。(7分)
答案:
白人优越,欧洲中心,自认为是传播文明。背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并进行殖民扩张;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列强扩大商品和资本输出,要求瓜分世界。实质:用种族、文化优越论为侵略扩张辩护。
(2006年天津卷)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有着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历史背景。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美国的经济交往日益密切。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15
材料一:
南北战争后,在美国中西部地区逐步形成以煤炭、钢铁、机械制造、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带。大西洋沿岸各州生产的工业品在全国所占比例,从1860年前的30%下降到1890年的58%,原来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中西部地区在制造业方面超过了东北部。
(1)依照图15和材料一,指出美国中西部经济发生的变化。(2分)并概括主要历史原因。(3分)
答案:
(1)变化:美国工业中心向中西部拓展; 制造业兴起。  原因:西进运动和铁路的修建;工业革命的推进;资源丰富。

(2006年重庆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也是最强的国家。英国政府实行“炮舰政策”,强制推行“自由贸易”。……一个庞大的帝国在19世纪末登上顶峰。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英国在世界制造业中的比重:1880年占22.9%;1900年占18.5%;1953年占8.6%;1980年占4%。
——保罗&#8226;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1985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在世界工业中的位次由1950年的第15位上升到第5位,仅次于美国、苏联、日本和联邦德国。
——宋则行《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到哪个阶段?(3分)分析同期英国对外扩张的目的。(6分)归纳英帝国主义的特征。(3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经济运行的趋势,(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0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港岛被割让的原因和香港回归的主要背景。(6分)它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
答案:
(1)自由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在世界范围内,强占殖民地与半殖民地,争夺原料产地与商品市场以发展资本主义。殖民帝国主义。
(2)在世界范围内,英国经济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大量资本输出;设备陈旧,不愿采用新技术;其它国家经济的发展;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被削弱;英属殖民地的影响。
(3)英国是强国;中国是弱国;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国家实力增强;英国的国家实力相对下降。国家实力影响外交。



第五章  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

.(01上海文综43)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的发现、电子的发现、放射性现象的发现)不仅揭开了近代微观世界研究的序幕,而且对现代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请在横线上填写与图片对应的物理发现的名称。
        
图一                        图二                 图三            








43.放射性现象的发现(1分);X射线的发现(1分);电子的发现(1分)
.(02上海历史14)下列关于19世纪后期科学技术新突破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  无线电通讯实验成功
C  解决了炼钢脱磷问题    D  内燃机的创制与推广
1.(05广东25)为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基础的现代物理学开辟道路的物理成就是
A.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B.X射线和放射性的发现
C.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D.激光器的诞生
2.(05江苏19)被恩格斯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的是  
    A.牛顿力学体系   B.元素周期律   
    C  相对论        D.细胞学说
(2006年广东历史卷)下列选项中,与能量守恒定律、细胞学说并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的是
A.血液循环学说   B.分子生物学    C.生物进化论      D.微生物学中学
(2006年四川卷)“作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她一生所做出的贡献卓越非凡,是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是对居里夫人的高度评价。她卓越非凡的贡献是
  A. 建立了科学的原子论   B. 建立了系统的电磁学理论
  C.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D. 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2006年天津卷)明清以来,书籍翻译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图11
图12《共产党宣言》中文第一版封面
材料一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宾、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先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类别编成《西学书目表》,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材料三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秦认为,
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翻译的内容和作用。(3分)
(2)        依据图11并结合材料一、二,说明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8分)
(3)        依据材料二,图12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译书活动产生的影响。(8分)
(4)        依据材料一、三,指出17~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的原因。(4分)
(5)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德、法历史,分别说明菜布尼茨和伏尔秦为何推崇中国文化。(6分)
答案:
(1)内容:欧洲的自然科学,中国的儒家经典;作用: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2)数量增加。自然科学书籍增长显著,内容广泛;由伴随传教传播文化到学习西方救亡图存;由双向交流,平等互动到单向主动引入,由民间行为到政府参与。
(3)萌发学习西方思潮,开始工业化进程,发生政治变革,传播民主科学观念。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共产党诞生,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4)中国文化典籍翻译到欧洲并引起反响;欧洲思想家借用中国文化表达其主张。
(5)德意志分裂割据; 莱布尼茨赞赏儒家大一统思想,向往德意志统一。
法国教会势力强大,封建等级森严; 伏尔泰借儒学和科举制抨击天主教会和等级制度

(2006年全国Ⅱ卷)(3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
10—15世纪        远洋航海技术        宋

明前期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
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
哈维血液循环学说
波义耳近代化学
笛卡尔解析几何
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
清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至19世纪中叶        瓦特蒸汽机
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细胞学说
分子—原子结构学说
进化论        清       

材料二: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致瓦&#8226;博尔吉乌斯》)
材料三:
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清世宗实录》)
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8分)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12分)
(4)简述从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4分)
答案要点:
(1)从领先转为落后。(4分)欧洲是近代科学,中国是古典科技。(4分)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3分)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2分)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解放了思想,推动近代科技迅速发展。(3分)(如答出其它原因,言之有理,可酌情加分,但不得超过该问总分)
(3)君主专制维系腐朽制度;(2分)重农抑商、闭关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3分)自然经济不能提供近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3分)文化专制政策(或崇尚理学、八股取士、文字狱等)禁锢思想,摧残人才,阻碍科技发展。(4分)(如答出其它原因,言之有理,可酌情加分,但不得超过该问总分。)
(4)评分说明:围绕生产力发展,政治经济变革、思想解放与科技发展的关系等任一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均可酌情赋分。(4分)


世界近现代史下册

第一章  俄国十月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01上海16)使中国人民第一次直接感受到社会主义在本质上不同于帝国主义的事件是
A 十月革命建立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     B 苏俄宣布放弃沙俄在国外的一切特权
C 20年代初的第一次中国工人运动高潮     D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01春季27)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曾发生大规模抗击外国武装干涉战争的国家是①匈牙利      ②印度      ③土耳其      ④埃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01全国21)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这句话反映出                               
        A.中国古代发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C.在特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D.三项伟大发明蕴含资本主义发展因素
.(01全国22)16世纪英国街头戏剧中有这样一段台词:“金钱,这是大家的宠儿,一切欢乐的源泉;金钱,这是医治一切苦闷的良药;金钱,这是世人所珍藏的珠宝;金钱,这是妇女所拜倒的偶像。”对这句台词有下列一些解释
    ①说明这时商品经济正在取代自然经济        ②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生活观
        ③反映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心理        ④表明古往今来人们都喜爱金钱
        A.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B.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C.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D.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02上海历史16)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
A  新经济政策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工业化政策    D  农业集体化政策
15.(03上海历史15)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22.(03江苏22)下列事件发生于1917年至1918年的俄国,其先后顺序是( )
①《四月提纲》的发表②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的形成③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勒发动武装起义④布列斯特和约签订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5广东21)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有限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   
C.冷战格局的形成                 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
2.(05上海15)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此后苏维埃政权:
A.采取余粮收集制  B.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3.(05江苏20)二十世纪初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不同于十九世纪中期的印度民族大起义,表现在
    ①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领导权    ②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
    ③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④斗争遭到了殖民当局的镇压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4.(05江苏21)下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联共(布)“十五大”提出总方针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与农业集体化同时展开    .    D 到1937年差本实现
(2006年北京卷)1918年苏俄与德国签订《布列期特和约》,该和约有利于苏俄
A.清除国内反动势力         B.恢复国民经济
C.向社会主义过渡           D.巩固新生政权
(2006年全国Ⅰ卷)俄国十月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十月革命
A.是在工人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中取得胜利的  B.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
C.中止了帝国主义大战                          D.推动了第三国际的建立
(2006年全国Ⅰ卷)巴黎公社和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中,相同的是
A.实行土地改革               B.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C.以革命武装代替旧军队       D.给予国内各民族平等权利
(2006年全国Ⅰ卷)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A.找到了一条改造中国的新的革命道路
B.提出了只有民主与科学才能使中国富强的主张
C.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认识到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
(2006年全国Ⅱ卷)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表现之一是
A.探索出了一条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B.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C.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
D.提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2006年全国Ⅱ卷)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先后建立过多个无产阶级的国际组织,每个组织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首次被突破的背景下成立的是
A.国际工人协会         B.第二国际
C.第三国际             D.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2006年广东历史卷)关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造成1921年春苏俄发生经济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
B.实践证明,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
C.农业集体化方针确立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D.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2006年全国Ⅱ卷)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举措是
A.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农产品自由贸易
(2006年上海)1926年,英国人贝尔福提出了英属自治领“地位平等……作为英联邦的成员自愿的结合在一起”的报告。1931年,英帝国议会通过了这份报告,由此标志着英帝国转变为英联邦。导致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A、一次大战结束 B、民族解放运动和自治运动兴起
C、英镑集团形成D、伦敦金融中心的地位受到挑战


(01春季36.)1921年苏俄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决定巩固农民经济,对中农、力量单薄的农民以及扩大种植面积的农民减免税收。如按余粮收集制,1921~1922年应征收粮食4.32亿普特(1普特约为16.38公斤),改行粮食税后实际征收2.4亿普特。试分析粮食税较余粮收集制的进步之处和历史意义。(13分)
答案要点:(13分)
进步性:衽粮食税有利于保证生产者劳动经营活动,提高生产率;纳税后剩余粮食归农民支配,对勤劳的经营者实行优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降低税额减轻了农民负担。(8分)
意义:有利于加强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和巩固苏维埃政权;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力。(5分)
1.(04江苏31)结合相关社会背景,概述十月革命后到二战前苏联(俄)农业政策的重大变化及其影响。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15分)
答察:(15分)   
      十月革命胜利,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改变了土地所有制形式,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三年国内战争时期面临内忧外患。实施余粮收集制。保障军事胜利,但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1921年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佣劳工。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善和巩固了工农联盟。
      斯大林领导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实施农业集体化方针。一定程度上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条件,但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的长期落后。
      启示:农业政策的制定,必须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的利益;必须从实际出发,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
2.(04北京41) “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农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回答:
(1)近现代以来,世界各国农业采用了不同的发展模式。从十月革命到20年代末,苏俄(苏联)在农业发展道路上进行了哪些探索?(8分)有何经验教训?(4分)
答案:
(1)探索:
      ①将没收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②实行余粮收集制;
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④逐步开展农业集体化。
经验:顺应社会发展需要,适时调整农业政策;
教训:损害了农民利益(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5.(05全国一37)(32分)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法国大革命中瓦尔密战役中,普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在猛烈炮轰法军阵地后,发动进儿。法军士兵在普军逼近时,高呼“民族万岁!”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材料二    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在一九一四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幕后的土耳其沦为西方列强宰割的对象。在民族主义激励下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赶走外国侵略者,建立共和国,发展民族经济,走上民族复兴的道路。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所述的瓦尔密战役的性质。(6分)
答:法国保卫革命、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
(2)概括材料二反映出的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产生的欧洲国际关系背景。(12分)
答:本民族利益至上,排斥敌视其他民族。背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3)指出材料反映出的凯末尔革命中民族主义的目标。(4分)
答:独立、富强(或民主)
(4)依据上述三条材料,简要评价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10分)
答:积极作用:鼓舞人们争取民旗独立.消极作用:引起民族间的对立和战争。(略)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01春季28)罗斯福新政与20世纪50、60年代西欧各国社会经济政策的共同点不包括A.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与管理得到加强     B.改善人民的主活条件
C.进行社会改革,缓和社会矛盾         D.推行国有化政策
.(01全国27)1919年美、英、法、意、日在巴黎和会上都
        A.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战败国        B.根据自身实力提出利益要求
        C.分得了战败国的殖民地        D.赞同限制战胜国陆海军军备
.(01全国28)下列关于一战后几个大国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国向德国提供贷款和进行设资        B.德国向美国支付赔款
        C.英国向德国提供贷款        D.英国向美国偿还战时贷款
.(01上海18)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A 恢复银行信用     B 调整农业经济     C 规范企业行为     D 举办公共工程
.(01粤豫27)1933年3月德国国会通过的“授权法”规定:法律由政府制定,只要不影响国会和参议院的地位,可以与宪法相违背,内阁总理发布的法律于次日生效。这项法案( )  A.为纳粹党上台执政铺平道路  B.使希特勒获得独裁统治的权力
  C.是针对凡尔赛和约有关规定的  D.是对魏玛宪法的进一步完善
.(02上海历史18)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为贴近的是
A  凡尔赛体系    B  罗斯福新政    C  法西斯体制    D  斯大林模式
.(02上海历史26)英、法这两个昔日战场上并肩作战的盟友却在巴黎和会上怒目相对,甚至以退出和名相要挟,两国的矛盾焦点是
A  远东与太平洋利益之争    B  国联的组织方式和控制权之争
C  海军军备及其比例之争    D  欧洲大陆均势与霸权政策之争
23.(03江苏23)下列文件中,反对日本独霸中国的是( )
A、《九国公约》 B、《联合国家宣言》 C、《大西洋宪章》 D、《波茨坦公告》
6.(03广东历史24)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国家干预
A.扩大消费带动生产     B.使美元升值
C.鼓励农民提高产量     D.保护丧失支付能力的小银行
1.(04天津23)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讨论的中心问题是
A. 建立国际联盟                B. 调整欧洲国家边界
C. 签订对德和约                D. 分配德国战争赔款
2.(04北京21) 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内容有“海洋上的航行有绝对自由”,“取消一切经济障碍和确立贸易条件的平等”,“成立一个一般性的各国联合组织”。其最终目的是
A. 争当海上霸主          B. 争夺贸易霸权        C. 建立国际联盟        D. 攫取世界霸权
3.(04江苏22)20世纪30年代前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克服经济危机采取的相同做法是
    A.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放弃关税壁垒          D.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1.(05上海26)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他所说的“新秩序”是指:
A.维也纳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凡尔赛体系    D.雅尔塔体系
2.(05天津24)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中立”的外交政策。对这一政策的正确表达是:①适应国内外形势,维护自身利益②反映国际形势走向缓和③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④不利于地区冲突的缓和与解决 ⑤不关心美洲地区以外的事务
A.①③    B.④⑤    C.②③    D.①④
3. (05春季23)罗斯福新政通过立法规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目的是
A.克服经济危机,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B.争取工人支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加重对工人的剥削,攫取更多利润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
(2006年广东历史卷)巴黎和会召开期间,多数国家的代表整日忙于参加交谊舞会和鸡尾酒会,它说明了
A.这些国家在和会中的地位无足轻重    B.这些代表热衷于参加社交活动
C.会议讨论的议题与这些国家关系不大  D.法国政府有意拉拢这些国家
(2006年天津卷)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被称为“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下列表述不能准确反映此结论的是
A.在解决中国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   B.在军备控制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
C.在处置德国问题上,英法矛盾尖锐   D.在殖民地问题上,英日矛盾尖锐



.(01全国36)结合德意志完成统一建立帝国时的历史特点和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的政治经济状况,说明纳粹党上台执政的原因,并指出法西斯统治的具体表现。(13分)
答案:
原因:德意志帝国继承了普鲁士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传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一战战败,受到战胜国制裁,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魏玛政府软弱无力;受到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严重冲击,统治阶级倾向建设独裁统治。
    表现:取缔纳粹党以外所有政党;希特勒集大权于一身;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严密控制文化教育;撕毁凡尔赛和约,扩军备战,退出国联。
.(01上海34)列宁认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的火山上”。请你依据有关事实略略加说明。(5分)


















答案:
它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或德国丧失领土和全部海外殖民地、被限制军备、承担巨额赔款)(1分);没触动战败国军国主义根子(1分),却激起战败国对凡尔赛和约的愤怒和复仇的情绪(1分);帝国主义的侵略特征和战胜国内部分赃不均(1分),势必引起国妹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1分)。
4.(04广东历史28)(l2分)阅读以下材料:
      在是否参加国际联盟的问题上,美国各界看法不一。《国际联盟盟约》第十条规定,国联成员国有尊重并保护其他所有成员国领土完整及独立、防御外来侵犯的义务。围绕这一条款,美国总统威尔逊和一些参议员之间争论激烈。参议员们认为,如果美国参加国联后,出现了不容争辩的侵略事实,美国将面临法律上的义务。这最终将使美国陷入与欧洲事务相关的义务与环境之中。因此他们反对参加国联。威尔逊总统认为,这个义务是道义上的,不是法律上的,在法律上没有约束力,而且(美国国会)有绝对自由,对要求采取行动的所有情况作出自己的解释。但是他也承认,如果出现了不容争辩的侵略事实,毫无疑问,美国将履行盟约中的自动惩罚的法律义务。
       回答:
     (1)概括指出在美国是否参加国联的问题上,威尔逊和参议员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分)
     (2)概括争论双方的基本主张,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争论的最后结果。(6分)
     (3)参议员们在美欧关系上的基本主张是什么?说明这种主张影响下的美国外交政策在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战争中的表现及作用。(4 分)
答案:
     (1)美国会不会承担法律上的义务。
     (2)威尔逊认为,对美国而言,盟约规定的义务主要是道义上的,但在某种情况下,美国需要承担一定的使美国卷入国际争端的法律义务。参议员们则反对承担使美国卷入国际争端的法律义务。参议员们取得胜利,美国没有参加国联。
    (3)美国不陷入欧洲事务。在意埃战争中,美国推行中立法,禁止向交战双方运送武器。实际上有利于侵略者。
5.(04全国四38)(32分)在中国近代史上,山东是列强激烈争夺的地区之一。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山东成为其“势力范围”。
    回答:
    (1)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初,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发生了什么变化?(5分)
    (2)巴黎和会是如何处理山东问题的?中国代表团和中国人民作出了什么反应?(15分)
    (3)华盛顿会议期间山东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能够得到解决的原因是什么?(12分)
   答案:
    (1)日本夺取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2)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中国代表团拒签和约,中国人民掀起反帝爱国的五四运    动。
     (3)中国与日本签订条约,收回在山东的主权。中国人民和政府坚持斗争,美英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中国,向日本施加了压力。
.(04上海历史32)观察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阿诺德&#8226;汤因比

问题:
    (1)当时人们为什么思考和议论“西方的社会制度”的命运?(1分)
    (2)哪一著名的实践对这些“思考”和“议论”作了成功的回答?(1分)其本质特征是什么?(3分)
(3)这一本质特征对战后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有何重要启示?(1分)
答案:
(1)1929瞩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或“大萧条”)。 (1分)
    (2)罗斯福新政。(1分)确保自由企业制度,国家大规模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或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调整生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3分)
    (3)国家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或普遍强化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分)


第三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1.(05全国一22)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规定
A.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B.维持外蒙古现状
C.战后成立联合国                       D.废除美英在华治外法权
2.(05广东22)1944年6月美英等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此前欧洲最重要      
的战场是
    A.波兰战场     B.法德战场      C.意大利战场     D.苏德战场
3.(05北京18)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参与签署的反法西斯文件有①《大西洋宪章》②《开罗宣言》③《雅尔塔协定》④《波茨坦公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05江苏22)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 卢沟桥事变         B.苏德战争爆发
    C.英法对德宣战        D.日军偷袭珍珠港
.(01上海26)下列各项中,由“二战”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决定的内容是
(1)英美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     (2)朝鲜南北分别为美苏受降区
(3)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制宪会议     (4)不能单独与敌方停战或讲和
A (1)(3)     B (2)(4)     C (2)(3)     D (3)(4)
十四.(本题5分)看右图,回答问题。
.(01上海文综2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A、B、C、D四个地点先后召开四次重要的反法西斯国际会议。请写出在A和B召开的国际会议的名称。
A                 B                  
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请写出图中表示波茨坦地理位置的英文字母:      。
答案:A.雅尔塔会议(2分): B.开罗会议(2分); D(1分)
.(01粤豫28)下列各项,发生在二战期间意大利投降至诺曼底登陆之间的是( )
  A.太平洋战场形势发生重大转折  B.苏军攻入德国境内
  C.英军取得阿拉曼战役胜利  D.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开罗会议
.(02全国21)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使这两次世界性大战得以发生的因素是
① 少数大国争夺世界霸权
② 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③ 军国主义政策的推行
④ 由于科技进步,制造出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现代交通、通讯工具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02全国22)二战后,联合国的成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宣告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
B  《联合国家宣言》提出了成立联合国的构想
C  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行动的机构
D  除政治外,联合国的活动范围还涉及经济、文化等领域
.(02上海历史2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使德军陷入苏军和英美盟军夹击中的军事行动是
A  西西里岛登陆    B  诺曼底登陆    C  突尼斯歼灭战    D  阿拉曼战役
17.(03上海历史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国召开代号为“公共交通起讫点”的会议,杜鲁门认为它“只是一次炒冷饭,是一次把已有的协定付诸实施的会议”。杜鲁门指的是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5.(03上海文综11)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①中国战场拖住日本总兵力的2/3以上        
②中国人民共歼灭日军150多万,占其死伤人数的70%
③美国宣布为援助被侵略国家制定的《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
④苏联出兵击败日本关东军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4广西2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意法西斯在欧洲的占领区不包括
A.波兰     B .捷克斯洛伐克   C .西班牙       D .荷兰
2.(04广东历史2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役是
    A.敦刻尔克战役         B.诺曼底战役
    C.阿拉曼战役           D.斯大林格勒战役
3.(04上海春季6)1943年底,美、英、中三国发表《开罗宣言》,规定日本所侵占的中国领土,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二战末期,同盟大国发表文件,重申《开罗宣言》的规定必须实施,这个文件的名称是
A.《雅尔塔会议公报》    B.《雅尔塔秘密协定》
C.《波茨坦公告》        D.《波茨坦协定》
(2006年上海)1942年,大战正酣的英国热销这一本小册子,人们在争相传阅后,都为书中所提到的“这个社会保障制度的目的在于消灭贫困”而激动,并相信战后一定会享有这些权利。这本小册子是
A、《伊丽莎白济贫法》 B、《疾病保险法》 C、《社会保障法》 D、《贝费里奇报告》
(2006年江苏卷)下列有关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苏德战争的爆发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④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联合发表《大西洋宪章》
          ③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逐渐改变了以往的“中立”态度
          ④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⑦④
(2006年重庆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反意大利法西斯的重大事件不包括
A.发动阿拉曼战役        B.召开德黑兰会议
C.发表《大西洋宪章》    D.登陆西西里岛
(2006年广东历史卷)1943年北非战场结束后,美英联军下一步的重大行动是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A.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B.在西西里岛登陆   
C.在易北河与苏军会师     D.进行柏林战役
(2006年天津卷)中国以大国身份参加,并获得收复失地神圣权利的国际会议是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 (01粤豫36)自1931年起,英法及其控制下的国际联盟,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实行妥协退让,直到1940年5月英国才开始了真正的抵抗。试述这期间英法及国联是如何一步步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绥靖政策,最后又抛弃这一政策的。(13分)
答案:(13分)
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国联调查团提议将东北置于国际共管之下,对日本未产生约束作用。(2分)
意埃战争期间,国联对意大利制裁不彻底,反而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3分)
西班牙内战中,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法西斯国家更加有恃无恐。(2分)
为绥靖德国,英法不支持盟国捷克斯洛伐克,反而逼捷割让领土,签订慕尼黑协定,绥靖政策达到顶峰。(3分)
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法对德宣战,但并未积极进攻;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坚决抵抗,打击了德国侵略气焰。(3分)
.(02上海历史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01年纽约“9&#8226;11”事件                      希特勒和他的主要将领
“9&#8226;11”事件发生后,恐怖主义危害人类、破坏和平的罪行激起了国际社会的公愤和反对。然而,历史并非总是如此。当德、意、日法西斯势力横行肆虐,战火蔓延,成为世界公敌的时候,人们却屡屡坐失良机,终于酿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江泽民主席在1995年的一次讲话中指出:“痛苦的回忆,胜利的喜悦,深沉的思考,使人们更加清醒。……历史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1)199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周年。(1分)
(2)举例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主要大国怎样“屡屡坐失良机”、自食其果?(10分)
(3)历史如何表明了江泽民主席总结的这一重要经验?(3分)
     答案:(1)50。
(2)坐失良机:英法在德国吞并奥地利问题上的不干涉态度;慕尼黑阴谋;英法苏三国谈判不了了之;美国的孤立主义和中立政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九一八事变后国际联盟未对日本侵华实施制裁;美英策划远东慕尼黑阴谋:德国突袭波兰后,英法宣而不战等。自食其果:法国溃败;不列颠大空袭;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
(3)联盟形成:英美声明援助苏联:苏联同意《大西洋宪章》基本原则;苏美英三国协定;租借法案适用于苏联;《联合国家宣言》等。联合反击:德黑兰会议、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诺曼底登陆和第二战场的开辟;中国战场大反攻;苏联对日作战等。
28.(03江苏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支那(指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我们日本人要……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福泽谕吉的观点被称为“脱亚入欧论”。
材料二 1890年日本首相在国会演说中声称,日本不仅要防卫国境线,而且要保卫国境线外的“利益线”。这一演说被认为是日本“大陆政策”确立的标志。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福泽谕吉对亚洲邻国持何种态度,主张对它们采取何种政策。(4分)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大陆政策”的内容是什么,材料二中的“利益线”论对“大陆政策”的推行起到什么作用?(5分)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出现“脱亚入欧论”和提出“大陆政策”的社会经济原因。(5分)
答案:
(14分)(1)对亚洲邻国持轻蔑态度。主张模仿欧美列强侵略亚洲邻国。
(2)以侵略中国为中心,把侵略朝鲜作为侵略中国的第一步;为侵略提供了借口。
(3)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扩大国内外市场;由于国内封建残余严重等原因,更加需要国外市场;这一目的难以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更多依靠军事手段。

40.(03全国)1943年,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1944年,苏军在苏德战场发起了一连串的进攻战役,收复了大片西部领土,向国境以西挺进,这加快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但也引起了某些西方政治家的担忧。同年6月,英美最终开辟了第二战场。
(3)从1943年至第二战场开辟期间,反法西战争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有哪些重大进展?为什么在这种形势下英美最终开辟了第二战场?
答案:(3)进展: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苏德战场出现转折;苏军大举反攻,矛头直指德国本土。盟军在北非战场取得重大胜利;意大利投降,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规定苏美英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原因:军事力量对比有利于同盟国,希望尽早结束战争。力图限制苏联影响.争取在战后欧洲取得有利地位。

第四章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01春季29)促使不结盟运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三个首倡国家都受到两大军事集团的威胁B.冷战格局使国际关系趋于恶化
C.和平中立是三个首倡国家战后的一贯政策
D.民族经济的发展使第三世界国家己能与美苏平等对话
.(01春季30)20世纪60、70年代韩国、新加坡和西亚产油国在经济发展上都
A.面临国土面积小、入口密度大的问题B.注重吸收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C.利用自然资源优势,积累起丰裕的国家财富D.调整经济结构,参与国际经济循环
.(01全国29)美国在朝鲜和越南进行的战争都是
    ①利用当地分裂局面插手别国内政        ②打着联合国旗号实行侵略
        ③提供援助并派兵直接参战        ④借机对中国进行武力威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01粤豫29)下列各项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是 ①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 ②“七十七国集团”建立 ③非洲独立年 ④亚非会议(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01江西25)19世纪上半期,在完全沦为殖民地的亚洲国家中不包括
  A.伊朗  B.印度尼西亚  C.新加坡 D.印度
.(02苏粤27)1947年“印巴分治”是
①印度教与伊斯兰教教派矛盾的反映②长期武装斗争的结果③英国“分而治之”政策的产物④执行联合国“分治”决议的结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02苏粤2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是
A.进行了社会民主改革           B.以传统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C.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D.坚持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02苏粤29)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苏美关系出现某种缓和,其重要原因是
A.苏联需要美国的技术           B.美国需要苏联的市场
C.美国霸主地位动摇             D.苏联谋求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02苏粤30)20世纪,大国之间靠牺牲他国利益达成的决议是
①《布列斯特和约》②《九国公约》 ③《洛桑条约》④《雅尔塔协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03春季21)最先把生产资料由国家所有制改为社会所有制的是
A. 苏联          B. 波兰          C. 中国          D. 南斯拉夫
11.(03春季22)在20世纪50-70年代,改革卓有成效并并促进了经济较快发展的国家是
①日本          ②匈牙利         ③捷克斯洛伐克  ④波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1.(03天津26)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霸主地位发生动摇的表现不包括
A.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B.美国开始改变战后初期对苏全面强硬政策
C.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D.日本、西欧成为强大竞争对手
24.(03江苏24)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的态势可以概括为( )
A、美国取得压倒性优势                 B、双方互有攻守
C、苏联依靠绝对军事优势迫使美国退让   D、双方不堪军备竞争重负放慢争霸步伐
1.(04上海春季7)欧洲联合的进程从1951年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开始,不断向前发展。推动欧洲走向联合的动力是
①同美国争夺非洲殖民地  ②稳定和发展西欧  ③抗衡苏联  ④摆脱美国的控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4上海春季8)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发展,是当代国际社会的一个巨大变化。同第三世界崛起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①1945年联合国成立  ②1955年召开亚非会议  ③1961年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④1962年爆发古巴导弹危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04北京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以经济手段扶植和控制西欧的表现是       
        A.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 提出杜鲁门主义
C. 实施马歇尔计划                D. 在西德进行货币改革
4.(04北京23)欧共体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 使西欧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          B. 消除了西欧各国的矛盾
          C.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          D. 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5.(04广东历史23)杜鲁门提出"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这一主张付诸实行后
    A.所有对日作战国家的军队共同占领了日本    B.战争结束后所有外国军队撤出了日本
    C.美苏两国联合控制了日本           D.美国以“盟军”名义占领了日本
6.(04广东历史24)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进行的最早   B.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只局限于农业领域             D.没有取得任何成效
7.(04江苏23)以下关于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是帝国主义战争的产物    B.总部都设在美国
    C.都曾经受到大国操纵        D.都一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8.(04江苏24)下列关于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A.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    B.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C.彻底放弃计划经济          D.实行政治多元化
9.(04江苏25)下列关于20世纪后半期亚洲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各国走上了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经济发展较平衡
    B.六七十年代马来西亚和泰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
    C.西亚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是石油工业发展迅速,产油国日益富裕
    D.印度政府推行国营经济私有化的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1.(05北京21)下列表述能够体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共同点的是:
A.大国凭借实力建立国际关系格局    B.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C.惩治了法西斯战犯                D.确立了新的世界殖民体系。
2.(05广东23)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亚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不正确的表述是
A.石油工业发展迅速,产油国日益富裕
B.产油国同西方石油垄断资本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C.西亚国家发起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
D.各国经济发展方式相同
3..(05上海19)新航路的开辟,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着全球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20世纪60年代发展中国家:
A.召开亚非万隆会议    B.成立七十七国集团
    C.组建华沙条约组织    D.开展不结盟运动
4.(05江苏23)下列关于二战后东欧各国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波兰是最早进行改革的国家    B.南斯拉夫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C 匈牙利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  .D.捷克斯洛伐克实施市场经济体制
(2006年上海)2006年5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发表讲话批评俄罗斯的现状。讲话发表后,有关评论家认为切尼启动了第二波“冷战”。那么,第一波“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A、丘吉尔的福尔敦演说    B、杜鲁门的国情咨文
C、马歇尔复兴欧洲计划    D、戴高乐的就职致词
(2006年江苏卷)下列关于两极格局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冲突加剧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B.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C.北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D.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2006年重庆卷)意大利参加欧洲共同体的目的是
①实现区域内商品自由流通 ②实现区域内货币统一 ③提高国际地位 ④提高科技水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06年广东历史卷)按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中
A.美、英、日、德     B.美、德、日、英
C.美、日、英、德   D.美、日、德、英
(2006年全国Ⅱ卷)新加坡和韩国都是新兴工业化国家。两国获取工业化资金途径相同处 之一是
A.主要利用农业的剩余资金      B.依靠资源出口换取资金
C.大力吸收外国资本            D.主要依靠转口贸易积累资金
(2006年四川卷)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是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其成立对西亚国家的影响是
  A. 西亚各国获得大量石油财富         B. 直接导致两伊战争爆发
  C. 西亚各国建立起石油化工生产体系   D. 西亚少数国家迈入世界富国行列
(2006年北京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亚国家的发展有其区域特色。下列叙述不符合西亚历史发展状况的是:
A.改善农业环境,实现了粮食自给 B.一些国家迈入世界富国行列
C.产油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日趋接近 D.发起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同西方垄断资本斗争


31.(03江苏31)20世纪中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指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冷战初期(1946—1955年),美国是如何逐步确立并巩固其霸主地位的。(15分)
答案:(15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于1917年参战,成为主要战胜国之一;大战削弱了欧洲列强,美国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成为战胜法西斯势力的主力之一;掌握了原子弹;成为联合国
常任理事国;雅尔塔体系为形成美苏两极格局奠定了基础。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在资
本主义世界首屈一指。
        冷战初期,在西欧各国实力下降的情况下,美国通过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以
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和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巩固了霸主地位。
10.(04全国二37)(32分)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言国家普遍接受。
材料二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和安全”,为此“各缔约国承担不从事战争的义务”。
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格老秀斯提出的各项原则有何积极意义?(3分)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国际联盟盟约》所反映的对战争的态度有何新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联合国宪章》关于安理会的主要规定,分析这些规定对安理会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积极作用。(9分)
(4)概述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形势的总趋势和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12分)
答案:(共32分)
(1)使战争受到法律的约束,尽量减少战争所造成的危害。
(2)对国家的战争权加以限制,通过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持和平;出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空前灾难,使人们更加深了对战争危害的认识。
(3)安理会是联合国中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实行“大国一致”原则;使安理会能有效地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4)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局势总体趋于缓和,和平与动荡并存;超级大国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在两极格局下掩盖的一些矛盾爆发,导致局势冲突和战争不断。
11.(04天津40)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欧洲的统一不会在一夜之间实现,也不会仅仅靠一项计划来完成。它将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成就而进行,首先要做的就是取得一个实际的联合。……建立共同的经济制度所依赖的那种利益之间的融合……可以成为一种催化剂,促使因粗暴的分割而长期敌对的国家,相互形成一个更大和更牢固的社会。”
  摘自《欧洲一体化理论与历史文献选读》之《舒曼计划》。

图7

(1)“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时所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是什么?(2分)其成立后所产生的影响有哪些?(2分)
(2)“欧洲共同体”是由哪些机构合并成立的?(3分)
答案:
(1)① 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② 到80年代中期,欧共体在许多经济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并想摆脱美国的控制。开始冲击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2)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联营。
5.(05江苏历史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它奠基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因为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                    
--摘自吴于瑾、齐世荣《世界史&#8226;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从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凯恩斯学派在西方世界就大行其道,并且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一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这些办法在相当时期内,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摘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里根当选之后(1981年),雄心勃勃,表示了实行少政府(干预)、少开支、 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对美国经济来一番“引人注目的改变”。
                                       --摘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回答:
    ①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思想?(1分)
    ②与上述思想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思想主张有何不同?指出美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最能体现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并概述其主要内容。(6分)
    ③材料三中,里根政府进行“引人注目的改变”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改变”取得了哪些成效?既然里根政府实行“少开支”政策,为何美国还会出现财政赤字急剧上升的现象?(5分)
    答案:(共12分)
    ①反映了国家不干预经济的思想。(答自由放任思想亦可)
    ②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内容: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
指导;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
    ③原因:里根政府认为.对经济过度干预导致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答“膨胀”亦可)
    成效:美国经济开始复苏;此后经济持续增长。(答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下降亦可)。
原因:政府减税;与苏联进行军备竞赛。
6.(05上海历史3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军事法庭将法西斯战犯起诉为:“破坏和平罪”(指策划、准备、发动或进行侵略战争);“战争罪”)指违反战争法规和惯例,包括虐待或杀害俘虏、人质、劳工,以及掠夺财产、破坏城镇等);“违反人道罪”(指战争发生前和战争期间,对任何平民的杀害、灭绝、奴役及其他不人道的行为)。
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全世界都在深刻反思。请结合所学史实,以野蛮贱踏文明,文明战胜野蛮为主题,撰写一篇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小论文。(选题2分,观点10分,史实12分,结构2分,文字4分)
注意:
1 紧扣所给主题,突出个体理解。
2 结合中外史实,注重材料分析。
3 文章结构合理,文字流畅通顺。
答案:
(1)选题:所选视角或题目与所给主题相符,确切明了;所选视角或题目与主题基本相符,但不够确切。
(2)观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战争和空前野蛮的暴力行为,它毁灭着人类的文明,践踏着人类的尊严,侵犯着包括生命权在内的人类各种基本权利。考生可从人权、人的尊严、人道与现代文明,人类文明的各种载体和象征,民族精神与人类和平、战争与法治文明,暴力与正义等视角来进行反思。
(3)史实:所选史实典型与充实。
(4)结构:层次分明、文章连贯。
(5)文字流畅,通顺。
7.(05北京37)(30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近代以来的世界与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图14  北大西洋与地中海示意图
     (1)读图14,16世纪始,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北大西洋东岸;20世纪初,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重心逐渐转移到了北大西洋西岸。
     分别说明上述两次“转移”的原因和影响。(10分)
     (2)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生产关系的调整时有发生。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和50年代的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实施了社会改革。
     试说明上述改革在历史背景、措施手段上的主要共同点。(6分)美国的改革对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有何影响?(2分)
     (3)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强行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获得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又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试归纳上述两个阶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原因。(12分)
     答案要点:(1)①新航路的开辟。英国等大西洋沿岸国家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迅速崛起,工业跃居世界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列强开始衰落。美国开始争夺世界霸权。
     (2)历史背景:经济严重受损。美国遇到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二战后西欧各国经济亟待恢复。
     措施手段: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影响:为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3)①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不断入侵,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②民族资产阶级倡导商战和实业救国;③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④政府对兴办实业的政策发生变化。
8.(05全国春季)1997年,江泽民在中国—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时强调指出,悠久的传统友谊,相似的历史遭遇,维护和平与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是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睦邻互信、友好合作的历史和现实的重要基础。
(3)根据中国古代相关史实,说明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悠久的传统友谊”。(6分)
(4)近代以来,中国和东南亚各国有什么“相似的历史遭遇”?(4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为了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作了哪些共同的努力?(7分)
答案:
(3)唐朝以来,华侨在东南亚对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海上贸易以及物产交流频繁;郑和下西洋使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政治经济联系密切。
(4)历史上都曾遭受过西方列强的侵略奴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曾遭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万隆会议上,接受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主张,使会议圆满成功,形成了团结反帝维护民族独立的新局面;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2006年广东历史卷)1969年7月2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阐述了他的亚洲政策:美国将恪守对亚洲盟国的条约义务,同时希望有亚洲国家自己来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责任,除非存在某个核大国的威胁。这一政策后来被称为“尼克松主义”,其要点是美国准备从亚太地区收缩力量。
请回答: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1)“尼克松主义”出台的背景是什么?他的目的是什么?(5分)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2)为推行尼克松主义,美国采取在哪些措施?(3分)
答案:
(1)美国实力削弱;苏联实力增强;西欧、日本经济实力增强,与美国三足鼎立。(3分)它的目的是继续维持美国的霸权地位。(2分)
(2)从越南战争中脱身;谋求与中国改善关系;推行对苏“缓和”外交(转攻为守)。(3分)


第五章  世界格局的变化

.(01上海21)下列选项中,推动当今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因素是
A 欧盟的形成、第三世界的兴起     B 欧盟的形成、联合国的建立
C 第三世界的兴起、联合国建立     D 联合国的建立、东欧的剧变
. (02天津20)把反对种族歧视作为重要内容的会议是(    )
    A. 万隆会议    B. 布雷顿森林会议    C. 德黑兰会议    D. 洛迦诺会议
2001年10月2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江泽民主席在会上作了题为《加强合作,共同迎接新世纪的挑战》的演讲。会议讨论了与会各国共同关注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回答26~27题:
. (02天津26)亚太经合组织(APEC)是(    )
    A. 世界最大的非政府国际组织
    B. 亚洲—太平洋地区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C. 亚洲—太平洋地区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D. 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
20.(03上海历史20)20世纪80年代末,华沙条约成员国相继发生危机,社会动荡,风云骤起,突出表现在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文化观念的变化    C.国家名称的变化    D.民族构成的变化
21.(03上海历史21)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
A.货币一体化       B.国家一体化       C.经济一体化       D.军队一体化
12.(03天津27)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在进入21世纪之后日趋明显。这主要是因为
A.主要霸权国家的衰落              B.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C.联合国地位和作用的加强          D.地区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和加强
25.(03江苏25)关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东欧剧变,下列表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A、剧变前东欧各国面临严重经济困难
B、东欧各国都先实行政治多元化,然后完成政权更迭
C、德国结束了近半个世纪的分裂局面
D、波兰是最早发生剧变的国家
1.(04天津24)1992年4月8日《华盛顿邮报》刊登的文章中写道:“美国以及盟国正进入一个永久关系紧张的时代”。这种“关系紧张”是指                        (    )
A. 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B. 美日欧三极矛盾突出
C. 由意识形态对立转移到经济实力抗衡               
D. 第三世界团结一致反对霸权
2.(04上海历史27)观察下列漫画,在各选项中为该画选择一个主题。

    A.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B.德国东西分裂加剧
C.世界两极格局解体      D.全球经济差距扩大
3.(04广东历史25)下列各项中,合作水平最高的区域性经济组织是
    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石油输出国组织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4.(04春季23)在当今世界格局新旧交替之际,中国
    ①关于人权的主张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②国际环境得到改善,国际地位和作用得到提高
    ③面临着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
    ④因加入WTO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5广东24)俄罗斯与其他宣布独立的10国于1991年12月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独联体”是
A.国家的联合组织                              B.欧洲的区域经济集团   
C.冷战时期出现的军事集团                      D.  一个主权国家
2.(05广东综10)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
A.全球和平      B.走向缓和    C.走向紧张    D.动荡不安
3.(05北京22)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动荡并存,下列各项中严重干扰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有①霸权主义横行②南北差距拉大③地区冲突不断④恐怖主义抬头
    A.①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05上海21)2003年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推行“坦克式民主和自由”。这表明美国是冷战结束后:
    A.唯一的超级大国    B.多极世界的一员
    C.欧盟外交的代表    D.两极世界的一极
5.(05北京23)20世纪后期,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概念转化为行动的国际文件是:
A.《联合国宪章》        B.《阿拉木图宣言》
    C.《里约热内卢宣言》    D.《马斯特里赫条约》
6.(05江苏24)下列有关当今国际形势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是
    A.和平与发展是主流      B.地区性冲突有所增加
    C.世界形势趋于紧张  、    D.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006年上海)1989年11月柏林墙开放后不久,民主德国边防兵把一个小孩抱到墙上,让他看一眼西柏林市景。此景反映
A.两极格局形成    B.两个德国出现     C.两德统一在望    D.美苏冷战结束
(2006年江苏卷)苏联解体的直接和主要原因是
    A.军事力量的削弱        B.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C.苏共党内斗争的尖锐化
    D.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
(2006年全国Ⅰ卷)冷战结束后,以法德为核心的欧洲联合进一步扩大。到1994年,欧洲联盟
A.成员国包括西欧、北欧和东欧的国家       B.整理实力与美国相当
C.在区域经济组织中一体化程度最高         D.实现了货币联盟中学历史教
(2006年四川卷)冷战时期,北约、华约等军事政治性组织是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 冷战结束后,各
A.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加大      B.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市场经济制度得到普遍认可    D.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普遍关注
(2006年全国Ⅰ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和德国(联邦德国)由敌视转为和解。下列各项中,表明法德和解的最早的历史事件是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B.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
C.原子能共同体的成立            D.《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
(2006年江苏卷)关于经济全球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A.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进一步扩张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B. 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经济提供了同等的发展机会
C. 经济全球化催生了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D.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
(2006年四川卷)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构建了当今世界的多边贸易体制。该体制的中心是
A.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B. 促进知识经济发展
C.减轻发展中国家债务  D. 促进贸易自由化
(2006年上海)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01上海文综27)以“新世纪,新挑战;合作、参与、促进共同繁荣”为主题的APEC上海会议即将召开,中国以积极姿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为此,上海市成立了领导小组,协调着经济、环境和服务等各方面的工作。同时,一支高素质的国际交流志愿者队伍正在形成。
APEC的中文名称是                 
上海市政府围绕APEC会议开展的各项工作,体现了哪些对内对外的国家职能?
                                                                                    
假如你是APEC上海会议的一名中学生志愿者,你认为应具备哪些素质?
                                                                                 
答案:6分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分)
对内职能: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对外职能: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加强同各国的友好往来。(以上答案必须包括对内和对外的内容,答出三点即给3分)
文化技能素质:(如:外语会话能力,相关国家基本常识,人际交往能力等等。)(1分)
思想道德素质:(如;国家观念、团队精神、奉献精神等)(1分)
.(02春季37)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三次大的变动,指出这三次变动发生的时间及标志,结合史实说明当每次变动发生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怎样的。(35分)
答案:(共35分)
20世纪—二十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雅尔塔体系建立;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
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二十一条”,遭到拒绝。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肯定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之下。
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考生若答出美国妄图在中国建立亲美政府,继续控制中国;新中国成立,极大增强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可酌情加1~2分,但总分不得超过8分。)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成为建立国际新秩序中的重要力量之一。
.(02上海历史34)欧元是当前欧洲许多国家的新 货币。
它的发行与流通,标志着欧洲在经济一体化
方面迈出
了重要的一步。
问题:
(1)欧元的发行者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
即                    。其前身是在西欧“共
同市场”基础上建立的                。(2分)
(2)这个组织的形成和发展对欧洲和世界有什么重大意义?(3分)
答案:
(1)欧洲联盟(或欧盟)。欧洲共同体(或欧共体)。
   (2)促进欧洲经济发展,加强它对国际事务的影响,推动国际格局的多极化。
.(02苏粤33)阅读下列材料:
欧洲一体化大事记(1951—1995)
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建立煤钢共同体。
1958年,上述六国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决定建立关税同盟,实施共同农业政策,组成农产品共同市场。
1967年,上述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73年,荚国、爱尔兰和丹麦加入欧共体。其后,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相继加入。
1975年,欧共体首脑会议正式定名为“欧洲理事会”。
1979年,欧共体各国成立欧洲议会,加强各国的政治联系,协调彼此的对外政策。
1991年,欧共体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两年后,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成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1993年,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现了人员、货物、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1995年,奥地利、芬兰和瑞典加入欧洲联盟。
回答:
(1)概括欧共体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规模的变化,指出其经济一体化的演进趋势。(6分)
(2)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议会的成立,表明欧共体出现了什么新的发展趋向,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趋向的内部和外部原因。(6分)
答案:(l分)
(1)规模不断扩大,成员国增加;从单一经济领域向多种经济领域扩展,程度不断加深。(6分)
(2)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发展。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政治上更好地维护欧共体成员国的利益;超级大国加紧在欧洲的争夺,西欧各国要求更有效地维护自身安全。(6分)
.(03上海历史35)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世界格局大致经历了四次重大的演变。(本题共13分)
第一次:拿破仑战争后,形成了维也纳体系。俄、普、奥三国组成“神圣同盟”分割欧洲。
(1)请按上述方式,扼要回答后三次世界格局的形成及特点。(9分)
(2)纵观这近200年的历史,有许多因素推动或制约着世界格局的演变,你认为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答案:
(1)第二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分),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分),英、法操纵国联宰割战败国(如答美、日在亚太地区矛盾尖锐也可给分)(1分)。第三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分),形成了雅尔塔体系(1分)和以冷战为特征的美苏对峙格局(1分)。第四次: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1分),形成了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1分),世界呈多极化趋势(1分)。(2)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力量的消长、军事实力的变化、新兴势力的崛起(各1分,如答其他内容,只要言之有理,也可给分,但本部分不超过4分)。
5.(04全国一37)(32分)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1)读图7,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4分)
材料一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2)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8分)
材料二
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例如非洲的矿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上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3)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从中受益的是哪些国家。(10分)
材料三
对于冷战结束后迅猛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有人予以肯定,也有人持否定态度。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并简要说明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10分)
答案:
(1)范围不断扩大;摆脱孤立,联系不断加强。
(2)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对各地区、各民族的交往作出重要贡献;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长期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
(3)商品、资本、人员和货币在世界范围的流动;英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
(4)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各国经济的互补,加入经济全球化是各国发展经济之路;但在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居于有利位置,使南北差距拉大;发展中国应该积极加入,趋利避害。

.(04全国三37)(38分)葡萄牙、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扩张与英国在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扩张之间存在很大不同。
      (1)指出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的葡萄牙、西班牙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分别处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发展的什么阶段?(6分)
     (2)两种殖民扩张的主要掠夺方式有何不同? (14分)
     (3)两种殖民扩张对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10分)
(4)摆脱殖民统治的国家到20世纪90年代大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概括经济全球化对它们的影响。(8分)
答案: 37.(1)手工业(或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阶段;机器大生产阶段。  (2)凭借武力劫掠以贵重金属为主的财富,贩卖黑人劳动力、垄断贸易;向殖民地大量输出商品,掠夺廉价原料。  (3)掠夺的财富用于享乐,没有在国内转化为资本,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为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提供了廉价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掠夺的财富大多转化为资本。  (4)一方面提供了机遇,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提出了挑战,给他们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制约。

6.(04上海历史35)对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过程,西方学者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沃勒斯坦认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殖和扩展。”
弗兰克写道:“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 ……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问题:(13分)
      (1)两位学者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分)
(2)你持什么观点?请结合史实扼要阐述。(11分)
35.(1)经济全球化是否以欧洲为中心形成,或欧洲创造了世界,还是世界创造了欧洲。(2分)
     (2)见下列要素与要点。持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均可给分,但本问不超过11分。
    要素新航路开辟后    (1分)
    工业革命后    (3分)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3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3分)
    两极格局结束后    (1分)
    “欧洲说”要点
    开始了世界范围的联系
    发达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
    资本输出加强经济一体化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全球化进程持续加速
    “世弊说”要点
    加速了欧洲原始资本积累
    为欧洲提供了市场和原料
    促进了欧洲经济不断繁荣
    第三世界兴起与经济差异
    经济改革与区域经济合作
7.(05上海32)版图中的德意志
     “我们德意志人是一个民族,因为我们经历了共同的历史,所以我们感到休戚与共。”这段话反映了德意志民族对统一的渴望。下图是德意志四个不同时期的版图。
问题:(6分)
(1)以上图片反映德意志政治版图经历了怎样的变迁?(2分)
(2)B图和D图的状况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2分)
(1)C图状况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分)
(1)四张图片给你哪些启示?(1分)
     答案
(1)由分裂到统一;由统一到分裂、再由分裂到统一。
    (2)王朝战争或铁血政策;和平方式或非战争方式。
    (3)二战后德国被分区占领或美苏冷战。
(4)德意志民族对统一的渴望;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平统一胜于武力统一等。

8.(05天津40)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
材料一:国际商品的流动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推动国际经济规则的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对比,决定了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
材料二: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有选择地向第三世界国家投资。贸易自由化所创造财富的70%被发达国家获得,占世界人口85%以上的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只获得30%。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年增长速度每下降3%,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发达国家占据着高层次的工业部门,而发展中国家拥有的工业部门的层次是比较低的。
(1)材料二反映了世界历史进程中经济全球化的哪些特点?(6分)
答: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相互依存,贫富差距加大;发展中国家工业落后,缺乏竞争力。
(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发达国家主导国际经济规则的原因。(4分)
   答:近代以来资本主义长期发展,发达国家在贸易、资金和技术等方面拥有优势。
(2006年上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1)为什么说阿登纳说“欧洲的联合是绝对有必要的”,结合二战后的国际形势,谈谈你的理解。(2分)
答案:二战后,欧洲国际地位下降或欧洲传统优势地位的消失;两极格局形成或美苏冷战局面出现。
材料二:战后欧洲主要国家GDP增长情况图(单位:亿美元)

(2)根据上图,指出欧洲在走向联合的过程中,相关国家经济变化的概况。(2分)
答案:战后欧洲主要国家经济恢复并迅速发展,德国经济位居前列;70年代加入欧共体后英国经济发展的情况;经济发展迅速。

(3)目前,欧洲在经济一体化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正朝着“努力是欧洲成为一种政治力量,一种社会,经济,文化力量”的方向发展。欧洲的联合给当今世界带来什么启迪?(2分)
答案:从对抗走向联合,开辟了区域和平发展的模式;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范,促进经济的发展;推动欧洲政治一体化的进程,使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促进欧洲文化认同。

(2006年江苏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盼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问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1950年5月9日)
    材料二
    第三条……共同体的活动应包括:
    (1)在各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进、出口的关税和定量限制,以及具有同等影响的一切其他措施:   
    (2)建立对待第三方圆家的共同关税率和共同贸易政幕;
    (3)在各成员国之间,废除阻止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1957年3月5日)
    材料三
    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    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材料四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主要指哪些冲突?《舒曼计划》的主要目的和内容是什么?(6分)   
②根据材料二,从内外两个方面归纳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主要目标。(2分)
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材料兰说美国遇到了“竞争”和“挑战”?(2分)
④说出材料四展示的会旗和货币所代表的国际组织名称,上述四则材料体现了欧洲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3分)   
答案:
①普法战争,一战、二战中的法德冲突。        建立欧洲煤钢联营,防止法德之间再次爆发战争,逐步使欧洲走向统一。
②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推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和对外贸易政策。
③70年代以来欧共体在许多经济领域已经赶上或超过美国,对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构成挑战。
④欧洲联盟,体现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第六章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01全国30)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传统文学有某种联系,它们都
        A.为故事情节的展开设计了一个明显的理由   B.赞成在作品中表现自我
        C.是精神生活出现危机的反映        D.提倡用意识的延续取代行动的延续
.(01粤豫30)较多吸收现代主义创作手法的现实主义作家是( )
  A.肖洛霍夫 B.德莱塞  C.爱伦堡  D.海明威
.(02全国19)20世纪50年代,著名诗剧《茶馆》和《等待戈多》的上演均引起轰动。它们的共同之处是
A  属于现实主义的文艺作品    B  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C  描写了社会历史的演变      D  反映了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02全国26)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这表现在
A  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开始形成
B  直接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
C  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幅度增加
D  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 (02天津24)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这表现在(    )
    A. 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开始形成  B. 直接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
C. 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幅度增加           D. 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1.(04天津18)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    )
A. 学科被划分得越来越少        B. 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C. 各学科间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        D. 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
1.(05江苏25)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航天技术领域处于预先地位的国家是
A. 苏联      B .美国   C .中国    D. 英国
(2006年江苏卷)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   
    A.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B.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
    C.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D.技术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

14.(03春季39)(32分)20世纪40.50年代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方兴未艾。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点任是,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国际经济格局和所涉及的社会经济结构造成了什么影响?(6分)
(2)从思维方式的角度说明“创新”对于认识事物的意义。(9分)
(3)从政治学常识的角度说明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就是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9分)
(4)运用经济学常识说明科学技术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应发挥的作用。(9分)
答案:
(1)世界经济相互依存、联系日益紧密;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加大。
第一、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2)①创新思维可以使人的认识能力进一步发挥。
②创新思维针对实际情况,运用综合分析等方法,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③现时代中国的改革与发展需要创新思维。
(3)①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总和。
②综合国力竞争将最终决定本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
③历史和现实都说明,综合国力的低下将会受制于人,甚至被动挨打。
(4)①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企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②把科学技术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根本力量。
③采用现代科学管理办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2.(04上海历史36)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内悬挂着一幅清末民初一位诗人写的对联:
“文明新旧能相益,心理东西本自同”。
     对联赞叹了人类文明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承与交融。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科学家、文学家……各有评论。假如你是历史学家,对这副对联作何评论?请自拟一个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选题2分,观点12分,史实12分,文字4分)
注意:
1.观点明确,论述集中,不要泛泛而谈。
2.联系中外史实,详略以说明观点为度。
3.文字通顺,条理清晰,结构合乎逻辑。
答案:
本题实施专家团体按评分规则整体阅卷,至少由三人独立评判。然后,对三位专家给出的总分作两两比较,得出三个比较值,如有一个比较值等于或大于5分,由中心组重阅;如都小于5分,则对三位专家给分的平均数进行4舍5入的处理作为最终得分。
注意:本题旨在了解考生高级思维能力和个性倾向,可以从一个方面深入论述,略述其他,也可以对物质、精神等文明作全面论述。对特别有个性的论述,应交阅卷组长,提出特别讨论。
(1)选题(共2分):题论相符,确切明了(2分);题论基本相符,不够确切(1分)。
(2)观点(共12分):如体现以下基本观点人类文明是全世界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以其体现的明确程度按0、2、4给分)
     人类文明是前后继承、创造、发展的;(以其体现的明确程度按0、2、4给分)
     人类文明是互相补充、交融、促进的。(以其体现的明确程度按0、2、4给分)
     如从其他视角论述,体现人类文明发展的道路、方式是多样的;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经验,也有教训……,应按上述规则给分,但本部分最高不超过12分。
(3)史实(共12分):符合所论主题的史实,充分10-12分,较充分6—8分,尚可4分,较差2分;
(4)逻辑与文字(共4分):史论结合,文字通顺(4分);逻辑尚合理、文字较通顺(2分);论述散乱,尚可读通(1分)。
(2006年上海)时下有一种新的媒体形式“手机报”,就是通过手机阅读新闻。左图是一幅颇富创意的“手机报”广告。观察图片,回答问题。(7分)
(1)图片A侧的符号是什么文字,有什么特点?(1分)
答案:甲骨文或象形文字;象形或刻在龟甲上。
(2)图片A、B两侧分别象征什么时代?(2分)
答案:A:农业时代或商代;B:信息时代或现代。
(3)从最初创造的书写符号,到现在使用的电子媒介,在漫长的时代变迁中,信息传播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请以历史上某重大发明为例,说明他是如何推动信息传播的变革。(2分)
答案:例如,造纸术改变了信息的载体;印刷术加快了信息传播,扩大了传播的范围;电子媒介改变了人类信息存储和加工的方式,使信息传播加快,信息获得更为便捷;或符合题意的其他列项。
(4)广告设计者把两者联系起来,你认为传递了怎样的历史内涵?(2分)
答案:切合主题并有历史内涵的回答。
站长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494920
关注招警、公务员考试最新考试信息考试动向从关注站长微博起步
点击举报违法不良信息,奖励论坛积金币www.110bbs.com
为响应全国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110BBS特别推出举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专帖。
发表于 2009-8-16 18: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无图版|110BBS ( 豫ICP备2020034528号 )

GMT+8, 2024-11-25 11:17 , Processed in 0.15415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